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
小花從家里搬了出來。她家房子不小,但她寧愿在外面租房住?!耙换丶铱吹轿覌尩哪槪陀X得人生好難。”她說。
我特別理解小花。當我們看到母親不高興,難免會想辦法要她開心,或至少想辦法弄清楚她為什么不開心,否則總覺得欠她的。而糟糕的是,有些母親,你似乎永遠沒辦法讓她開心。
作為一個在“媽媽經(jīng)常不高興”家庭成長的小孩,我對童年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母親一板臉,全家陰云密布。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討好型人格,不敢表達自己的需要,尤其不敢拒絕別人,特別擅于察顏觀色,對別人的情緒很敏感,總擔心自己惹人家不高興。
我媽病重時,我問她,“你這輩子快樂嗎?”她答:“快樂的時候少,傷心的時候多?!笨晌覌專娴氖琴t妻良母、家務能手,她為家庭付出了很多,可惜父親習慣了她的好,子女長大就想逃。她嘴里說的永遠是不快樂的事,偶爾她笑一下,真的就像一片亮瓦揭開,正午的陽光照進了雨季黑暗的小屋。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從人類演化角度看,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這不是給女性加壓,而是提醒我們,當我們走入婚姻,與家務完美、自己完美、小孩完美相比,自己的心情愉快才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媽媽快樂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媽媽心情愉快就是對家庭最大的貢獻。
我認識很多一邊拼命做家務,一邊給家人臉色看,甚至發(fā)怒、嘮叨的媽媽。她們面臨的是三輸:一輸?shù)袅俗约旱臅r間;二輸?shù)袅俗约旱那榫w;三輸?shù)袅思胰藢λ南矏?。但她們堅持認為,把家里打掃得一塵不染,做出滿漢全席,就是優(yōu)秀太太、滿分媽咪,值得被愛被尊重。所以,她們不明白也接受不了,為什么一直在努力,卻一直得不到尊重與愛。
一家人生活在壓抑中,互相責怪,彼此傷害,哪里還有尊重與愛?
女人結(jié)婚后是不是一定要做不想做的事,過不快樂的生活?答案當然是不。如果你是一個職業(yè)女性,就要寬容自己做飯不夠好吃、地板拖得不夠干凈,甚至有些家務必須外包給他人。你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勉強自己。你要堅信,與壓抑地吃一桌滿漢全席相比,家人更樂意開開心心地吃一頓西紅柿雞蛋面。
我以前做過幾次伴娘,發(fā)現(xiàn)女兒出嫁時,父母拉著她們,說得最多的話是,“結(jié)婚以后就不可以任性了,不可以怎么高興怎么來,要顧慮全家人的感受”。我們大約都是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的,走過了許多彎路,才知道越是當了媽媽,越要珍惜自己的“怎么高興怎么來”。對不情愿做的事,只要能夠找到替代方案,絕不要親力親為。作為太太、母親,你的高興能拯救全家人的心情,這才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
我從不相信,世界上有幾個太太、母親,會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當女人做了母親,有一種本能,就是想要放棄自我成全他人。我們腦海里有一個現(xiàn)成的公式,認為人妻、母親,就要委屈自己去做不擅長、不快樂的事,這是女人的成長。
編劇廖一梅在寫作《琥珀》時,迎來了孩子。她說,我不認為好太太一定要做家務,我就不會做飯,但我自信給家人的東西比做飯更重要。如今,她的兒子開朗樂觀,人生目標是快樂。廖一梅說:“我跟兒子說這個目標不錯,自己也挺得意,覺得我和老孟(丈夫孟京輝)潛移默化挺好。”
母親與保姆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她存在的意義,絕不僅僅,甚至不包括無微不至地照顧家人的衣食住行,而是做家人情緒的引路者、精神的支持者?!拔疫^不好,是為了你們過得好”,這套好媽媽的理論已經(jīng)過時了。在為溫飽操心的年代,母親永遠關(guān)聯(lián)著奉獻,“媽媽愛吃魚頭”是一種美德。而當一個家庭開始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活出尊嚴與成就感,過度的奉獻就不是美德,而是掌控與刷存在感。
如果你平時是個愉快且平和的媽媽,那么在有需要時提出:“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晚飯,我今天心情不好,要出去購物散心?!边@樣的你,不會讓家人覺得自私。相反,他們會給你更多的體貼與照顧。
坦誠地示弱,懂得自我排解壞情緒而不是連累家人。這兩件事,與不快樂地奉獻相比,更是好媽媽的標配。
(編輯 張秀格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