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緯++武云鵬++彭冬秀++李素文++肖瑜++鄭華森++運潔
摘 要:以薄皮甜瓜自交系KR-112為試驗材料,對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接種鑒定技術進行了研究。試驗結果表明,甜瓜枯萎病苗期最佳接種方法為傷根法,發(fā)病率為97.77%,且操作簡單。
關鍵詞:甜瓜;苗期;枯萎?。豢共⌒?/p>
中圖分類號:S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24-0073-02
甜瓜枯萎病又稱萎蔫病或蔓割病,1894年由Smith 在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發(fā)現,目前已分布于世界各產瓜區(qū),是一種世界性瓜類土傳病害[1]。隨著我國甜瓜栽培面積的逐漸擴大,枯萎病的發(fā)生日趨加重,嚴重年份發(fā)病率在50%~70%,直接影響甜瓜的產量和質量[2]。該病是典型的土傳病害,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fā)病,結瓜中期為發(fā)病高峰,常引起瓜秧枯萎死亡,對瓜的品質、產量影響很大[3];栽培地塊一旦有1株發(fā)生,會迅速蔓延至整個棚室,引起大面積植株感病萎蔫死亡,重茬種植發(fā)病會更加嚴重。目前,枯萎病防治仍以化學藥劑和嫁接為主,化學藥劑易使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且隨著栽培年限的增加,病菌對藥劑敏感性降低[4],防治難度更大,嫁接后植株抗病性明顯增強,抗枯萎病效果好,但嫁接易影響果實品質,使口感變差。因此,根本方法是選育抗枯萎病的甜瓜品種。對甜瓜枯萎病苗期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的接種方法進行研究,以期為進一步開展甜瓜抗枯萎病育種奠定了良好。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于2015年10月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進行。
1.1 試驗材料
供試甜瓜材料為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甜瓜研究室選育的薄皮甜瓜高代自交系KR-112;枯萎病病原菌為甜瓜?;汀?/p>
1.2 試驗方法
①枯萎病病原菌分離鑒定 于天津科潤蔬菜所試驗基地甜瓜發(fā)病植株上分離枯萎病病原菌菌株,經形態(tài)學鑒定為尖鐮孢菌甜瓜?;停‵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 Snyder & Hansen),將病原菌接種于PAD培養(yǎng)基(葡萄糖20 g,馬鈴薯200 g,瓊脂15~20 g,水1 000 mL)[5],保持溫度25℃,濕度80%,培養(yǎng)10 d后即可準備接種。
②病原菌孢子懸浮液制備 挑選3個直徑約2 mm菌落于無菌乳糖培養(yǎng)基(蒸餾水1 000 mL,馬鈴薯20%,乳糖2%)中,在搖床上振蕩培養(yǎng),保持溫度25℃,轉速100 r/min,培養(yǎng)7 d后過濾菌液,離
心,去掉上清液,加入適量無菌水,用血球計數板將孢子懸浮液濃度調為1×106個/mL,接種備用。
③種子處理及育苗 將薄皮甜瓜材料KR-112的種子置于滅菌后的三角瓶中,先用75%酒精消毒30 s,用無菌水沖洗3次,再用4.0%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5 min,期間不斷搖晃,以使消毒徹底,無菌水沖洗5次后浸種4~6 h,瀝干水分,置于恒溫箱中催芽,保持溫度35℃,24 h后5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將滅菌后的育苗基質裝入50孔穴盤中,每穴播種1粒,播種后噴透水,蓋塑料薄膜保溫保濕,約15 d幼苗長致2葉1心時期即可準備接種。
④接種方法 接種方法采用蘸根法、灌根法、傷根法3種。a.蘸根法。將甜瓜幼苗輕輕從穴盤中取出,用蒸餾水把根系所帶基質沖洗干凈,將根系置于一定濃度的病原菌孢子懸浮液中10 min后定植于穴盤,3次重復,每次重復接種30株。接種后蓋塑料薄膜保濕48 h,溫度保持在25℃左右,之后在日光溫室正常管理,10 d后調查枯萎病發(fā)病情況。
b.灌根法。用無菌注射器將一定濃度的孢子懸浮液注射到幼苗根系附近,每棵幼苗注射10 mL,接種重復次數、幼苗數量、管理方法、調查方法同上。
c.傷根法。用無菌壁紙刀在幼苗根系周圍輕輕劃傷根系,再用無菌注射器將一定濃度的孢子懸浮液注射到幼苗根系附近,每棵幼苗注射10 mL,接種重復次數、幼苗數量、管理方法及調查方法同上。
甜瓜枯萎病發(fā)病率(%)=(發(fā)病株數/接種株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甜瓜幼苗采用蘸根法接種后,在第6天開始出現癥狀,發(fā)病較快;甜瓜幼苗采用灌根法接種后,在第7天開始出現癥狀,發(fā)病較慢;甜瓜幼苗采用傷根法接種后,在第4天開始出現癥狀,發(fā)病最快。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接種方法對枯萎病的發(fā)病情況有顯著影響。灌根接種法發(fā)病率最低,為71.0%,蘸根接種法的發(fā)病率為89.0%,傷根接種法的發(fā)病率為97.6%,3種接種方法的發(fā)病率差異極顯著,傷根法接種后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另外2種,且發(fā)病較快,為本試驗最佳接種方法。
3 小結
本試驗對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鑒定涉及的接種方法進行了初步研究,目前報道枯萎病的苗期接種方法有灌根法、米飯粒接種法、蘸根法及胚根接種法等,其中蘸根法應用較為普遍[6]。本研究選用傷根后再向根系注入懸浮孢子液的接種方法,不僅發(fā)病最快,而且發(fā)病率最高,操作較為簡單,是較為適合的接種方法。接種時期的相關研究中,集中在子葉期、1葉1心、2葉1心、3葉1心、4葉1心等時期進行接種,而最佳的接種時期為2葉1心期[7]。本研究確定了甜瓜枯萎病最佳接種方法,為甜瓜苗期抗枯萎病鑒定和抗枯萎病品種選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王堅.中國西瓜甜瓜[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
[2] 劉春艷,王萬立,郝永娟,等.大棚甜瓜枯萎病的發(fā)生及綜合防治[J].農業(yè)科技通迅,2010(1):172-172.
[3] 孫玉宏,張國橋,杜念華,等.甜瓜抗枯萎病的遺傳與育種[J].長江蔬菜,2000(2):1-3.
[4] 高軍,高增貴,趙世波,等.甜瓜枯萎病菌的抗藥性及致病力測定[J].江蘇農業(yè)科學,2006(4):39-40.
[5] 劉國生.微生物學實驗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6] 王登明,張學軍,馮炯鑫,等.甜瓜枯萎病接種方法比較試驗初報[J].中國瓜菜,2009(5):38-39.
[7] 劉朋義,別之龍,彭斌,等.甜瓜品種抗枯萎病的苗期鑒定[J].中國瓜菜,2011,24(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