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寧白
考情分析
在近年的中招考試中,對本專題的考查,集中在對分子動理論的理解、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內能與熱量、溫度的辨析、有關熱量的計算、熱機。主要題型有填空題、選擇題、實驗探究題、綜合應用題。
試題重視對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的考查,注重對知識的實際應用和處理等多種信息能力的考查。試題素材和情景多用生活中的實例、社會熱點事件和科技進步突出點。以能量為載體,滲透效率、能源和環(huán)保等意識。本專題中考試題的新特點是:從分子的微觀角度解釋宏觀現(xiàn)象,從物質的微觀構成看物質的宏觀組成。
典例分析
考點一分子動理論
【例1】(2016·泰安)如所示,在氣體擴散的實驗中,玻璃板(填“上”或“下”)的瓶子裝二氧化氮氣體,另一個瓶子裝空氣,在抽掉玻璃板后能夠有力地證明氣體發(fā)生擴散。
解析: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如果把二氧化氮氣體放到上方的話,由于自身密度大的緣故,二氧化氮分子也會下沉到下方的空氣瓶子中去,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因此要把密度小的空氣瓶子放到上方,把二氧化氮放在下方。
答案:下
跟蹤練習1
1.(2016·安徽)液體和空氣接觸的表面存在一個薄層——表面層,如所示。由于液體分子做無規(guī)則運動,表面層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較大能量的分子,它們可以克服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力,脫離液體跑到空氣中去。其宏觀表現(xiàn)就是液體的(填物態(tài)變化名稱)。
2.(2016·廣州)加熱材料A,溫度一直低于其熔點,一段時間后,A質量不變,體積減少。此過程中A處于(填“固態(tài)”“液態(tài)”或“固液混合態(tài)”)。依據(jù)公式,A的密度(填“增大”“減少”“不變”)。
3.(雙選)如所示,液態(tài)的蠟在凝固成固體時體積縮小,中間凹陷下去,這說明()
A.蠟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后,分子間距離變大
B.蠟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后,分子間距離變小
C.同種物質液態(tài)的分子與固態(tài)的分子不同
D.蠟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后分子間仍有間隙
考點二內能及其改變
【例2】(2016·東營)關于內能和溫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的冰塊內能為零
B.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物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一定升高
D.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內能增加
解析:一切物體都有內能,0℃以下的物體當然也有內能,A錯誤;在狀態(tài)、質量不確定的情況下,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不一定大,B錯誤;物體吸收熱量,物體的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改變,如晶體熔化吸熱,內能增加,但溫度保持不變,C錯誤;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它的所有分子的動能必定增加,因而這個物體的內能增加。即同一物體,溫度越高,內能越大;溫度越低,內能越小,D正確。
答案:D
【歸納總結】內能是分子勢能和分子動能的總和,其影響因素包括:①材料(分子種類);②溫度(分子動能);③狀態(tài)、體積(分子勢能);④質量(分子數(shù)量),然后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對題目進行分析。
跟蹤練習2
1.如所示,用打氣筒向裝有少量水的燒瓶里打氣,當瓶塞從瓶口跳出時,看到瓶中出現(xiàn)了白霧,這是水蒸氣(填物態(tài)變化)成的小水滴。在這個過程中,氣體膨脹對外做功,溫度(填“升高”或“降低”或“不變”),內能(填“增加”或“減小”或“不變”)。
2.(雙選)在薄皮鐵桶內放少量的水,用火加熱,沸騰后把桶口堵住,然后澆上冷水,鐵桶被壓扁(如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該現(xiàn)象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B.力改變了鐵桶的形狀
C.澆冷水時鐵桶吸收熱量
D.該過程中鐵桶的內能保持不變
考點三比熱容
【例3】(2016·廣安)水與酒精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兩種物質,下表列出了它們在標準大氣壓下的部分物理特征數(shù)據(jù),請你參照這些特征分析:讓質量及初溫都相等的水和酒精冷卻,待它們放出相等的熱量后再倒在一起混合。下列哪個判斷是錯誤的()
物質密度
(kg/m3)比熱容
〔J/(kg·℃)〕凝固點
(℃)沸點
(℃)水1.0×1034.2×1030100酒精0.8×1032.4×103-11778A.在混合過程中,熱量將從酒精傳遞給水
B.均勻混合后,混合液的凝固點將比水的凝固點低些
C.均勻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將比水的密度小些
D.均勻混合后,混合液的比熱容將比水的比熱容小些
解析:水的比熱容大于酒精的比熱容,因為Q放=cmΔt,質量m相同,放出的熱量相同,所以水比酒精降低的溫度值小,因為二者的初溫相同,即水的末溫高,即:t水>t酒精,所以熱量從水傳到酒精,故A錯誤;水的凝固點是0 ℃,摻入酒精后混合液的凝固點要低于0 ℃,凝固點降低,故B正確;根據(jù)公式ρ=m/V可知,水和酒精混合后,混合液的密度將比水的密度小些,比酒精的密度大一些,故C正確;因為水的比熱容大于酒精的比熱容,水和酒精混合液的比熱容將比水的比熱容小些,比酒精的比熱容大一些,故D正確。
答案:A
跟蹤練習3
1.用涼水冷卻滾燙的雞蛋,雞蛋的內能是通過的方式改變的。如果水的質量是1 kg,初溫為20 ℃,雞蛋取出時水溫為30 ℃,水吸收的熱量為J[c水=4.2×103J/(kg·℃)]。
2.(雙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杯水溫度相同,內能也一定相同
B.熱量總是從內能大的物體向內能小的物體傳遞
C.由于水的比熱容大,工廠里的冷卻塔通常用水作為冷卻物質
D.質量、初溫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熱量后,水的溫度高于煤油的溫度
3.(2016·聊城)在探究“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中,實驗裝置如所示。
(1)實驗中應量取質量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倒入相同的燒杯中。
(2)用相同規(guī)格的電加熱器加熱甲和乙兩種液體,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通過來比較甲和乙兩種液體吸收熱量的多少。
(3)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物質的吸熱能力強。
加熱時間/min01234甲的溫度/℃3034384246乙的溫度/℃1018263442考點四熱機
【例題4】(2016·淮安)汽油機的一個工作循環(huán)分為四個沖程,每個沖程都伴隨著能量的轉移或轉化,其中主要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沖程是()
A.吸氣沖程B.壓縮沖程
C.做功沖程D.排氣沖程
解析:在汽油機一個工作循環(huán)的四個沖程中,壓縮沖程活塞向上運動,壓縮燃料混合物對其做功,使氣缸內的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故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B正確。
跟蹤練習4
1.沈陽市校車安全管理辦法規(guī)定校車應全部安裝座椅安全帶,這是為了防止急剎車時學生因具有,身體前傾而受到傷害。校車的動力來自內燃機,在所示的示意圖中,圖表示的是四沖程內燃機的吸氣沖程。
2.一臺柴油機飛輪的轉速為2 400 r/min,則在1 s內,柴油機完成個沖程;對外做功的次數(shù)是。
3.(多選)在四沖程柴油機的做功沖程中,汽缸內氣體的()
A.內能減小B.質量增大
C.壓強減小D.溫度降低
4.(2016·內江)以下機械屬于熱機的是()
A.火箭發(fā)動機B.發(fā)電機
C.滑輪組D.洗衣機
考點五熱效率
【例5】(2016·聊城)太陽能熱水器是把太陽能轉化為內能的設備之一。某品牌太陽能熱水器每小時平均接收4.2×106 J的太陽能,在5小時的有效照射時間內,將熱水器中質量為100 kg、初溫為26 ℃的水,溫度升高到46 ℃。求:
(1)熱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熱量Q吸;[水的比熱容c=4.2×103 J/(kg·℃)]
(2)熱水器5小時有效照射內接收到的太陽能E;
(3)熱水器5小時有效照射內接收到的太陽能,相當于完全燃燒多少m3的天然氣放出的熱量?(天然氣的熱值q=7×107 J/m3)
解析:(1)熱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熱量:
Q吸=cm(t-t0)=4.2×103 J/(kg·℃)×100 kg×(46 ℃-26 ℃)=8.4×106 J
(2)熱水器在5小時的有效照射時間內接收到的太陽能E=5×4.2×106 J=2.1×107 J
(3)根據(jù)題意可知Q放=E=2.1×107 J,則需要完全燃燒的天然氣的體積為V=Q放q=2.1×107 J7×107 J/m3=0.3 m3
跟蹤練習5
1.(多選)為節(jié)約能源,需提高熱機的效率,下列措施能提高效率的是()
A.盡量使燃料充分燃燒
B.盡量減少熱機部件間的摩擦
C.盡量減少廢氣帶走的熱量
D.盡量增加熱機的工作時間
2.(多選)下列有關內能利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燃料的熱值越大,燃燒時放出的熱量越多
B.通過技術改進,熱機效率可達100%
C.各種形式的能量都可以相互轉化
D.熱機的工作過程是將燃料燃燒獲得的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的過程
3.混合動力汽車具有節(jié)能、低排放等優(yōu)點,成為汽車研究與開發(fā)領域的重點。某新型混合動力汽車啟動時,內燃機不工作,蓄電池向車輪輸送能量,當需要高速行駛或蓄電池電能過低時,內燃機啟動,既可以向車輪輸送能量,又可以給蓄電池充電,車速與所受阻力的關系如所示。在某次測試中,蓄電池儲存的電能為5.12×108 J,由內燃機提供能量,汽車以50 km/h的速度勻速行駛了0.5 h,同時蓄電池的電能增加了10%,求:
(1)汽車牽引力做的功;
(2)若所用燃料的熱值為4.5×107 J/kg,測試過程中消耗8 kg燃料(假設燃料完全燃燒),則放出的總熱量是多少;
(3)內燃機的效率。
中考零距離
1.為了預防流感,常在教室里放醋來消毒,室內充滿醋味是分子的現(xiàn)象,為增強效果,通常邊加熱邊熏,這是因為分子的熱運動隨升高而加快。
2.我們假定水分子的直徑為0.3 nm,而一滴水中大約有1.6×1021個水分子,則將一滴水中的所有分子一個挨著一個排成一排,其長度可達m,可繞學校400 m操場圈。
3.荷葉上兩滴水珠接觸時,能自動結合成一滴較大的水珠,這一事實說明分子間存在著。如所示,封閉在注射器筒內的空氣很容易被壓縮,這說明分子間有。爆米花芳香撲鼻,該現(xiàn)象說明分子不停地。
4.(2016·麗水)央視二套“是真的嗎”欄目播出:人站在風車下就能讓它轉動,原理是人體可以加熱周圍空氣,熱空氣密度變小會上升,導致風車轉動。
(1)人體加熱周圍空氣,導致風車轉動,其實質是內能轉化為。
(2)若風車正下方站的人越多,則風車轉動越。
05.2016年1月29日的一條新聞“他在水下朝自己開槍,沒想到結果令人震驚”引起了小明的興趣。雖然步槍和人的距離相隔2 m左右,但是子彈竟然落在了這名挪威物理學家的前面,并沒有打中他(如0)。由此可見,水給子彈的阻力要遠(填“大于”或“小于”)空氣對它的阻力,你猜想的理由是。
6.用爐火加熱一壺水,水的溫度升高了10 ℃,這是通過的方式改變其內能;若水的質量為2 kg,水吸收的熱量為J。水沸騰后會頂起壺蓋,此過程能量轉化情況與四沖程的汽油機的沖程相似。[c水=4.2×103 J/(kg·℃)]
7.(2016·廣東)如1所示,圖A、B、C、D是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示意圖,圖E、F是演示實驗的示意圖。C圖是沖程,與它原理相同的是圖所示的演示實驗。汽油機的工作示意圖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沖程是圖。(后兩空選填字母)
18.(2016·綿陽)關于分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增大氣體體積時,分子間只存在引力
B.減小氣體體積時,分子間只存在斥力
C.拉伸固體時,分子間距離變大,勢能減小
D.壓縮固體時,分子間距離變小,勢能增大
9.(2016·菏澤)2所示的下列現(xiàn)象中,通過熱傳遞改變內能的是()
A.給冷水加熱B.壓縮的空氣溫度升高
C.下滑時臀部發(fā)熱D.搓手取暖
2
10.(2016·自貢)下面是小明同學“物理學習筆記”中的摘錄,其中錯誤的是()
A.做功和熱傳遞在改變物體的內能上是等效的
B.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
C.熱量總是自發(fā)地從溫度低的物體向溫度高的物體傳遞
D.燃料的熱值與燃料的總質量沒有關系
11.(2016·淄博)下列關于熱現(xiàn)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溫度高的物體含有的熱量多
B.物體的內能增加,一定是從外界吸收了熱量
C.液體的沸點隨液面上方氣壓的增大而降低
D.冰水混合物吸熱時,溫度不變,內能增大
12.(雙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結冰后,分子靜止不動
B.沿海地區(qū)晝夜溫差小,主要原因是由于水的比熱容大
C.水不容易被壓縮是因為水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汽油的熱值比柴油的熱值大,完全燃燒時汽油比柴油產(chǎn)生的熱量多
313.(2016·東營)在研究甲、乙兩種液體的吸熱能力時,某同學用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進行實驗探究,兩種液體的質量和初溫相同。
(1)選用兩套完全相同的裝置分別給甲、乙兩種液體加熱,這樣做的目的是
。
(2)寫出3中所示裝置的兩處錯誤:
。
改正錯誤后,同時加熱,分別記錄加熱時間和液體溫度,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加熱時間/min0123456甲的溫度/℃90929496989898乙的溫度/℃90939699102102102(3)加熱4分鐘后,甲乙兩種液體溫度均不再升高,原因是。
414.(2016·泰安)如4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的實驗。將質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然后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并不斷攪拌,每隔2 min記錄一次溫度。實驗記錄如下表:
加熱時間/min02468溫度/℃煤油2022242628水2021222324(1)本次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填“下列選項的標號”)。
A.控制變量法B.理想實驗
C.比值定義法D.類比法
(2)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熱量少的物質是。
515.(2016·德州)天然氣灶使用方便、經(jīng)濟環(huán)保,如5所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天然氣灶將一壺質量為3 kg、溫度為20 ℃的水加熱至沸騰,大約需要10 min,已知:水的比熱容為4.2×103 J/(kg·℃),天然氣的熱值為3.5×107 J/m3。
求:(1)水吸收的熱量。
(2)若天然氣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60%被水吸收,燒開這壺水需要多少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