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塔什庫爾干縣城已經(jīng)是一副現(xiàn)代裝束,314國道周邊的村舍已經(jīng)不再是塔吉克人傳統(tǒng)的“藍蓋力”,但是,那些工業(yè)、商業(yè)、資本乃至現(xiàn)代觀念等更深層的當代景觀,仿佛仍然與這里隔了幾個世紀的距離。
我們遇到的每一個本地人,彼此之間仿佛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同一家族、同學、同村、同鄉(xiāng)、親戚的親戚、同學的同學……即便沒有直接關(guān)系,也總會轉(zhuǎn)彎抹角地認識。綿密的人際網(wǎng)絡(luò)籠罩著整個河谷,甚至河谷之外的深山。這種古老而緩慢的熟悉感,是人口流動率低的一個重要成就。
塔吉克姑娘努尤有著健康、明亮的美感,歐式的五官輪廓清晰,目光深邃,堅毅而又不乏女性的柔和。她受過高等教育,這在塔吉克女性中是罕見的?,F(xiàn)在她在四川一所大學擔任英文老師,暑假才回到家鄉(xiāng)。
努尤說,她可以清晰地區(qū)分塔吉克人與維吾爾族人,并能看出山地塔吉克人與平原塔吉克人的區(qū)別:居住在高原或山地的塔吉克人棱角分明,而平原或低地的塔吉克人輪廓趨于柔和。顯然,由于生活環(huán)境更為封閉、簡易,與外界的交流少,山地塔吉克人保留了更多古老基因。
對古老元素的保留還體現(xiàn)在語言上。中國的塔吉克族大部分是山地塔吉克人,其中一部分人自稱“色勒庫爾塔吉克”,一部分人自稱“瓦罕塔吉克”?!吧諑鞝枴迸c薩雷闊勒嶺的“薩雷闊勒”是同一個詞,“瓦罕”則取自位于塔什庫爾干河谷南部一條名為“瓦罕”的山谷,這條山谷通往阿富汗境內(nèi)。色勒庫爾與瓦罕的方言有些差別,但可以互相交流。在色勒庫爾的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塞語、粟特語、吐火羅語的成分,這一點與塔吉克斯坦境內(nèi)通行的標準塔吉克語很不同——塔吉克斯坦的主體民族是平原塔吉克人,他們的語言雜糅了更多現(xiàn)代基因,屬于現(xiàn)代波斯語,與山地上古老的色勒庫爾方言幾乎不能互通。
在塔什庫爾干,大部分30歲以上的人只會講古老的方言,但新一代的漢語教育已經(jīng)覆蓋了中小學。語言換代造成的心靈沖擊落在一些受過教育的人身上,他們在微信群里熱切地討論該如何保留與發(fā)展本地語言,色勒庫爾與瓦罕方言、塔吉克斯坦的現(xiàn)代波斯語以及漢語,都成為選擇的方向。這是一個語言的十字路口,也是一個文化選擇的十字路口,古老文化的價值感并不是選擇的重要砝碼,交流與溝通才是真正需要考慮的因素。漢語的主流方向已經(jīng)不可替代,持波斯語方向的人則更多基于與境外同民族的商貿(mào)往來。但是不管怎樣,色勒庫爾語一定不是人們內(nèi)心想要放棄的語言。
古老的色勒庫爾語可能很快就會消失,它是塔什庫爾干人的鄉(xiāng)愁。
努尤的一個外籍學生——22歲的美國小伙子奧立趁暑假來到塔什庫爾干,他是一個語言天才,學習兩個月之后,已經(jīng)能夠用色勒庫爾語自在地與塔吉克族人對話。古老的塔吉克語言吸引著他,他打算對這一語言進行深入研究,為保留它做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