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蠟燭文化源遠流長

      2017-01-12 16:50劉尚榮?おお?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16年12期
      關(guān)鍵詞:蠟燭

      劉尚榮?おお?

      蠟燭是用蠟或其它油脂制成的圓柱形的照明用具。在歷史上,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蠟燭曾占有特殊的位置,燭光悠悠帶來聯(lián)翩遐想。

      蠟燭的別稱雅號甚多。上古照明用炬(火把),故蠟燭又名“蠟炬”或“燭炬”。蠟燭的制作原料有蜂蠟(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筑巢用,俗稱黃蠟),故蠟燭又叫“蜜炬”或“蜜燭”。蠟燭外形飾以龍鳳圖案等,則美其名曰“龍燭”“彩燭”或“花燭”;蓮花造型的蠟燭特稱“蓮花燭”。常用的大紅蠟燭富有喜慶色彩,俗稱“紅燭”。唐宋以后,蠟燭也可簡稱為“燭”。這都反映了古人對蠟燭的喜愛,甚至可以說是偏愛。

      關(guān)于蠟燭的起源,迄今無定論?!抖Y記·曲禮》云:“燭不見跋?!碧瓶追f達疏:“古來未有蠟燭,唯呼火炬為燭。”《周禮·司烜氏》云:“邦國有大事,共墳燭庭燎?!碧瀑Z公彥疏:“以葦為中心,以布纏之,飴蜜灌之,若今之蠟燭。”這是說先秦有燭、有燎或曰炬,并無真正的蠟燭,充其量不過略具“今(唐代)之蠟燭”的雛形而已。后漢王符《潛夫論》:“知脂蠟之可明燈也?!焙炱滢o,似指以脂蠟充作燈炬的燃料,還不是成型的蠟燭。

      《西京雜記》卷四云:“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蜜燭二百枚……”這是有關(guān)蠟燭的最早的正式記錄。盡管該書作者是否為晉朝葛洪以及該書與漢代劉歆的關(guān)系等問題仍有異說,但《西京雜記》反映漢代遺聞佚事且與《漢書》記載時有異同,則為學(xué)術(shù)界所共識。上述這條資料堪為漢代始有蠟燭(當(dāng)時稱作蜜燭)的鐵證,盡管它只是南越貢品。又有傳說“寒食節(jié)禁火日,賜侯家蠟燭”,更指明它屬于上流社會專用品。晉范堅寫了《蠟燈賦》,南北朝時期蠟燭的雅名亦屢見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但它依然是高檔消費品,平民罕見。直到唐朝,河?xùn)|道晉州貢物中赫然列入蠟燭(見《唐六典》),朝廷又設(shè)專職官員管理宮廷用燭,可見它不屬于通常習(xí)見的生活用品?!端问贰な池浿尽酚浭鏊闻c西夏的外貿(mào)交易,朝廷允許中原百姓以漆器、瓷器等土特產(chǎn)品交換對方的麝香、蠟燭之類,則那時蠟燭仍是珍稀難得之物。遲至明清,蠟燭才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日漸成為普通照明用具。

      蠟燭的普及,應(yīng)是科技進步、文化發(fā)展的結(jié)果。早期蠟燭原料主要是動物蠟,如野生蜜蠟、白蠟、鯨蠟等,產(chǎn)量有限。后來開發(fā)出植物蠟如蓖麻油蠟等,而蜜蠟的來源也由邊荒地區(qū)野生采集進化到家庭蓄養(yǎng)采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chǎn)量。蠟燭一旦擺脫了“物以稀為貴”的困境,才能漸漸成為百姓喜愛也用得起的物品。

      照明用的蠟燭,還有一套與之匹配的用具。安置蠟燭的臺架叫“燭臺”“蠟臺”;帶底盤可兼盛燭油的則叫“燭盤”。燭臺上豎立著插蠟燭使之固定的簽子叫“蠟簽”“燭簽”。剪除燭花的工具叫“蠟剪”“燭刀”。這里特別值得重視的是燭臺,它早在南北朝時期就伴隨蠟燭而誕生,到唐代又有了特制為女奴形的燭臺叫“燭奴”,《開元天寶遺事》云:“申王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zhí)茨镜癯蔂T跋童子,衣以綠袍,系之束帶,使執(zhí)畫燭(有畫飾的蠟燭)立于宴席之側(cè),目為燭奴?!逼渲谱髟贤ǔJ清a或銅,考究些的用金或銀,次一等的用鐵或木。一般為上下兩層塔形,飾以花紋圖案。燭臺曾是家庭祭祖、婚喪、壽誕等禮儀中必備用品,也是女兒出嫁必備的嫁妝之一。富豪貴族之家常用“福壽神妙禧”五字蠟燭臺,特制品重達數(shù)百斤?!端问贰ぽ浄尽酚涊d,與傳國玉璽“皇帝恭膺天命之寶”相配的“緣寶法物”中竟然也有燭臺、燭刀及香爐等,“皆以金為之”。唐代的“燭奴”和宋宮的金燭臺固然應(yīng)屬于文物瑰寶,歷代各種雕刻精美的燭臺,其實都是傳統(tǒng)工藝品中的佳作,并且相應(yīng)提高了蠟燭的地位與身價。

      蠟燭從點燃放光到化為灰燼,每種細微的變化都曾被賦予美稱。例如蠟燭點燃后那躥動的火苗叫“蠟紅”“燭焰”“燭火”,《南史·陸云公傳》謂:“云公善弈棋,嘗夜侍御坐,武冠觸燭火?!毕灎T放出的光芒叫“蠟光”“燭光”“燭紅”,杜甫《酬孟云卿》詩:“更深愛燭紅?!睜T焰帶來煙霧繚繞叫“燭煙”“蠟煙”,蘇軾《次天字韻答岑巖起》詩:“縹緲?biāo)上惴合灍??!毕灎T點燃后施放的特殊氣味叫“蠟香”,陸游《早行》詩:“紗籠吹蠟香?!毕灎T燃燒受熱而熔化為液態(tài)蠟質(zhì)就叫“蠟燭油”;液態(tài)蠟順燭身墜落猶如傷心人淚落,故稱為“蠟淚”或“燭淚”;墜落的蠟淚有時像粒粒珍珠,故又稱為“蠟珠”,李珣《望遠行》詞:“蠟淚無言對垂?!睖赝ン蕖逗A瘛吩姡骸跋炛閿€作蒂,緗剪成叢?!睜T心燒焦,蠟燃為余燼時,或爆裂如花形,稱為“蠟花”或“燭花”,舊時被認為是吉祥的征兆,俗語說:“燭花爆,喜事到?!倍灎T燃成的余燼叫“燭灺”,常用來指代深夜。

      伴隨蠟燭的美稱雅號以及為蠟燭而產(chǎn)生的燭臺等藝術(shù)精品,昭示了人們對蠟燭的衷愛。這與蠟燭固有的品質(zhì)一脈相通。首先,蠟燭那閃爍的燭光,搖曳的燭影,動人的燭淚,奇異的燭花,可以營造溫馨祥和的環(huán)境,烘托莊嚴(yán)肅穆的氣氛,因而更富有美感,這是火炬、庭燎、油燈都無法比擬的。其次,蠟燭一面創(chuàng)造光明,一面消耗自身,它的存在價值與使用價值只有借助自我犧牲才得以體現(xiàn),因而它的生命就染上悲劇色彩,誘人憐惜,令人感傷,帶給人們遐思悠悠。蠟燭這種不惜粉身碎骨化為余燼,定要為人們創(chuàng)造光明的特征,曾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自焚以致用,殺身以成仁”,這種無私奉獻的品格,又被現(xiàn)代詩人聞一多贊譽是“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蠟燭的氣質(zhì)與魅力,贏得古往今來詩人墨客的敬重。他們將蠟燭人格化,使它成為歌吟的題材,贊美的目標(biāo),抒情的載體,議論的對象。從晉代范堅的《蠟燈賦》,到現(xiàn)代聞一多的《紅燭詩》;從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千古絕唱,到蘇東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奇思妙想,各種有關(guān)蠟燭的詩詞歌賦,曲文謠諺,楹聯(lián)謎語,影視戲劇,總能代代相傳,不絕如縷,至今給人以啟迪。由此形成的蠟燭文化的文藝內(nèi)涵,需要專題研究和專文論述,茲不贅言。

      本文擬從蠟燭的歷史文化與歲時禮俗等方面,做些拋磚引玉的探討。這里涉及有關(guān)蠟燭的典故傳說、成語故事、節(jié)日慶典、民間禮俗及傳統(tǒng)制作工藝等,限于篇幅無法詳談,只能蜻蜓點水了。

      在中華民族某些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在一派喜慶祥和氛圍中,蠟燭會大放異彩,給人們帶來特殊的生活情趣。例如:

      1.除夕——春節(jié)“守歲燭”

      中國各地普遍有除夕守歲的習(xí)俗。守歲講究徹夜長明,有的地方燃松柏枝篝火等,也有點花燈用蠟燭助興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用花燭辭舊迎新的具體形式不盡一致。茲舉一例:《平陽縣志》載:“除夕,卑幼向尊長唱諾辭歲,點歲燈?!倍摇罢鲁跻恢脸跷?,每夜寢室燃燈徹曉,名曰歲燈?!边@是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區(qū)的風(fēng)俗。一般是在屋柱下、床下、桌下、灶下點燈,通常用紅蘿卜切段作盤,插上小蠟燭,取辭舊迎新、祛邪祈福之意。守歲燈燭皆以造型各異的花燈裝飾其表,蠟燭照明其里也。

      2.元宵節(jié)競逐“華燈寶炬”

      元宵節(jié)又名上元節(jié),簡稱元夕,定于夏歷正月十五日即新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夜游觀燈時少不了蠟燭,此風(fēng)俗大約起源于漢代,隋唐以后更盛。賽花燈的同時,還伴有祭蠶神、拜紫姑、舞龍滾獅等活動,各地不一。其中以流行于福建地區(qū)的大香燭最為神奇:每逢元宵佳節(jié),民間集資定制大香燭獻于神廟,以伸虔誠,以壯觀瞻。民俗以為香燭越大越顯誠意。據(jù)傳說廈門外街關(guān)帝廟香燭最盛。所制“大香一炷”長一丈七尺(只比正殿中柱矮三尺),粗二尺五寸(與椽柱等圍)。另制“大燭一對”,各長七、八尺,圍如斗,用巨竹裹棉布做燭芯,重達一百二三十斤。正月十五日晨即點燃,煙霧繚繞,燭焰閃灼,光芒四射。士庶工商頂禮膜拜,村姑老幼結(jié)伴游觀,熱鬧非凡。七、八尺高的大蠟燭,蔚為奇觀,堪稱“蠟燭之最”。

      3.中元節(jié)點蓮花燈

      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中元節(jié),北京等地點蒿子燈,點蓮花燈,見《北京風(fēng)俗百圖》。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曰:“中元,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紙制成蓮花、蓮葉、花籃、鶴鷺之形,謂之蓮花燈?!睙羯险臣埶?,燈芯橫竹上插枝小紅蠟燭。孩子點燃燈燭,一邊在院中、街上游耍,一邊唱道:“蓮花兒燈,蓮花兒燈,今兒個點了明兒個扔?!鄙w蓮花燈制作簡單,物美價廉,這精致小巧的玩具燈雖趣味無窮,卻只有一夜的壽命,節(jié)后便棄之可也。

      4.中秋節(jié)點萬壽燈

      這是長江中下游尤其是安徽沿江一帶的風(fēng)俗。中秋節(jié)前后,用綾羅綢緞和桑皮油紙糊制紅燈,蕪湖地區(qū)則實用特制鐵畫燈,外蒙白練,內(nèi)燃銀燭,高竿挑掛在屋檐下庭院中,燈月交輝,祈求延年益壽。

      中國號稱禮儀之邦。在某些特定的禮節(jié)儀式中,蠟燭被派上各種各樣的用場,也被賦予各自不同的象征意義。今分類舉例如下。

      1.婚禮——洞房花燭

      結(jié)婚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站,婚禮前后蠟燭的使用也相當(dāng)廣泛,大都用以象征吉祥?!岸捶炕T夜,金榜題名時”,舊時被視為人生兩大快事。其起源甚早,各地皆同。南朝梁何遜《看伏郎新婚》云:“何如花燭夜,輕扇掩紅妝?!北背仔拧逗驮佄琛吩疲骸岸捶炕T明,燕馀雙舞輕。”用龍鳳圖案裝飾的彩燭把洞房照得通明,喜宴后新人翩翩起舞,透出一種溫馨祥和的氣氛。美人輕扇,脈脈含情,喜氣洋洋??磥磉h在南北朝時期,無論南方或北方,花燭鬧洞房的風(fēng)俗已經(jīng)形成了。又據(jù)封演的《封氏聞見錄》記載,唐時婚嫁觀花燭,“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這種風(fēng)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有些地方在婚禮前夜就迫不急待地借蠟燭祈福了。例如天津一帶流行“響房”,新婚前一日晚,男家童子八人(或十六人),各捧燈燭先在庭院中繞花轎唱喜歌,而后又持燭入洞房再唱喜歌,吹鼓手則用鑼鼓、嗩吶、號筒等演奏民樂以賀喜兼祛邪。又如江淮一帶實行“打花燭”,也是婚禮前一天晚上,新郎先行在布置一新的洞房中入睡,而入睡前新郎家要選兩名美麗童女,手執(zhí)點燃的紅燭,在全福人指點下,將新房里外照一遍,犄角旮旯兒也不放過,取紅光照耀、紅紅火火、喜氣洋洋之意,謂之“滿堂紅”。

      吳自牧《夢粱錄·嫁娶》中說:“新人下車……以數(shù)妓女執(zhí)蓮炬、花燭,導(dǎo)前迎引。”據(jù)說江西仍有此俗,婚禮當(dāng)日,不論白天或夜晚,新娘下轎后,都需有男家舞姬舉著紅蠟燭在前引領(lǐng),取黃昏時行婚禮的古意。

      在陜西橫山至甘肅河西走廊一帶農(nóng)家,洞房中的花燈紅燭,要自婚禮當(dāng)天日落西山燃至次日清晨旭日東升,以象征白頭偕老。有的地方還要連燃三日。若中途燭滅則是不祥之兆,預(yù)示將要吹燈拔蠟,要中途散伙,大不吉利。然則洞房中容不得第三者插足,為確保吉祥如意,得到白頭偕老的征兆,新娘與新郎豈不要徹夜守候紅燭以防不測?于是新人也就無暇它顧了。這給新人造成的心理負擔(dān)太重了,簡直稱得上殘酷。據(jù)說如今改用小瓦數(shù)電燈蒙上紅布徹夜照明,我們真該為陜甘青年感到慶幸。

      陜西長安縣一帶女兒出嫁后還要送燈籠。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五日,娘家都給出嫁女兒送燈籠。第一年送一對大宮燈配彩繪玻璃燈,祝賀婚姻美滿;女兒若懷孕了則送一對大宮燈配兩對小燈籠,祈禱孕期平安。各對燈籠中都要配上大小不一的花燭,燈燃幾日即配足幾日用的蠟燭,一并送禮給女兒。

      各個時代、各個地區(qū)、各個民族在婚禮中用蠟燭,其習(xí)俗大同而小異,都是圖個吉祥如意,紅火熱鬧。同時祈禱婚后生活幸福美滿,白頭到老。

      2.喪葬用燭——長命燭

      喪葬禮儀中靈堂焚香燃燭,起源也很早。祭祖牌位前點燃白燭,亦流行于各地。燃燈以“引魂”,點蠟以“接魂”,都是為照亮冥路。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馀》云:“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放燈西湖及塔上、河中,謂之‘照冥?!鼻甯徊於爻纭堆嗑q時記》謂“中元日例有盂蘭會”,“晚間沿河燃燈”。屆時用一塊木板中間鉆孔,上面放有竹篾編制的蓮花燈等,燈中點燃蠟燭。夜幕降臨后,到河邊放燈,也有的乘船到河中央放燈,可多至百千盞,任其漂流。這是為超度亡靈、尤其是冤魂,俗謂長命燈可為冤魂引路,電視劇《四世同堂》中就演示過放河燈的故事。至今仍有些地方有人放河燈,逐漸演化為娛樂祈?;顒恿恕?/p>

      3.壽辰專用燭——長壽燭

      中國傳統(tǒng)慶賀生日用壽桃——俗以桃為長壽象征,又吃長壽面條或壽糕。壽糕不同于生日蛋糕,它用面粉、食糖及色素蒸制成壽桃形或飾以吉語圖案,是一種糖包。壽禮開始時,喜案上先設(shè)精巧的蠟臺、蠟簽,點燃長壽燭,在燭光輝映下舉行祝壽活動,別有情趣。長壽燭是特制的,長一尺許,重一斤左右,蠟燭多為紅色,上面飾以金的“壽”字或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之類的吉語。既有祝賀之意,又增歡慶氣氛。

      近來風(fēng)行用生日奶油大蛋糕祝壽。蛋糕上先插上五顏六色的精巧的生日小蠟燭,壽禮開始,先點燃小蠟燭,再默默許愿,再一口氣吹滅生日蠟燭,眾人齊唱“祝你生日快樂”的頌歌。而后拔掉小蠟燭,眾人分食生日蛋糕。這是從西方傳入我國的祝壽禮俗,并非中國傳統(tǒng)固有的。有人覺得很浪漫,我卻擔(dān)心插滿小蠟燭的奶油蛋糕已被污染,不符合食品衛(wèi)生要求。

      蠟燭用于照明。有時移作它用,純屬偶爾露崢嶸,卻也立見功效。而它一旦“移情遣意”,小小蠟燭就會鬧出各式各樣的典故傳聞,成為蠟燭文化的另類旁枝,或令人喜,或令人怒,或令人歡樂,或令人愁苦……這里不妨介紹幾則同蠟燭有關(guān)的小故事及同蠟燭有關(guān)的成語與俗語。

      1.蠟燭作炊

      《世說新語·汰侈》云:“王君夫以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君夫作紫絲布步障碧綾里四十里,石崇作錦步障五十里以敵之。石以椒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蔽簳x時期上流社會腐敗糜爛,鋪張浪費為榮,奢侈享受成風(fēng)。王君夫名愷,出身世襲貴族之家,又是晉武帝司馬炎之舅,生性奢豪。石季倫名崇,為富不仁,崇尚豪侈。那時既無財富排行榜,為求證誰是大款誰是首富,就只有互相攀比:王愷用紫綢碧綾作步障(遮蔽風(fēng)塵和視線的屏幕)四十里;石崇就用錦緞作步障五十里,略勝一籌。石崇用昂貴的椒香和泥涂墻,王愷便用色理細膩的道家煉丹原料赤石脂粉飾墻壁,占得上風(fēng)。且看雙方圍繞飯鍋(釜)展開的這場惡斗:王愷在鍋上做文章,不惜以飴糖拌干飯擦洗鍋;石崇在鍋下出絕招,竟用蠟燭當(dāng)柴火燒飯。據(jù)現(xiàn)代科學(xué)考證,蠟燭的主要原料——蜜蠟的熔點只有62℃-65℃,水的沸點為100℃,則一堆蠟燭燃燒后施放的熱能,恐怕連一鍋清水都煮不開,只能燒出一鍋夾生飯了。在這場爭豪斗富的鬧劇中,蠟燭淪為炫耀財富的道具,其固有的高雅美感則蕩然無存,當(dāng)名貴的蠟燭燃燒垂淚化為灰燼時,罪孽深重的石崇之流,只能留下千古罵名任后人評說。

      2.蠟燭襲人

      《世說新語·雅量》云:“周仲智飲酒醉,瞋目還面,謂伯仁曰:‘君才不如弟,而橫得重名。須臾,舉蠟燭火擲伯仁,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边@里記下了親兄弟醉酒后的一段趣事。哥哥周字伯仁,少負盛名,官至尚書左仆射。弟弟周嵩字仲智,狷急自負,官至御使中丞。早年兄弟聚會,仲智喝醉了酒,轉(zhuǎn)過臉瞪著眼沖著其兄伯仁吼:“你的才華不如我,憑什么在社會上享有盛名?”過了一會兒,見伯仁不理睬他,仲智繼續(xù)撒酒瘋,竟舉起點燃的蠟燭向伯仁扔去。伯仁淡然一笑,說道:“你這個傻小子用燭火襲擊人,實屬下策?!痹瓉怼秾O子兵法》講過“火攻”有五種戰(zhàn)術(shù),必須審時度勢綜合利用才能出奇制勝,似仲智這般明火執(zhí)燭襲擊人,并非高招。伯仁的話,既是對小弟酒后耍無賴的善意嘲諷,又顯示出個人的風(fēng)度與涵養(yǎng)。將蠟燭做為攻擊別人的“武器”,這是絕無僅有的一例。蠟燭于是成為衡量人的氣質(zhì)、體現(xiàn)人物性格的法寶,周無愧于名士風(fēng)流。

      以上兩則故事又分別見于《晉書·石崇傳》及《晉書·周傳》,可見流傳甚廣。

      3.刻燭為詩

      《南史·王僧孺?zhèn)鳌吩疲骸吧婀傥?,善楷隸,多識古事?!蒴俗质抗猓瑫嘁θ?,盛有才藻,卒于晉安王侍郎。丘國賓,吳興人,以才志不遇,著書以譏揚雄。蕭文琰,蘭陵人。丘令楷,吳興人。江洪,濟陽人。竟陵王子良嘗夜集學(xué)士,刻燭為詩,四韻者則刻一寸,以此為率。文琰曰:‘頓燒一寸燭,而成四韻詩,何難之有?乃與令楷、江洪等,共打銅缽立韻,響滅則詩成,皆可觀覽?!眰饔浿刑岬降氖捵恿际悄淆R武帝之次子,封為竟陵王,禮才好士,善立勝事,結(jié)交天下有才學(xué)者,名噪一時。上述這次夜中聚會,一幫風(fēng)流雅士比賽作詩。他讓人在蠟燭上每一寸處加上刻度,點燃蠟燭,在幽美燭光輝映下,每燃短一寸燭,與會者須完成四韻詩一首??磥碇挥薪桓蹇鞂懙煤谜卟拍苋?,寸燭燃盡交不上“答卷”者告負受罰?;蛟S常人以為這是苛求,但狂妄的蕭文琰對這種獨特雅致的測試方法還不滿足,又進而要求敲擊銅缽,聲止而詩成。據(jù)說在這樣嚴(yán)格而又緊張的競賽中,各人所作詩“皆可觀覽”,可見并非徒有虛名。這則故事中的蠟燭,搖身一變成為計時器,扮演成衡量詩人才思的公正裁判。從此以后,蕭子良“刻燭為詩”與曹子建“七步成詩”一樣成為才思敏捷的著名典故而千古流傳。

      4.蠟鳳為戲

      《南史·王僧虔傳》云:“僧虔,金紫光祿大夫僧綽之弟也。父曇首,與兄弟集會子孫,任其戲適。僧達跳下地作彪子。時僧虔累十二博棋,即不墜落,亦不重作。僧綽采蠟燭珠為鳳皇,僧達奪取打壞,亦復(fù)不惜。伯父(王)弘嘆曰:‘僧達俊爽,當(dāng)不減人;然亡吾家者,終此子也。僧虔必至公。僧綽當(dāng)以名義見美?!倍赌淆R書·王僧虔傳》的記載稍異,說:“僧虔年數(shù)歲,獨正坐采蠟燭珠為鳳皇。弘曰:‘此兒終當(dāng)為長者?!卑船槴e王氏是南朝名門望族,乃晉朝宰相王導(dǎo)之后。其中王弘官至宋太保;有子僧達。弘弟曇首曾任太子詹事;有子僧綽、僧虔。這里記述了王弘、王曇首召集子侄輩任其嬉戲玩耍的往事。僧達實屬小玩鬧,跳下地來裝扮小老虎以嚇人。僧虔擺弄棋子,研討攻守著數(shù)。僧綽采集蠟燭珠制作玩具,竟能塑成一只鳳皇,可謂心靈手巧。王弘能從三個孩子的游戲中觀察出各人的品行特征,并預(yù)測其未來命運。對于蠟珠為鳳的僧綽評價最高,以為日后將以聲名道義傳美于天下(按《南齊書》的記載,則是稱贊僧虔有長者之風(fēng))。從此“蠟鳳之戲”成為少年兒童無拘無束盡情嬉游的代稱。如今中小學(xué)生學(xué)業(yè)負擔(dān)太重,假日里不妨多些“蠟鳳之戲”,輕松輕松吧!

      5.燭影斧聲

      宋釋文瑩《續(xù)湘山野錄》記載,宋太祖去世前:“急傳宮鑰開端門,召開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寢,酌酒對飲,宦官宮妾悉屏之。但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可勝之狀。飲迄,禁漏三鼓,殿雪已數(shù)寸。帝引柱斧雪,顧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帶就寢,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內(nèi)。將五鼓,周廬者寂無所聞,帝已崩矣。”《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及明柯維騏《宋史新編》等亦有類似記述。后人因以“燭影斧聲”指太宗殺兄奪位。但也有元黃溍及明宋濂等人稱其誣者,明程敏政《宋紀(jì)終受考》辨駁尤詳。這是一樁歷史的疑案,蠟燭應(yīng)是見證者,惜乎它不會說話,后世之人遂聚訟不已。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是通過“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后周恭帝手中篡權(quán)奪位,建立大宋王朝的。其弟趙匡義是宋朝開國元勛,果真在燭影下陰謀殺兄奪位,也算是趙匡胤的報應(yīng)。

      6.蠟液濡紙

      《舊唐書·柳公權(quán)傳》:“每浴堂召對,繼燭見跋,語猶未盡,不欲取燭,宮人以蠟淚濡紙繼之?!边@是唐文宗與中書舍人、翰林待詔學(xué)士柳公權(quán)深夜對話,蠟燭燃盡而語猶未盡,來不及取新燭,遂讓宮人從燭臺底盤上收集蠟燭油,裹上軟紙點燃后繼續(xù)照明,表示君臣和諧,也算書法家柳公權(quán)深得帝王賞識的一個例證。

      7.味同嚼蠟

      《楞嚴(yán)經(jīng)·八》:“我無欲心,應(yīng)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蠟?!彼瓮醢彩妒径病吩姡骸敖老炓涯芡牢?,畫脂那更惜時名?!苯裼么顺烧Z表示詩文或演講枯燥乏味。

      《太平御覽》卷七六六引《博物志》:“荒年暫避穀法,但食蠟半斤,暫支十日不饑?!钡灎T充饑未經(jīng)實驗,蠟的滋味也無人品嘗過,只是傳聞其淡而無味罷了。

      8.吹燈拔蠟

      這句俗語不知起源于何時,總是用來表示事情完結(jié)或交情破裂,比喻散伙或垮臺。

      9.洞隱燭微

      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學(xué)師)謂(馬建忠)能洞隱燭微,提綱挈領(lǐng),非徒鉆故紙者可比?!爆F(xiàn)用這個成語形容目光犀利,觀察事物敏銳深刻。

      10.燭影搖紅(詞牌名)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王都尉詵有《憶故人》詞,徽宗喜其詞意,猶以不豐容宛轉(zhuǎn)為恨,乃令大晟樂府別撰腔。周邦彥增益其詞,而以首句為名,謂之燭影搖紅?!被蝿拥臓T光成為詞牌名。

      最后談?wù)勚茽T工藝。

      歷代制作蠟燭的原料,主要是用植物蠟(如皮油蠟)或動物蠟(如蜜蠟、白蠟、鯨蠟等),而礦物蠟(如石蠟)一般不用于制燭。

      明宋應(yīng)星對于制蠟原料,在《天工開物·膏液》中有這樣的說明:“造(蠟)燭則桕皮油為上,蓖麻子次之,桕混油每斤入白蠟凍結(jié)次之,白蠟結(jié)凍諸清油又次之,樟樹子油又次之(其光不減,但有避香氣者),冬青子油又次之(韶郡專用,嫌其油少,故列次)。北方廣用牛油,則為下矣。”

      制燭不難,難在取蠟制蠟。《天工開物》記述皮油制蠟的工序是這樣的:“凡皮油造燭法起廣信郡(在今江西?。?。其法取潔凈桕子,囫圇入釜甑蒸,蒸后傾于臼內(nèi)受舂。其舂深約尺五寸,碓以石為身,不用鐵嘴;石取深山結(jié)而膩者,輕重斫成限四十斤,上嵌衡木之上而舂之。其皮膜上油盡脫骨而紛落,挖起,篩于盤內(nèi)再蒸,包裹入榨,皆同前法。皮油已落盡,其骨為黑子。用冷膩小石磨不懼火者(此磨亦從廣信郡深山覓取),以紅火矢圍壅煅熱,將黑子逐把灌入疾磨。磨破之時,風(fēng)扇去其黑殼,則其內(nèi)完全白仁,與梧桐子無異。將此碾蒸,包裹入榨,與前法同。榨出水油,清亮無比,貯小盞之中,獨根芯草燃至天明,蓋諸清油所不及者。入食饌即不傷人,恐有忌者,寧不用耳?!?/p>

      制蠟燭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古人用苦竹筒破兩半,在水中煮漲(不煮則粘帶皮油,制成蠟燭有麻點),加小篾(竹條之類)箍固定之。用尖嘴鐵杓裝蠟油灌入筒中,再把燭芯插入。待蠟?zāi)齼龊?,順竹筒捋下篾箍,打開竹筒,就制成一根蠟燭了。也可用小木棒先削成蠟燭的模型,裁一張紙卷在木棒上面做成紙筒。皮油灌入紙筒,插上燭芯,如法加工,也可制成一枝蠟燭。這樣制成的蠟燭,經(jīng)風(fēng)吹塵蓋,寒暑侵蝕,都不會變壞。參見《天工開物》卷十二《膏液》。

      現(xiàn)在手工制蠟燭的工藝已被淘汰,采用機械化制作和批量生產(chǎn),這是科技進步的結(jié)果。

      猜你喜歡
      蠟燭
      蠟燭有心還惜別
      風(fēng)吹蠟燭
      蠟燭頌
      神奇蠟燭
      愛幫忙的蠟燭
      吹蠟燭許個愿吧等
      許什么愿
      神秘熄滅的蠟燭
      南郑县| 嘉荫县| 凤山市| 南溪县| 平原县| 晋中市| 鄂托克旗| 湟源县| 栖霞市| 明水县| 商南县| 海阳市| 丹江口市| 台中市| 金阳县| 泰州市| 马山县| 大连市| 合山市| 莱州市| 广昌县| 金山区| 白山市| 望城县| 马边| 开化县| 当阳市| 金阳县| 佛冈县| 定陶县| 丰顺县| 瑞安市| 江山市| 龙江县| 兰溪市| 昌图县| 化德县| 太原市| 温泉县| 金门县|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