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錢靜
雅美族造船工藝及其活態(tài)化傳承探析
撰文:錢靜
雅美族因長期居住于我國臺灣地區(qū)的蘭嶼離島上,孤立的地理環(huán)境使雅美族的人們長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在長期的生活中雅美族的人們發(fā)展出了許多適應自己生活的各類工藝,其中尤以造船工藝技術最為精湛,無論是從選材,還是具體的制作、裝飾等方面來看,都最能代表雅美族傳統(tǒng)工藝技術水平,這門獨特的技術反映了雅美族人的造物智慧,這些精湛的造物智慧被新一代的族人運用各種方式加以繼承,其中一些創(chuàng)作者就以此為主題進行了一些全新的創(chuàng)作,為這項傳統(tǒng)工藝的活態(tài)化傳承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雅美族;造船工藝;活態(tài)化傳承
在我國臺灣地區(qū),蘭嶼島是臺灣東海岸最大的島嶼,位于臺灣海域一隅的蘭嶼全島面積約為 45.7平方公里,島中央大部為山林。在日據(jù)時期,人們普遍稱其上的原住民為“雅美族”始于日本人類學家烏居龍藏在赴蘭嶼島調(diào)查后的調(diào)查報告中稱其為“Yami”,此后人們便以“雅美”稱居住在蘭嶼島上的原住民。蘭嶼島上孤立的地理環(huán)境使雅美族的人們長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在長期的生活中雅美族的人們創(chuàng)造了許多適應自己生活的、豐富多彩而富民族特點的傳統(tǒng)工藝,如竹木工藝、造船工藝、結網(wǎng)工藝、制陶工藝、金屬工藝等,雅美族的傳統(tǒng)工統(tǒng)工藝中,尤以造船工藝最具特色。
圖1 無雕刻雅美族漁船上的圖案圖片來源: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自繪
雅美族因靠海而居,所以族人主要從事的生產(chǎn)活動便是捕魚,也因此雅美族的人們特別重視其漁船的制作,造船活動往往要組成一個團體,由船組的成員分工合作,船組成員充分發(fā)揮了分工合作的精神,集體制作魚船,造船是雅美人獨特的民族工藝。
(一)造船的規(guī)定與禁忌
雅美族的造船工藝,被視為最重要的技術工程,雅美族人認為制造漁船是 他們生命的一部分,造船活動在所有雅美人的心目中都是非常神圣的活動,也因此,舟船的制造過程,有特定的規(guī)矩,首先必須要在船長家里制作,同時必須邀集親朋好友集體創(chuàng)作,且造船的時間也有講究,建造新船的時間一般是在六月的空閑時節(jié),砍伐制作船的木材需要選定吉日,去山里砍伐制造船只需要的木料,同時在雅美族人看來,造漁船完全是男人的事,女子絕不能插手。雅美族造船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準備,船完成后要行下水禮和試航,若船沒有雕花紋,則不進行下水禮,反之,則舉行特別下水禮,相當慎重。據(jù)說船在試航時,岸邊的船員要殺一只祭雞,然后拔去羽毛;如果新船返航靠岸時,羽毛已經(jīng)拔干凈,表示新船速度相當快。
(二)造船的工藝過程
如前文所述,雅美族的造船活動是一項集體分工的工作,一般會分配專人去山區(qū)尋找合適的木材,專人制作木釘,專人刨平船板與龍骨,所有配件完成后的組合工作也有專人完成。
首先要在社中找一塊空地,之后在工地旁建一所工房,放置各種工具??盏氐倪x擇,大致是在船長家屋的前庭,為便于指揮之故。在制造舟船以前,族人還要先上山找好木料,并且刻上記號; 等到新船開工的時候,便帶著斧頭將刻上記號的樹木砍伐,并且運送回家,然后再將木原料一塊塊削平。
造船木材最初切裁的一塊是船上所用的龍骨,龍骨分為船首龍骨和船尾龍骨,兩者均要制成彎形,龍骨削刨作成前后翹起的樣式后,先把龍骨放于船底,接著連接前后龍骨的龍骨底,龍骨底釘了木釘后用紅泥土弄濕,再排放木棉,其后用苧麻繩壓著木棉,木釘頭沾紅泥做為潤滑,船用紅泥擦遍,再將木釘一個個插在船板縫里,用石頭輕輕敲打下去,接縫處更緊密結合不易進水。龍骨的組合完成后,就是拼接和龍骨接合的六枚船板,先安裝船首和船尾之間中央的鋪在上方的那塊船板,接著拼接兩邊的船板,每一片船板間的接合,未完工前先以臺灣膠木或毛柿做為暫時性木釘,完成后則用質(zhì)地最富韌性的小葉桑的心材制成直徑約1.2公分的桑木釘完成船板結合的工作。雅美族的大船船身由二十七塊、小船則由二十一塊木板子拼接而成,一艘十人大船約需三千根桑木釘,有隙縫處則用蘭嶼花椒根部的白色纖維做為填縫材,使雅美船得以緊密結合而不滲漏。船體完成以后,需安裝支架,以為船板的補強,先在中央部位裝上兩把弓形骨架與船的斷面曲線密著在一起,接著在船身的里面支持以四根橫木,以作為整個船身的補強。新船竣工后,經(jīng)修飾磨光之后,在船體外部施以雕刻,涂上紅黑兩色,同時在翹起的兩端安上雞毛裝飾,便大功告成。[1]通常一艘船可使用三年至五年,舊船還堪使用,就隨時修理。
圖2 雅美族漁船上變化的人形紋圖案(a) 圖片來源: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自繪
圖2 雅美族漁船上變化的人形紋圖案(b) 圖片來源: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自繪
(一)漁船所采用的材料
雅美船依照船體的不同部位而選用特定木質(zhì)的材料,板與板之間必須能互相密切接合,需經(jīng)過對材料的堅固性和安全性的精密考慮而選擇。一般來說,雅美漁船制造龍骨的選材必須是上好的材料,因環(huán)境原因,雅美船需要在礫灘海岸上推上推下,而且需要較長時間在海面航行,要經(jīng)得起波浪震蕩,更要緊的是要不易翻覆,所以靠近船底的船板,必須把船只的重心降任,故此都把較重的板裝在船底的下面以防船身在海中作激烈的擺動,因此,莖干質(zhì)地堅硬、粗大通直、耐腐耐磨、不易反翹的樹種是大船船底龍骨的最佳選擇,如船的首尾龍骨選擇以欖仁樹為上材,臺東龍眼次之;船底龍骨則以蘭嶼福木、臺東龍眼、蘭嶼赤楠為較好的選材。
船板與船艙支架則宜選擇具有寬大板根、質(zhì)地輕軟的樹木,如欖仁樹、臺東龍眼、大野牡丹、蘭嶼肉豆蔻、綠島榕、臺灣膠木、面包樹、糙葉榕、蘭嶼赤楠、欖仁等都是船板木料的較好選擇;而船艙支架木料則宜選擇欖仁、臺東龍眼、面包樹、蘭嶼赤楠、白榕等。雅美船兩側船板,是越往上層質(zhì)地越輕,適宜選擇松軟材質(zhì)的樹材,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浮力使船身不易傾側,而且可裝載更多的漁獲。
圖3 雅美族漁船上的人形紋及船之眼圖案 圖片來源: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自繪
圖4 雅美族漁船上的波浪紋 圖片來源:根據(jù)搜集的資料自繪
船上的舵則宜使用強韌且輕的白榕支柱根,不易斷的氣生根也是無可取代的舵材選擇;舵架則宜選用較堅硬的欖仁樹、蘭嶼羅漢松、烏心石、大花堅木等;船槳宜選用欖仁樹、臺灣膠木、萵心石、毛柿等;船槳架則可選擇革葉羊角扭、交趾銜矛、毛柿、長果月橘、蘭嶼柿、大葉樹蘭等;船上的坐墊則宜選擇欖仁樹、臺灣膠木、面包樹、呂宋毛芯木、烏心石等。
雅美人懂得依照船板所在位置及功能的差異,極為慎重地選用不同材質(zhì)的木料,依不同功能而選擇各種不同材質(zhì)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雅美人造船的專業(yè)態(tài)度和技藝之高超。
(二)漁船的結構
雅美漁船分兩種,即大船與小船,無論大小,雅美族的漁船都是龍舟式的,即船的首尾翹起、尖底狹身,是由數(shù)十片來源于不同樹種的木板數(shù)組合而成。雅美族船的形體由龍骨、船板、木釘、填縫材及其漆料等構成,除此之外,船艙附件如舵、槳、舵架、槳架、座墊及各項捕魚漁具,則是輔助要件,雅美漁船分有雕刻與無雕刻兩種(圖1)。
(三)漁船的裝飾
雅美族漁船的裝飾最令人驚嘆的便是船身上的雕刻技術,整艘船從船首至船尾,都有傳統(tǒng)的雕刻與彩繪,呈現(xiàn)出獨特的傳統(tǒng)色彩。雅美船頭與船尾的雕刻尤其細致精美。雅美族人在船首的地方刻上連續(xù)螺旋卷形人形紋,還在船身上將人形紋加以變化運用(圖2),人形紋代表了家族的英雄,也是各家族的徽號,在兩頭彎曲的位置,還各刻上齒輪狀的眼睛紋飾,稱“同心圓”,象征“船之眼”(圖3),據(jù)說畫上刻此圖案后,在航行中能偵視與阻嚇海上的惡魔,她也象征著偉大的太陽的光芒,四面八方地照射,驅(qū)邪避禍,是雅美漁船上最重要的圖騰。船腹兩側則雕以鋸齒狀的波浪形紋,成上下左右對稱排列,船體的內(nèi)部也刻著直線紋,均有保佑平安之意(圖4)。船體所有的圖案均以紅、黑、白三色為主,使得整體造型色彩富有濃厚原始樸素之感。
圖5 臺灣大學生設計的達悟椅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些傳統(tǒng)工藝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受到各種沖擊,開始式微。雅美族的造船工藝在傳統(tǒng)上是以父子相傳的模式一代一代承繼的,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在雅美族的許多年輕人都不再甘心一輩子待在蘭嶼島上,他們成年后許多人會去諸如臺北這樣的大城市去追尋自己的夢想,所以部落的傳統(tǒng)工藝便不再如從前興盛。一些雅美族的年輕人也開始預感到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工藝即將衰落,所以一些有志繼承民族傳統(tǒng)技藝的優(yōu)秀青年開始意識到要對本族的傳統(tǒng)工藝開始加以重視,如飛魚就對本族的傳統(tǒng)工藝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他覺得懂得傳統(tǒng)技藝的本族老人慢慢變少,如果再不學習,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技藝很快就會流失,而他在思考傳統(tǒng)技藝與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覺得首先要學習的便是本族造船工藝的創(chuàng)作智慧。1998年與他認識的一位大學老師與省文化處合作“民俗技藝研究學程計劃”,于是他得到一個提出“蘭嶼造舟技藝研習會”企劃的機會,企劃書審查通過后他就籌劃組織工作人員并且招募學員進行研習。
此外還有一些手工藝人和新一代的設計者直接將雅美漁船的造型、紋飾等運用到其他用途的工藝創(chuàng)作中去,如在觀光旅游的帶動下,一些手工藝人將雅美漁船的造型做成了出售給觀光客的紀念品;如王清霜利用其在40年前任職于臺灣工藝研究班教務主任赴各部落視察業(yè)務機會在蘭嶼所寫生的雅美漁船的圖稿,將其轉(zhuǎn)化設計成現(xiàn)代漆藝掛飾,掛飾的造型、紋飾均仿原雅美族漁船的形象,只是在色彩上做了一些變化,整體仍然具有雅美族的古樸風味;此外,最令人注意的是,近年來一些臺灣的高校學生開始將傳統(tǒng)文化元素運用到產(chǎn)品設計中,做出了努力和嘗試,如在2014年臺灣新一代設計展中即有將雅美族的造船文化元素運用到坐凳的設計中的案例,將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進行了有機結合,設計出了既有傳統(tǒng)雅美漁舟意味,又具現(xiàn)代感的坐凳(圖5、圖6)。
圖6 臺灣大學生設計的坐凳 圖片來源:作者攝于2014臺灣新一代設計展
雅美族的造船技術是傳承下來的造物智慧,雅美族聚落的居住環(huán)境處于較多的原生林地帶,他們在自己的生產(chǎn)生活中懂得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的性質(zhì),在造船的過程中,憑自己的航海經(jīng)驗,非常巧妙地將經(jīng)過挑選的材料設計制作成令人驚嘆的佳作,如船體不同功能部位的選材與組合,細節(jié)的部分用韌性很好的小葉桑心材削制成的固定性木釘與花椒根部的白色纖維來防水,整個設計處處充滿了雅美族人的生活經(jīng)驗與智慧結晶,即便是在科技昌明的今天,這些細節(jié)核心的處理仍然無法被其他制法取代。不僅如此,雅美族人還將自己的信仰表現(xiàn)在船體上,因為捕撈是他們生活的主要來源,他們企求平安、豐收,附著在船體上的一切裝飾,并非為“美”而作,所有紋樣都依循傳統(tǒng),帶有濃厚的企盼意義,雅美族人的造船藝術中所彰顯的智慧現(xiàn)在已經(jīng)由其新一代的有志青年承繼,同時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設計者開始關注雅美族的傳統(tǒng)工藝文化,尤其是高校中的大學生已經(jīng)開始關注傳統(tǒng)元素的再設計,并將雅美族中最為經(jīng)典的造舟工藝智慧運用到今天的設計中,為新一代的文化創(chuàng)意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利用的資源。
注釋:
1還要在船首和船尾的突出部插以黑色的雞尾,具有保佑平安的意義。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臺灣的原住民——雅美族[M].臺北:臺原文化叢刊,2002:58-59.
2劉其偉.臺灣土文化藝術[M].臺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3.
3倪再沁編輯召集.福爾摩沙之美:臺灣民間工藝[M].臺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1.
4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臺灣的原住民——雅美族[M].臺北:臺原文化叢刊,2002.
5黃芳琪,莊日昇,波開樂編寫.陳碧蓮族語翻譯.傳薪達藝:雅美(達悟)族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圖錄[M].臺東:臺東縣政府,2008.
6王壽來總編輯.頂真、巧藝:國家制定重要傳統(tǒng)藝師特展·2010[M].臺中:文建會文化資產(chǎn)總管理處籌備處,2010.
7瓦歷斯·拉拜.當代原住民藝術、工藝、文化創(chuàng)意志[M].臺北:桑格文化有限公司,2013.
8阮昌銳.臺灣原住民的傳統(tǒng)工藝[C].原民意識:東臺灣部落藝術論文集.花蓮:臺灣東華大學,2009.
錢靜
蘇州大學博士
On Yami Tribe's Shipbuilding Process and Its Fluidized Inheritance
Because of living on Lanyu island which is isolate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long-term in Taiwan, the people of Yami tribe has living selfsufficient life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yami tribe people had been developed all kinds of craft to adapt their life, and the shipbuilding is the best of all those craft. No matter from it's material selection, concrete production or decoration, etc. The shipbuilding craft can be on behalf of the best level of Yami tribe's traditional craft. The unique process reflects the wisdom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Yami, these exquisite creation wisdom is inherited with a variety of ways by new generation. Some creators have done some new creation of this theme and have made certain contribution for this traditional craft.
Yami tribe;The shipbuilding craft; The fluidized inheri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