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玉生
閑暇翻閱筆記,對兩則史料扼腕沉思良久,現(xiàn)錄之于后,與諸位朋友共享。
其一,劉邦即皇帝位不久,即開始誅殺功臣。他先是找理由殺掉韓信,繼而又找理由殺掉彭越。殺彭越時,他還專門下了詔書:“有膽敢收尸者,輒捕之。”彭越有位好友名叫欒布,他偏不信這等話,不但到刑場對著彭越的頭大哭了一場,還要“收尸,禮葬之”。有吏知曉后,馬上把欒布逮捕,并報告給了高祖劉邦,劉邦聽后,立即召來欒布,罵了一頓后,遂“提趨湯,欲烹之”。欒布面對死亡,對劉邦說:“你聽我說完一句話后我再死?!眲钫f:“你說什么?”欒布說:你當(dāng)初和項(xiàng)羽爭霸,被圍困在滎陽、成皋間,項(xiàng)羽之所以沒能戰(zhàn)勝你,是因?yàn)橛信碓降闹С帧!爱?dāng)是之時,王(彭越被封為梁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且垓下會,微(意為彭越謀劃精深奧妙)彭王,項(xiàng)氏不亡。天下已定……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為反(高祖劉邦北征陳豨時,要彭越率梁地兵參與,彭越因病臥床不能動,派了一位部將率軍前去。劉邦借這件事誣彭越謀反);反形未見,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劉邦聽完欒布一席話,也不知觸動了他哪根神經(jīng),竟沒讓欒布下油鍋,最后還把他放了。
其二,民族英雄文天祥于福興元年(1278年)抗元失敗被俘,押往大都(今北京)。他的一位叫張千載的同鄉(xiāng)好友知曉后,立即賣掉家產(chǎn),在文天祥北去的路上上下打點(diǎn),并請求跟文天祥一起去大都照料他的起居。元軍統(tǒng)帥因佩服文天祥的凜然不屈,便應(yīng)允了張千載的請求。一路上,張千載又是喂文天祥飯,又是給他洗腳,儼然一個仆人。
到大都后,文天祥被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張千載就在監(jiān)獄附近租了個房子住下。他照例每天給文天祥做飯送飯,文天祥在獄中所寫的詩文他也想辦法帶出來,其中就包括那首著名的《正氣歌》。就這樣,文天祥在元大都關(guān)了三年,張千載侍奉了三年,一直到文天祥被忽必烈下令處死為止。
更使人感動不已的是,文天祥死后,張千載已身無分文,也不知他想了些什么法子,遭了多少難,他不但將文天祥的尸體運(yùn)了出來,還將在俘虜營中自殺殉夫的文天祥夫人歐陽氏的尸體也運(yùn)了出來,二人一并火化后,把骨灰?guī)Щ乩霞野苍帷?/p>
欒布冒著“下油鍋“的死亡威脅去哭彭越、去收尸,如此這般,別說一般人做不到,親生兒女又能做到嗎?怪不得元代史學(xué)家胡三省在給《資治通鑒》作注時在這件事的下面專門寫了一句“文王葬枯骨,仁也;欒布哭彭越,義也”,用以贊揚(yáng)他呢?
而張千載的事跡,似乎更閃光、更動人。僅僅是文天祥的同鄉(xiāng)好友,得知文天祥被俘后押往大都,居然賣掉家產(chǎn)去服侍文天祥三年,三年中喂飯,洗腳,什么都干。三年的時間啊!別說一個朋友,親生兒女又當(dāng)如何?尤其使人難以忘卻的是,文天祥死后,身無分文的他,居然又把文天祥的尸體和文天祥夫人的尸體弄出來一并火化,把骨灰?guī)Щ乩霞野苍?,使之入土為安。此種為人的忠、為友的義是不是也太生動了。
人生的亮度,不僅體現(xiàn)在轟轟烈烈中,它同時還體現(xiàn)在人生的細(xì)處,體現(xiàn)在人和人的交往上。尤其是那些貼近人性的考驗(yàn),往往最能顯現(xiàn)出人生的亮度。想想看,當(dāng)年劉邦誅殺彭越,不讓收尸,誰收尸他逮捕誰,如此的恐怖,人情誰不趨利避害?然而,此時欒布卻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作為彭越的朋友,他不但敢去哭,還要去收尸安葬,如此的主持正義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怎能不令人佩服。同理,文天祥被俘,僅僅是同鄉(xiāng)好友的張千載竟賣掉家產(chǎn)去大都侍奉他三年。文天祥死后又義無反顧地把他及他夫人的尸體火化帶回故鄉(xiāng)安葬,在世俗社會,又有幾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說,正是由于張千載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所以,他善良的人性才顯露無遺。
欒布之于彭越,張千載之于文天祥,都是以“私誼”的形式出現(xiàn)的,好像都是朋友之間的事,似乎和所謂的“民族大義”沒關(guān)系。但我要說的是,正是他們的這種“私誼”,方顯示著人性中所蘊(yùn)藏的大愛;也正是他們的這種“私誼”,才給人類留下了交朋友需要真誠、需要奉獻(xiàn)乃至犧牲的記憶。欒布和彭越,張千載和文天祥,用淚和血凝成的朋友之誼,對人和人之間如何相處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教材。這樣的“私誼”,任何的民族大義都不可能沒有它,任何的人類文明也不可能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