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煒森
摘 要:“你若不爭氣,有誰能幫你”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無數(shù)種活著的方式,但無論哪種活著的方式都是想讓我們活得更好,活得更接近自我,直到認識自我,然而找尋自我的道路卻是曲折的,漫長的,我們要怎樣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有活力,更有朝氣,更有激情,試試聆聽你內(nèi)心的聲音!當你內(nèi)心呼喚自己的時候,當它要你去做點什么的時候,你就要敢去追,而這就是我選擇中斷學業(yè),投身軍營的原因。
關鍵詞:精神追求;人生格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6-0257-01
一、“你若不爭氣,有誰能幫你”
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無數(shù)種活著的方式,但無論哪種活著的方式都是想讓我們活得更好,活得更接近自我,直到認識自我,然而找尋自我的道路卻是曲折的,漫長的,我們要怎樣讓自己的生活過的更有活力,更有朝氣,更有激情,試試聆聽你內(nèi)心的聲音!當你內(nèi)心呼喚自己的時候,當它要你去做點什么的時候,你就要敢去追,而這就是我選擇中斷學業(yè),投身軍營的原因。
有人問我,軍隊帶給了我什么?是啊,軍隊給我了什么?軍隊培養(yǎng)了我獨立生活的能力、健全的人格還有良好的思考習慣。軍隊讓我對友誼的定義有了新的看法,讓我知道了原來有一種朋友叫做戰(zhàn)友。在跑5公里的時候即便自己跑不動也會拉你一把甚至用背包繩綁在你身上也會拉你到終點的人是戰(zhàn)友;在你犯錯受罰做俯臥撐做不動的時候默默陪你受罰、給你鼓勵的人士戰(zhàn)友;在你跌倒負傷的時候不顧考核成績背上你沖向衛(wèi)生隊的人也是戰(zhàn)友……這就是戰(zhàn)友,來自五湖四海卻又親如兄弟的人。
部隊還讓我學會了感恩,我們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從小生活在溫室里,我們習慣了別人的寵愛,卻不懂得感激,到了部隊沒有人哄你,沒有人遷就你,每天夜幕降臨對著窗外張望,只有無盡的失落,部隊不同情眼淚,軍隊只有血性和能力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生活的落差讓我知道了除了家人,不會有人會一味對你好,所以,一句問候也常常能讓我滿懷感恩。而所有的這些正是當代大學生所缺少的。
二、因為有夢,所以要追
“遠行必自邇,蹬高必自卑”有人說過:“不當兵永遠不會知道自己這輩子缺了點什么”,兩年的軍旅生活,讓我深深地發(fā)現(xiàn)自身知識的不足。所以,我毅然選擇退伍回校復學,但就在我重返校園,思考著怎樣融入校園的時候,我看到的,聽到的情景卻讓我困惑不已。每天早晨偌大的校園看不到幾個早起晨讀或者晨跑的學生,上課鈴響起前幾分鐘有相當多的同學才趕到教室,更有甚者把早餐帶到課上吃,無心聽課、刷朋友圈、追韓劇……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因為有夢,所以去追。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卻能改變它的深度和廣度。我不求成為丘吉爾、戴高樂那樣的大人物,只求自己的人生能有不一樣的經(jīng)歷,不一樣的格局,聯(lián)想的創(chuàng)始人柳傳志說正是曾經(jīng)的軍營,才成就了今天的他。①我想他講得就是人生的不一樣的格局吧。那或許正是軍營造就了他不一樣的人生格局。這種格局只有當兵的才會懂,只有當兵才體驗過這樣的生活:拿著抹布、鋼絲球,不戴手套洗廁所;回答首長問話只能答“是”或“不是”;一頓飯三分鐘吃完還不能有剩菜;半夜拉緊急集合起來跑五公里;排著隊等著一周一次的5分鐘通話;大冬天下著雪在室外站軍姿五分鐘濕透了衣服;晚上俯臥撐汗水濕透了報紙才能上床睡覺……
三、軍隊文化引領校園文化
太多的人一直在排斥成長,彷徨卻又迷惘,所以很多人選擇了逃避,逃避成長道路上的苦難與挫折,沉溺于游戲,在虛擬的世界里揮霍著自己的青春,以至于一遇到難題就只會抱怨,抱怨老師布置作業(yè),抱怨教授拖堂,抱怨課室沒有空調(diào),抱怨生活對自己的種種不公。當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知道想要什么,都不懂得珍惜自己,又有什么資格去抱怨,去責難呢。
面對軍旅生活和校園生活的巨大反差,我不止一次地思考,該何去何從。當軍隊文化和校園文化不可避免地在校園相遇,樹人先鋒營給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啟發(fā),它讓軍隊文化更好地引領校園文化,讓退伍軍人的好習慣好作風繼續(xù)延續(xù)下去,從而影響更多的人,從而形成一種風氣。
多一點精神,多一點追求,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而大學階段是大學生走向社會、開始獨立生活的重要過渡時期,面對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如何盡快適應,找到自己的方向,需要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思索,思索怎樣過好自己寶貴的每一天,用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去把握人生,加密人生的刻度,用更加清醒的頭腦去規(guī)劃自己的大學生活,用更加堅強的意志去專注于自己的專業(yè),用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去完善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人生畫卷上涂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注釋:
①沈娟媂.曾經(jīng)的軍營成就了今天的我[J].經(jīng)濟與法治,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