謝玲
1925年2月和10月,廣東革命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和支持下,發(fā)動了討伐反動軍閥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葉劍英同志熱烈響應號召,于1月16號奉命從香港回到了廣州,當任了粵軍二師的參謀長,投入到東征之戰(zhàn)。葉劍英所在的第二師下轄的第三旅和第四旅約8600人,在戰(zhàn)爭中充任了東征右翼軍的開路先鋒。作為二師參謀長的葉劍英與師長張民達并肩作戰(zhàn)、共同指揮,在此次東征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英勇攻占淡水
張民達、葉劍英率領的第二師東征右翼軍先頭部隊,1月26號從廣州出發(fā)。面對兵力眾多但人心不齊的敵兵,張民達和葉劍英提出了猛進、猛攻、猛追、猛撲的“四猛”方針,這這一正確方針的指揮下,第二師只用幾天時間就消滅了石灘、石龍一線的敵人。2月4日拂曉,與敵熊略部發(fā)生激戰(zhàn),并順利將其擊潰,俘獲敵軍數百人,并繳獲其槍支彈藥。敵人急調2000余兵力來增援,二師又將其擊退,并趁勝攻克廣九鐵路線上的常平。這時黃埔軍校教導團亦并進到常平。兩師會師力量倍增。2月10日二師以及黃埔教導團進抵淡水城郊。
為了攻打淡水,葉劍英親自帶領參謀人員對敵情進行了詳細的偵查。盤踞在淡水的敵軍有熊略殘部及翁騰輝、林烈等部約三四千人,淡水城還筑有堅固的防御工事;城墻四周地勢低洼,可謂是易守難攻。
對此,葉劍英與師長張民達詳細部署作戰(zhàn)方案,經過上級組織的進一步商討,最終確定了從南面、西北和東北面三面合攻的計劃。2月15日,二師與黃埔學生軍一起向淡水發(fā)動了攻擊。葉劍英與張民達師長率領戰(zhàn)士們,沖鋒在戰(zhàn)火的最前方。經半日激戰(zhàn),英勇的東征軍便大敗敵軍、占領城池。
但狡猾的敵人并未死心,當天下午即卷土重來。洪兆麟部調集部隊幾千多人馬,氣勢洶洶向淡水猛撲過來。黃埔軍校教導二團團長王柏齡臨陣逃跑,破壞軍心。教導一團三營營長王俊雖堅持陣地,但因為作戰(zhàn)無方,處境危急。張民達、葉劍英仍率領自己的部隊在陣地堅守。由于此時主力部隊已出城追擊熊略等叛軍殘部,城內兵力空缺,寡不敵眾。葉劍英不得不親自率領師部警衛(wèi)連以機槍、駁殼槍反擊敵人。葉劍英一邊指揮部隊反擊敵人,一邊又冒著生命危險,與友軍秘密聯(lián)絡。經過幾個小時的艱難抵抗,敵人終于被成功擊退。此時的葉劍英并沒有放松警惕,他又親自前往北門向教導一團團長何應欽報告敵情,認為左翼敵軍來勢兇猛,并未放棄攻城計劃。雖暫被擊潰,但只退卻20里。一旦再次反攻,此時城中的力量很難獨立抗敵人,請求予以緊急支持。但何應欽最后卻以未知右翼內部情況和沒有上級的命令為由,予以拒絕。
隨后,敵軍殘部果真又開始進行反撲。葉劍英急速返回陣地,再一次將敵軍擊退。再無可奈何之下,葉劍英不得不第二次找到何應欽,請求予以支持,認為正可以趁我軍士氣高昂,敵人軍心不穩(wěn)之際,乘勝追擊,一舉徹底擊潰敵軍。何應欽雖然剛開始時有些猶豫不決,但隨著敵情不斷惡化與嚴重,何應欽最后也是同意出擊敵軍。在兩軍的團結合作之下,最后將反撲的敵軍擊潰。16日早上,一股敵人仍然不撞南墻不死心,又糾集兵力從淡水的東門進行攻擊。此時,張民達和葉劍英率部在友軍的配合下發(fā)起反擊,使敵人向平山一帶退卻。革命軍趁勝追擊,大獲全勝,淡水轉危為安。
召開白芒花軍事會議
2月22日,東征粵軍司令部在平山附近的白芒花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下一步的軍事方案。
當時的敵情顯現得清楚無疑。首先,外部敵軍勢力依然非常強大。敵軍洪兆麟、葉舉部雖然潰退,但其老巢海豐、汕頭的力量還很強大。河源、惠州仍被敵人盤踞,楊坤如率領三四千人駐守惠州,隨時準備反撲。另外,林虎在興梅的勢力也并沒有危及和觸動。其次,我軍內部卻又出現罅隙和矛盾,人心不齊。東征軍內部左、中翼兩路為保存勢力,按兵不動,只是徘徊于增城、博羅之間,并未有主動出擊或迎敵。因此,只有右翼的黃埔學生軍和粵軍二師等獨自英勇奮戰(zhàn)。但因持續(xù)作戰(zhàn),部隊疲憊不堪,后方聯(lián)絡、供給均感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二師的參謀長,葉劍英詳細分析敵情,以及惠州地勢情況?;葜莩菈春袂腋?,外圍還有防御工事,守敵敵軍兵力眾多,典型的易守難攻。另外周圍還有敵軍洪兆麟與葉舉部約2萬余人,隨時可以前去增援。我東征軍兵力不足,首先在兵力上就吃了虧。如果我部先攻打惠州,敵人很可能會里應外合,將我軍包抄,最后只得是陷入極端被動。因此要爭取主動權,就應該先追殲洪、葉之敵,直搗潮汕敵巢,然后殺個回馬槍,惠州可不攻自破。對于葉劍英的作戰(zhàn)計劃,其他幾名粵軍將領也相繼發(fā)言,表示贊同。毋庸置疑,葉劍英提出的計劃是十分可行。并且我們從最后的進攻結果也能看出,以張民達、葉劍英為代表的粵軍軍官提出的進攻方案是非常明智的。
而蔣介石等人始終主張必須首先攻打惠州,他表面上給出了非常深明大義的理由,強調惠州有重大的戰(zhàn)略價值,地位異常重要,必須首先攻打。實際上是想要指使二師隊伍去攻打難啃的惠州、老隆,自己利用海上兵船運輸的方便,去打海陸豐,先占汕頭。葉劍英等人其實早已看穿了蔣介石的別有用心,因此據理力爭,都力主不打惠州,毫不退讓。
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總司令許崇智聽了雙方的爭論和蘇聯(lián)顧問加倫的意見,考慮到左、中翼滇桂軍雖掛“免戰(zhàn)牌”,惠州仍處于滇桂軍的圍困監(jiān)視狀態(tài)。最后決定右翼軍集中兵力,進攻當面之敵,舉兵東下,直指海豐、潮汕。
在這場爭論中,由于張民達、葉劍英等堅決主張不先打惠州,總司令最后作了決定,蔣介石也沒有辦法,只好同意先不打惠州。
進軍潮梅
在白芒花爭論后,按照作戰(zhàn)部署計劃,張民達、葉劍英率二師、四師主攻洪兆麟部,向潮汕進軍。二師占領海陸豐之后,繼續(xù)一鼓作氣,第二天又收復惠來、揭陽等地。3月7日占領汕頭,擊潰守敵洪兆麟的部隊。隨后部隊分兵前進,一部人向饒平繼續(xù)前進,另一部分人退守梅埔境內。二師的三旅開赴饒平,張民達、葉劍英親率四旅,沿韓江繼續(xù)往北,由于前頭部隊早已于15日到達三河壩,并在沿途駐守了重兵,因此韓江上游相對安定,并未受到敵軍殘部的侵擾。但潰退到饒平一帶的洪兆麟殘軍尚有千余人,仗著槍彈充足,潛伏在饒平附近的鳳凰山中,當三旅來到饒平時,由于敵人隱藏很深,并未察覺。
東征軍在攻下潮安后,只留少部留守,主力部隊已經調往揭陽。洪軍殘部在探知這一消息后,企圖乘虛反攻潮安,隨后沿潮安鐵路,從后面偷襲揭陽的東征軍。16日夜晚,洪部先頭部隊百余人,偽裝東征軍混入城內,很快便被東征軍發(fā)覺展開巷戰(zhàn),只消數分鐘時間,此小股敵軍就被繳械俘獲了。對此情形守城粵軍許濟部,緊急電告前方友軍回師支援。以開赴饒平、三河壩的二師三旅、四旅聞訊后急忙調轉軍隊,前來協(xié)助。四旅由張民達、葉劍英率領,于18日早到達潮安城郊。與潮安城內的許軍取得聯(lián)絡之后,四旅向筆架山前后展開圍攻,洪軍殘部手下敗將,只抵抗約一小時,即紛紛潰退,俘獲敵軍數百人,另有百余人向黃崗方向竄逃。
在留有少部駐守潮安之后,二師的大部隊仍在張民達、葉劍英的帶領下繼續(xù)沿河北上。為爭取時間,協(xié)繳潰退興梅的逆敵,葉劍英提出穿山西進戰(zhàn)術,并得到了張民達同意。20日,四旅抵達梅縣的官塘、長沙,二師三旅奉張、葉之命,從揭陽日夜兼程,進入梅縣境內,與流竄到此地的李云復部展開最后的激戰(zhàn),并大獲全勝。林虎屬下的張鴻翔、黃偉兩部,共約千余人,發(fā)覺五華興寧亦被東征軍攻下,見大勢已去,急忙倉皇出逃。21日二師三旅、四旅勝利占領梅縣。
擔任梅縣縣長
粵軍二師占領梅縣后,葉劍英奉命擔任梅縣縣長,率二師直屬部隊留駐梅縣。在穩(wěn)定梅縣局勢之后,葉劍英開始著力處理全縣政務。
葉劍英同志在梅縣執(zhí)政期間,十分關懷當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他曾親自到東山中學、學藝中學等地,向青年學生宣傳革命形勢,傳播革命思想。還任命李世安擔任梅縣教育局局長,溫卓鋒為督學,積極支持辦好當地富有名氣的革命學?!獙W藝中學。由于經費緊張,葉劍英另辟蹊徑,從梅縣的生豬稅中,抽取欠款來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
同時,他也格外注重梅縣的工人運動的發(fā)展。他積極支持政治部的工作人員深入學校、工廠和農村做調查訪問,關注基層人民的思想動態(tài)。葉劍英指出學生有學生會,工人也應該有工會,利用這些組織來展開運動。在梅縣各行各業(yè)的工人、店員很多,要把他們都組織起來加入工會,壯大工人運動的力量。在他積極倡導和支持下,1925年4月梅城理發(fā)工會首先建立起來。后來梅縣工會、農會迅速發(fā)展,與第一次東征期間葉劍英同志擔任梅縣縣長所作的努力有很大的關系。
一次,葉劍英在街頭聽到有人在小聲爭論,一位年輕人氣憤地說:“當兵的不講理,把我賣的那擔糧壓了價,要找長官評理。”另一位年長者勸告道:“你還是不要去了,他們給了你一串錢就不錯了,從前是搶糧,如今他們總算給了錢,當兵的吃糧是常理?!比~劍英聽見后,喊住這兩位獻糧的老鄉(xiāng)問明了情況,親自帶他們到買糧的連隊,按照公平糧價,算還了老鄉(xiāng)的糧錢。
還有一次,葉劍英巡查營房時,發(fā)現有個營長占用了房東準備娶兒媳婦的新房。他找到那個營長,壓住心中火氣又半開玩笑地說:“如果你實在找不到地方,可以搬到我住的地方去嘛?!闭f得這位營長面紅耳赤,羞愧而又心悅誠服的搬出了原來的住處。
葉劍英在任梅縣縣長期間,對軍隊紀律嚴明,對百姓愛護有加,他的清明廉潔受到梅縣民眾的熱烈稱贊。
在東征期間,智勇雙全、有勇有謀的“儒將”葉劍英充分發(fā)揮自己杰出的軍事才能和智慧,在軍事上大展宏圖,對東征的順利進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東征期間,他與蘇聯(lián)顧問加倫、羅加喬夫等親密合作,互相學習鼓勵;還因為工作的需要,時常接觸到周恩來,在思想上深受感悟和啟迪。同時他還結識了徐彬如、熊銳以及包惠僧等共產黨員,向他們借閱馬列主義的書籍,請教時局和理論問題,對共產主義有了跟多的理解。葉劍英在思想上越來越靠近共產黨,政治上也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