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鍵 王子建
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治療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觀察
劉鍵 王子建
目的 探討采用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治療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價值。方法 58例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9例。對照組單純采用營養(yǎng)神經、擴血管、抗感染以及潰瘍局部減壓換藥等西醫(yī)治療,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治療,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 P<0.05)。觀察組痊愈時間為(52.24±1.58)d, 對照組痊愈時間為(76.54±1.58)d, 觀察組痊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56, 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2, P<0.05)。結論 采用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治療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疾病, 臨床效果顯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縮小潰瘍面積, 值得推廣。
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療效
糖尿病是常見的臨床多發(fā)病, 而糖尿病足潰瘍則是指與糖尿病患者下肢遠端血管、神經病變相關的足潰瘍, 因合并感染或深層組織破壞而產生的疾病, 其引發(fā)主要因素包含血管病變、神經病變與感染[1-4]。在生活質量持續(xù)提升的情況下,國內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逐步增加, 間接使糖尿病足患者數(shù)量持續(xù)上升。在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的同時, 更會導致患者產生巨大心理負擔。該類患者主要存在有肢體麻木、患肢發(fā)涼、行走障礙等癥狀, 同時夜間存在有劇烈疼痛感,存在一定致殘率[5-8]。如今, 如何避免糖尿病足患者被截肢,加快患者潰瘍面的愈合速度, 成為了國內外的中西藥治療應用中對糖尿病足疾病治療探討的熱點。長期的實踐證實, 單純采用西醫(yī)治療糖尿病足未能實現(xiàn)應有的效果, 患者的潰瘍面積愈合程度、臨床癥狀緩解程度等均沒有達到患者滿意的標準[9], 為了更好地研究中藥方劑的應用優(yōu)勢, 本研究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58例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內分泌科中選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58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納入本研究, 根據(jù)患者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9例。觀察組中, 男15例, 女14例;年齡20~77歲, 平均年齡(49.8± 16.8)歲;病程1~20年, 平均病程(11.1±3.5)年;Wagner分級:2處I級, 14處Ⅱ級, 15處Ⅲ級, 2處Ⅳ級;平均足部潰瘍面積(8.87±1.32)cm2。對照組患者中, 男16例, 女13例;年齡19~76歲, 平均年齡(49.5±16.6)歲;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10.8±3.3)年;Wagner分級:1處I級, 15處Ⅱ級, 15處Ⅲ級, 2處Ⅳ級;平均足部潰瘍面積(9.21±1.05)cm2。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Wagner分級、足部潰瘍面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1.2.1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對糖尿病足潰瘍疾病的診斷表現(xiàn)為詢問病史、觀察體征和臨床表現(xiàn)、經下肢血管超聲、血管造影等檢查進行綜合分析。②中醫(yī)診斷[10]:主癥包括潰瘍局部出現(xiàn)色紅、腫脹情況;潰瘍處的皮膚溫度普遍較高;潰瘍中膿液黏稠, 周邊腫脹。次癥包括:患肢疼痛、麻木;間歇性跛行;病變發(fā)展快速;舌質暗紅, 苔黃膩, 脈滑數(shù)。符合2項主癥和1項次癥, 或符合1項主癥和3項次癥均納入疾病范疇。
1.2.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中西醫(yī)診斷標準;②患者年齡19~78歲;③納入研究的患者均有較為完整的個人資料;④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且具備較高的依從性[11]。
1.3 治療方法 58例患者在入院時均由本院專業(yè)醫(yī)療人員為其進行糖尿病教育, 制定科學的食譜, 同時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 確??崭寡强刂圃?.0 mmol/L以內, 餐后2 h血糖控制在10.0 mmol/L以內。為對照組患者單純提供營養(yǎng)神經、擴血管、抗感染以及潰瘍局部減壓換藥等西醫(yī)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治療, 藥方包括:12 g丹皮、15 g石斛與連翹、18 g蒼術、30 g玄參與金銀花,水煎口服, 1劑/d, 服用2次。兩組患者均以3個月為1個療程,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治療期間, 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 并嚴禁使用其他藥物治療。
1.4 療效評價標準[11]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作以下評定: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或完全消失, 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70%, 潰瘍面積減小>50%;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減輕, 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在30%~70%, 潰瘍面積減小≤50%;無效:患者治療前后的臨床癥狀無變化,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程度<30%, 潰瘍面積不變甚至擴大。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中, 顯效19例、有效9例、無效1例, 總有效率96.6%;對照組患者中, 顯效9例、有效1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79.3%;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 P<0.05)。觀察組痊愈時間為(52.24±1.58)d, 對照組痊愈時間為(76.54±1.58)d, 觀察組痊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56, P<0.05)。觀察組僅1例(3.4%)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 而對照組為7例(24.1%),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2, P<0.05)。
糖尿病在臨床上是常見的多發(fā)病, 糖尿病足則是糖尿病患者下肢遠端血管、神經病變相關的足潰瘍, 因合并感染或深層組織破壞引起, 在糖尿病患者中約有15%的患者會患發(fā)足潰瘍, 很多需要進行截肢的糖尿病患者有80%以上均因足潰瘍引發(fā), 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產生極大的威脅[12]。因此, 如何預防糖尿病患者被截肢, 盡快地確?;颊叩淖銤冇? 是臨床醫(yī)療人員面對的難題。糖尿病發(fā)病的機制較為復雜, 臨床治療中的藥物治療或其他血管介入、干細胞移植等手段, 都會花費較多的費用, 且長期的療效不容易維持,還有很高的復發(fā)性[13-15], 當前針對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臨床主要的治療手段重在控制血糖, 改善微循環(huán)、抗感染、降低血壓等, 在西醫(yī)方面至今也未發(fā)現(xiàn)有效且經濟的治療方法,長期實踐中發(fā)現(xiàn), 中醫(yī)藥針對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同時, 結合臨床實際可以發(fā)現(xiàn), 單從西醫(yī)的角度對患者進行治療, 在長時間用藥中部分患者極易出現(xiàn)不良反應, 在影響到后續(xù)治療操作的同時, 將導致患者治療期生活質量持續(xù)降低。
縱觀我國中醫(yī)發(fā)展可以發(fā)現(xiàn), 對于糖尿病足潰瘍已具備較為長遠的認識, 早在《內徑》中就有記載“發(fā)于足趾名曰脫疽, 其狀赤黑, 死不治:不赤黑不死, 不衰急斬之, 不則死矣”。在祖國醫(yī)學中, 糖尿病足潰瘍是“脫疽”、“瘡瘍”的范疇,中醫(yī)學將脾虛濕熱的病機歸結于糖尿病患者中[16], 由于濕為陰邪, 濕濁化熱, 更是流注下肢的經絡, 所以導致潰瘍的出現(xiàn), 而清熱利濕是糖尿病足的治療方針之一[17]。結合臨床實際可以發(fā)現(xiàn), 該類患者患處主要表現(xiàn)為色澤鮮紅, 創(chuàng)面所滲出膿液較為厚實, 且呈現(xiàn)為黃白色。壞死組織很容易脫落。從中醫(yī)的角度對該癥進行治療已存在較多報道, 包括有潰瘍油、復方黃柏液等, 其療效已被臨床所認可, 而對于糖疽康湯在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卻少有報道, 本次本院就側重對該方對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索。
采用的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所含的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在治療瘡癰方面具備顯著作用, 玄參有清熱養(yǎng)陰之功效, 能起到散結解毒的作用, 兩者合用解濕熱之毒。蒼術有斂精固本之效, 連翹有清熱瀉火之效, 石斛能夠養(yǎng)陰清熱,丹皮得以涼血活血, 三者聯(lián)合為佐伍, 因此糖疽康湯有濕熱自除、潰瘍愈合的效果, 適用于對糖尿病足的治療。本研究中采用糖疽康湯治療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6%, 明顯高于單純采用西醫(yī)治療的對照組的79.3%,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6, P<0.05)。同時, 觀察組痊愈時間為(52.24±1.58)d,對照組痊愈時間為(76.54±1.58)d, 觀察組痊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8.56, 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4%,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4.1%,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2, P<0.05)。可見, 從中醫(yī)的角度, 使用糖疽康湯對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實施治療, 可起到對治療效果提升的作用, 加快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速度, 同時可對治療中不良反應進行控制, 對于提升治療期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與各項治療操作的配合性均有著重要意義。
就醫(yī)療方面來講, 雖然當前中醫(yī)治療糖尿病足已取得較為顯著成就, 可有效確保臨床對該類患者治療效率。但為全面提升該類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還需要對其他方面加以重視。在治療過程中, 醫(yī)護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講解該類病癥的發(fā)病機制以及與糖尿病間的關系, 指導患者在預后增加對糖尿病足防范意識。從自身日常生活, 包括飲食等方面進行調節(jié),在對糖尿病控制的基礎上對糖尿病足進行預防。
綜上所述, 采用中藥方劑糖疽康湯治療濕熱型糖尿病足潰瘍患者效果明顯, 可幫助患者潰瘍部位在短時間內康復,并減少患者在用藥治療中的不良反應, 達到綜合治療的目的,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1] 李玲, 臧莎莎, 宋光耀.糖尿病足潰瘍的危險因素與治療進展.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3, 16(27):3159-3163.
[2] 李輝, 金萌, 唐乾利, 等.糖尿病足潰瘍的中醫(yī)外治研究進展.中國燒傷創(chuàng)瘍雜志, 2015(2):108-111.
[3] 王金芹.藻酸鹽敷料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觀察和護理.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7(3):234.
[4] 陳如賢, 孔燕坤, 郭金鳳.藻酸鹽敷料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臨床觀察和護理.北方藥學, 2015(11):186.
[5] 郭春蘭, 鄧紅艷.含銀敷料輔助治療糖尿病足潰瘍感染的效果觀察.華西醫(yī)學, 2014(9):1611-1614.
[6] 張春蘭, 張笑燕.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潰瘍中的應用現(xiàn)狀.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4, 11(2):19-21.
[7] 胡輝, 李巖, 吳波.連續(xù)隨訪強化教育對糖尿病足潰瘍復發(fā)的預防作用.護理學雜志, 2014, 29(20):69-70.
[8] 章蓮香, 李炳輝, 陳智敏.負壓創(chuàng)面治療技術在糖尿病足潰瘍中的應用及護理.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 2014, 9(1):59-60.
[9] 郭軍, 李娟.注射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6):1477-1478.
[10] 張友山, 楊博華.復方黃柏液外治糖尿病足潰瘍對炎性因子及生長因子的影響.中國新藥雜志, 2014, 23(10):1163-1165.
[11] 張妲, 關小宏.糖尿病足潰瘍與炎癥.中國老年學, 2013, 33(2): 493-495.
[12] 蘭直良, 劉莉.高壓氧輔助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系統(tǒng)評價.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 2014, 14(12):1476-1478.
[13] 劉如俊, 趙文志, 張路, 等.表皮生長因子在糖尿病足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過程中的作用觀察及其機制探討.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4(4):322-327.
[14] 何敏, 鄭焱玲, 鄧武權, 等.超聲清創(chuàng)刀聯(lián)合負壓創(chuàng)面系統(tǒng)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的療效觀察.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5(1):1-3.
[15] 孟艷嬌, 王連潔, 趙諫, 等.清熱解毒箍圍法治療熱毒雍盛型2級B期感染性糖尿病足潰瘍.中國臨床醫(yī)生, 2015(1):71-73.
[16] 岳瑜.糖尿病足潰瘍治療中敷料選擇與應用.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16, 36(1):7-9.
[17] 劉開, 肖萬澤.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糖尿病合并失眠的臨床觀察.光明中醫(yī), 2016, 31(24):1157-1158.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by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Tangjuka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amp-heat type diabetic foot ulcer
LIU Jian, WANG Zi-jian.Liaoning Huludao Jinxi Petrochemical Hospital, Huludao 125001,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and value by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Tangjuka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amp-heat type diabetic foot ulcer.Methods A total of 58 patients with dampheat type diabetic foot ulcer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by nerve nutrition, vascular dilation, anti-infection and local ulcer decompression dres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Tangjukang decoction to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6.6% than 79.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4.06,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ealing time as (52.24±1.58) d,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healing time as (76.54±1.58) d.The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shorter healing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58.56,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s 3.4% than 24.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5.22,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Tangjukang decoction shows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dampheat type diabetic foot ulcer.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in patients and reduce ulcer area, 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 Tangjukang decoction; Damp-heat type diabetic foot ulcer; Curative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5.006
2017-02-03]
125001 遼寧省葫蘆島錦西石化醫(yī)院(劉鍵);遼寧省葫蘆島惠爾骨科醫(yī)院中醫(yī)科(王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