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欣
在非洲傳統(tǒng)文化中,面具是儀式藝術里最重要的一環(huán),是人們與神靈、祖先溝通的媒介。圍繞著祈雨儀式、婚喪嫁娶儀式、播種豐收儀式、成年儀式、巫術儀式等各種神秘的宗教活動,非洲人民創(chuàng)作了各種各樣的面具。其中,男性面具占有很大的比重,充分反映了不同部落族群的社會風俗和生活習慣。
這些形式各樣的面具充分展示了生活在非洲大陸的人民對世界和人生的哲學理解,也展現(xiàn)了藝術家和工匠們高超的技藝和豐富的審美情趣。
面具頭上裝飾著象征動物犄角的木條,木條包圍著面具,還有洋蔥形狀的種莢包固定在頭飾上。面具的眼睛呈現(xiàn)中凸上拱狀態(tài),還輕微凸出,眼睛底部的輪廓切割分明,而正下方就是刺穿面具的窺視孔。在成人儀式上,受禮的年輕人出場亮相的時候,面具舞者就會開始起舞,他們也是儀式中最先開始表演舞蹈的人。面具舞者會走到酋長夫人處,深深鞠躬行禮,之后面具舞者將得到禮物。
此面具為頭盔式,以凸出的額頭和巨大的三角形鼻子為主要特點。黑色的臉與覆蓋有一層金屬的鼓起的額頭形成鮮明對比。金屬覆蓋面具的嘴,獨特的彎曲金屬條從鼻梁延伸到臉頰。三叉狀的珠子裝飾從鼻梁延伸到發(fā)際線,一條窄的珠子裝飾帶從一只耳朵橫跨鼻梁延伸到另一只耳朵,另一條珠子裝飾帶從鼻梁下方延伸到嘴巴。串珠或貝殼裝飾還描繪出了彎曲的眉毛、發(fā)際線、下巴邊緣以及面具的側面和后面,獸皮做的胡須被附接到面具的下巴上。
面具代表著原始時代的男性人物。他被認為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男性先祖之魂。他頭頂或后腦戴有一頂精致巨大的扇形王冠,彰顯其首領的身份。王冠綴有大量羽毛,象征著會飛的、具有特殊視野并能控制日出日落時間(與鳥類行為相關的時刻)的事物。面具是以精細的手法雕刻硬木而成,凹陷的眼窩內雕有凸起的眼皮。它長著與眾不同的首領胡,系一個雕刻的圓盤,以垂直于面部平面的角度固定于下頦下方。它也帶有頗具象征意義的劃痕,雕刻于前額或眼部下方。這些都是身體美化的要素,象征著成熟性、等級地位和種族認同。
面具的領子是由寬松的拉菲亞草纖維制成,頂部的雕像可能是一只鴿子或者鳴雀,象征良言相伴。與該面具相配套的著裝還應該包括有袖子的編制襯衫、褲子、纖維材料制成的半身裙、腰帶,腰帶上會掛著曬干了的猴子皮或者野貓皮,舞者的小腿上會環(huán)繞兩圈或更多圈種莢制成的撥浪鼓,舞者起舞時便會發(fā)出響聲。面具舞者還會一手拿一根舞杖,舞杖的頂端部分有山羊毛流蘇。這款面具無論是在祈福還是在避兇的儀式上都象征著強大的巫力。
面具的頂飾是兩個犄角,臉部中央還有一個翻轉朝上的鼻子,這個形象代表著部落里的某個首領,同時也是惡名昭著的花花公子。在部落的年輕男子的成年儀式上,和代表著楚楚可憐的女性形象的面具一起出場。面具的鼻子之所以設計成翻轉朝上的,可能是根據(jù)實際需要,因為在儀式最后,參加成人禮的年輕人要通過這個翻轉朝上的鼻子,接住并吃掉一片木薯面包和山羊肉。
面具中的人面是雙眼皮,眼部特征為上眼瞼比下眼瞼大,并由一道細縫分開。下巴和嘴唇較為凸出,面部和雙耳原始特征明顯,用拉菲亞草制成的領子被修剪成短短的。面具上方有一只長喙翠鳥。這是一個舞蹈面具,而非震懾面具。當有人戴上該面具表演時,年輕人會朝面具舞者扔擲小土塊或者小木條,以這樣的方式自娛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