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依戀風格、信任對親密關系質量的理論評述

      2017-01-10 22:48魏純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8期
      關鍵詞:親密關系信任

      魏純

      摘 要 嬰兒早期與撫養(yǎng)者之間會建立一種依戀的情感聯結,這種聯結會一直延伸到成人的親密關系中。安全型的依戀有利于親密關系的建立和發(fā)展,不安全的依戀風格則會在親密關系中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情感和不確定性。早期依戀的情感聯結主要來源于對撫養(yǎng)者的信任,這也會延伸到成人在親密關系中對伴侶的信任。本文通過梳理國內外的文獻,探討依戀風格和信任對親密關系質量的影響。

      關鍵詞 依戀風格 信任 親密關系

      中圖分類號:B848 文獻標識碼:A

      19世紀,研究者開始關注親密關系,Bowlby(1969)提出依戀理論,該理論最初關注嬰兒與撫養(yǎng)者之間的親密關系,19世紀80年代開始解釋成人親密關系的本質(Hazan,Shaver.1987)。根據依戀理論,人們通常會與重要的人(通常是成人中的伴侶)建立情感聯結,并且隨著時間維持這種聯結。尤其是在壓力大,生病,害怕的時候,個體傾向于尋求與之建立情感聯結的個體,從他們身上尋求心理安全感。人類的依戀風格有三種形式,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和回避型依戀,后兩者屬于不安全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個體在親密關系中需不斷確認其依戀的人會一直愛他,在他身邊。回避型依戀個體會對親密的關系感到不舒服,并且非常敏感。安全型依戀個體通常會表現出最具建設性的關系過程和最積極的關系結果。

      對于依戀風格影響親密關系,有研究者做了一個縱向的調查(Simpson,J. A. 1990)。Simpson等人調查了144對情侶發(fā)現,不論男女,安全型依戀個體比其他兩種依戀個體具有更好的互相依賴的關系,承諾、信任和滿足感。焦慮和回避型依戀個體的消極情緒體驗頻繁。還有研究者發(fā)現不安全型依戀(回避型和焦慮型)與親密關系的滿意感呈負相關(Birnbaum,2007;Feeney,1994;Kachadourian.et al.2004;Rholes,Simpson,Friedman,2006)。但這些都是從單方面角度來探討個體依戀風格對其親密關系的知覺。因此,研究者開始用雙向角度(dyadic perspective)研究親密關系:即既包括自己對關系的覺知,也包括其對其伴侶對關系的覺知。Givertz (2013)用雙向角度發(fā)現人際信任和孤獨對依戀導向和關系質量起著中介作用。Karantzas(2014)也發(fā)現,伴侶的支持,信任和性行為會中介調節(jié)依戀導向和關系滿意度。Molero(2016)等人調查個體和其伴侶對彼此依戀不安全感的知覺以及這些知覺跟關系滿意度之間的關系。他們選取148對異性戀伴侶,讓其完成自我和伴侶依戀不安全感和關系滿意度的測量。結果表明,伴侶認同他們自己和彼此的不安全依戀(回避和焦慮)?;贏PIM模型(actor-partner independence model)(Kashy,Kenny,2000;2006),研究者發(fā)現,個體自己在回避知覺上的得分和其對伴侶回避程度知覺上的得分與更低的關系滿意度相關。并且個體知覺自己和知覺其伴侶回避的方式對伴侶自我報告的回避和個體關系的滿意度起著中介作用。由此可見,不安全依戀風格不僅會影響個體對親密關系質量的知覺,還會影響其伴侶對親密關系質量的知覺,并且個體也能感受到其伴侶對其關系的不安全感。

      由于Bowby(1969)的依戀理論建立在生活早期的信任關系對發(fā)展成人幸福和功能完善的前提假設上。為此,信任對親密關系質量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根據以往的文獻發(fā)現,有很多原因會限制人們對信任的研究。首先,信任是一個非常復雜多維的概念,在不同的社會情景下有不同的解釋(Kramer,Carnevale,2001);第二,在關系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信任的重要性也不同(Fletcher,Simpson,Thomas,2000;Larzelere,Huston,1980);第三,關系發(fā)展最初階段建立的信任和長期關系中建立的信任存在明顯不同,最初階段人們對信任的評估是通過可靠性和可預測性,而在長期關系中則是對伴侶的依賴和堅信對方不管何時都能保持忠誠和提供支持。為此,文章將從跨時間關系評估方面來探討信任對親密關系質量的影響。

      Simpson(1990)認為雙向信任是關系滿足感,不幸感,穩(wěn)定感的最有力的預測指標之一。信任能夠預測個體多大程度上確信他們能依賴其現在的伴侶滿足自己最基本的需要。信任最基本的特點在于可以堅信其伴侶在其困難的時候能得到安慰和支持并且值得依靠。一段關系中信任的發(fā)展被認為是減少不確定性的一個過程(Holmes&Rempel,1989)。因此,即使個體在新關系中信任或不信任他人都基于其先前的體驗,但實際上個體的信任水平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于現在的伴侶和現在的關系動力。

      Holmes和Rempel(1989)提出個體對于是否該信任伴侶的不確定性會對可能被接受或拒絕的線索更敏感。當個體不確定其伴侶是否有著善良友好的意圖,低信任的個體通常會去測試其伴侶的愛和承諾(Simpson2007a)。如果這些測試結果不好,低信任個體會覺得其伴侶和其關系非常糟糕。如果測試結果良好,低信任個體會感到積極,認為擔憂可以暫時消除。低信任個體在評估其伴侶和關系質量上依據日常感知到的被接受或拒絕的線索,因此關系會更不穩(wěn)定。此外,高信任個體傾向于對其伴侶的動機持有積極良好的預期,對其伴侶的行為做出積極歸因,并且會用一種綜合性的通情達理的工作模式保持開放心態(tài),同化接受新的信息,忽略或者低估那些可以解釋伴侶消極關系的行為(Rempel,Ross,& Holmes,2001)。對其伴侶和關系的評估較少依賴日常體驗到的情緒而是仔細考慮威脅親密關系質量的事件,以一種退讓、寬廣的、長期的視角考慮其伴侶好的目的和動機(Holmes1990),根據凱利的觀點,這會促進更穩(wěn)定的關系知覺和評估。中等信任個體在親密關系中會陷入接近-回避沖突情境,伴侶的積極行為會被看成是關系改善的信號,消極的行為會被看作是將會出現關系問題的證據。在建立關系時會過度監(jiān)控其伴侶的照顧,關心和責任,把這些作為他們關系質量好的證據。而當其回想起積極關系事件時,個體認為自己對伴侶的行為做了積極判斷,但是會諷刺其伴侶隱藏的動機(Holmes& Rempel,1986;Rempel et al.,2001)。因此,即使伴侶相對積極的行為也可能觸發(fā)個體潛在的擔憂,從而阻礙更親密安全關系的發(fā)展。

      因此,信任的一個核心成分在于穩(wěn)定跨時間的關系評估。具體來說,高信任個體能整體看待其伴侶和親密關系,并且能區(qū)分出日常關系問題,在跨時間關系評估上會認為自己的親密關系很穩(wěn)定。而低信任的個體會區(qū)分出關系中積極和消極的地方,對伴侶積極行為的信任持猶豫態(tài)度,并且會根據自己真實或感知到的關系變化而責怪對方,在跨時間的關系評估上,會根據日常的線索做出判斷,親密關系的穩(wěn)定性較弱。

      總體而言,安全型依戀個體傾向于建立安全型親密關系,在對親密關系質量的知覺上具有更高的滿足感,愛和承諾。而焦慮型和回避型依戀的個體在親密關系中會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情感和不安全感。信任對親密關系質量的穩(wěn)定性起著重要的作用。相互信任的伴侶會以積極的方式去評價彼此之間的關系,忽略或弱化日常生活中的關系問題,在跨時間關系質量的評估上表現出更高的關系穩(wěn)定性。而低信任的伴侶會過度的監(jiān)控對方的行為,對日常生活的關系問題更加敏感,任何積極消極的線索都會影響個體對親密關系的評定。

      因此,了解影響親密關系質量的因素,可以讓人們更好的審視自己,以及自己的伴侶,針對自己的不足去尋找關系問題的解決辦法,從而構建更加安全、信任、極具發(fā)展性和建設性的親密關系。

      參考文獻

      [1] 孫煒紅,張沖.中國人口十年婚姻狀況的變化趨勢——基于“六普”和“五普”的數據分析[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4).

      [2] 唐秀華,夏淼.客觀看待離婚,共筑和諧家庭——對中國離婚狀況的分析[J].西北人口,2006:63-64.

      [3] Birnbaum, G. E. (2007). Attachment orientations, sexual functioning,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a community sample of women.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1-35.

      [4] 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Attach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5] Feeney, J. A. (1994). Attachment style, communication patterns, and satisfaction across the life cycleof marriage. Personal Relationships.

      [6] Finkel, E. J., Simpson, J. A., & Eastwick, P. W. (2016). The Psychology of Close Relationships: Fourteen Core Principles.

      [7] Givertz, M., Woszidlo, A., Segrin, C., & Knutson, K.(2013).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attachment orientation on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loneliness in married coupl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1096-1120.

      [8] Hazan, C., & Shaver, P.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511-524.

      [9] Holmes, J. G., & Rempel, J. K. (1989). Trust in close relationships. In C. Hendrick (Ed.), Close relationships. 187-220.

      [10] Kachadourian, L. K., Fincham, F., & Davila, J. (2004).The tendency to forgive in dating and married couples: The role of attachment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373-393.

      [11] Karantzas, G. C., Feeney, J. A., Goncalvez, C. A., &McCabe, M. P. (2014). Towards and integrative attachment-based model of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413-434.

      [12] Kashy, D. A., & Kenny, D. A. (2000).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dyads and groups. In H. T. Reis & C. M.Judd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methods in social psychology.451-477.

      [13] Kelley, H. H., & Thibaut, J. W. (1978). Interpersonal relation : a theory of interdependence

      [14] Kenny, D. A., Kashy, D. A., & Cook,W. L. (2006). Dyadic data analysis. New York, NY: Guilford Press

      [15] Molero, F., Shaver, P. R., Fern€酦dez, I., Alonso-Arbiol, I., & Recio, P. (2016). Long-term partners'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each other's attachment insecuritie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59-171

      [16] Rholes, W. S., Simpson, J. A., & Friedman, M. (2006).Avoidant attachment and the experience of parenting.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75-285.

      [17] Simpson, J. A. (1990). Influence of attachment styles o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猜你喜歡
      親密關系信任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關于信任:最重要的十件往事
      親密,別陷入相處誤區(qū)
      暴力 親密關系中的致命毒瘤
      嚶嚶嚶,人與人的信任在哪里……
      從生到死有多遠
      信任
      因為信任 所以快樂
      河北区| 射洪县| 盘山县| 咸宁市| 平度市| 柳河县| 尉犁县| 正阳县| 海城市| 宜章县| 略阳县| 塔河县| 独山县| 子长县| 紫云| 柳州市| 舞阳县| 濮阳市| 鸡泽县| 右玉县| 芦山县| 勐海县| 启东市| 育儿| 洪洞县| 姚安县| 建瓯市| 乌审旗| 铁岭市| 青龙| 赤壁市| 中宁县| 安阳市| 泾源县| 永川市| 岳阳市| 探索| 闸北区| 宁国市| 临猗县| 肇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