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201203) 肖梅華
·書刊述評·
小方書中的大滑頭
——評《丹方集異》*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上海,201203) 肖梅華
黃楚九(1872-1931年),又名黃承乾,字磋玖,浙江余姚人。是上世紀初上海實業(yè)界的著名人物?,F(xiàn)存《丹方集異》為黃楚九主編之醫(yī)藥廣告手冊。然全書四卷,涉及內(nèi)、外、兒科以及急救,內(nèi)容實用,具有較高的醫(yī)學價值;同時,書中包含了黃氏生前的一些個人信息,對準確了解黃楚九生平有重要意義。
黃楚九 丹方集異 藥商
上世紀末,陳存仁《銀元時代生活史》(簡稱《銀元》)風靡一時。本世紀初又再版,創(chuàng)發(fā)行量新記錄?!躲y元》文筆生動雅致,所述故事與情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上海老滑頭——黃楚九的故事令人唏噓。黃氏是近代上海灘上的“滑頭大王”,善于鉆營投機、推銷廣告,最后被黃金榮算計,破產(chǎn)病死。十年后,黃楚九外曾孫女曾宏燕出版《商道——黃楚九》為其辯駁,勾畫出一位勤奮、精明、仁慈、愛國的成功藥商形象。無論是否“滑頭”,對多數(shù)人來說,黃楚九只是個商人而已。當我第一次讀到《丹方集異》(簡稱《集異》)時,書上赫然印著的“黃楚九著”四個字令我十分詫異。我不禁要追問:黃楚九不是商人嗎,他怎么會寫書?該書成于何時?如果是黃氏所著,證據(jù)何在;如果不是,又為何人,與黃楚九有何瓜葛?《集異》記載了哪些奇異丹方?這些丹方與經(jīng)典有何關系?與當時社會醫(yī)療有何互動?
為了解答上述疑問,我翻開書頁,細細品讀。全書包括序文和正文兩部分。序文含他序4篇,自序1篇。正文共4卷:卷一為頭腦科、面科、眼科等,主要涉及頭面部疾病、乳房疾病及與臟腑氣機相關的疼痛疾??;卷二為吐血科、咳嗽科、臌脹科等,均為內(nèi)科疾?。痪砣秊轲郫徔?、瘡毒科、各種雜癥等,收集了常見的外科疾病、雜病及婦產(chǎn)科疾?。痪硭膭t為小兒科與急救科。序文較清晰地介紹了該書的作者、成書時間、寫作緣由;正文則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出作者的學術觀點。
從序文來看,《集異》確與黃楚九關系密切。序一作者孫漱石為近代著名小說家;序二作者劉介玉又名天臺山農(nóng),乃近代書法家;序三作者唯見“同鄉(xiāng)”、“西湖”兩處線索,為余姚或紹興人士,真名待考;序四作者張一澧,應該是民國政界名人張一麟的堂兄弟。黃楚九平生好結交朋友,尤其是文化界名人。其中孫漱石和劉介玉還是他事業(yè)的好幫手,參與其標志性事業(yè)“大世界”的設計與宣傳。最后一則是黃楚九的自序。5篇序中記錄了《集異》的作者身份、成書年代和編撰過程。
《集異》諸序中提到,“明年春,出其先人知異先生暨自匯《丹方》內(nèi)外四卷示予”[1],“爰出去年征集所得者,斟酌服量,晰分門類,匯為一編,付刊傳世”[1],“吾同鄉(xiāng)黃君楚九,承先人之志,有《丹方集異》之刊”[2],“且先嚴知異公,本欲以家藏奇效秘方數(shù)百種,刊以行世,惜歸道山未果。追溯先志,尤覺此書之刊,萬不可緩,爰于丙辰歲登報遍征各方,合諸先世所藏,裒然成帙,亟付剞劂”[3]。上述文字意味著《集異》內(nèi)容包含黃楚九父親家藏方和黃氏本人登報征集而來的丹方,也就是說黃楚九及其父黃知異是該書的著者。果真如此嗎?下面不妨從4點進行分析。
1.關于祖?zhèn)?/p>
黃楚九祖上為眼科醫(yī)生,其本人亦在滬上行眼科若干時日,對于一本有近千首方劑的小方書,眼科方卻僅有35條,相對而言,數(shù)量何其微少。甚至相對“數(shù)百”而言,充其量也只占十分之一。世代行走眼科的黃父,其秘傳之方僅三十余首?因此,黃知異編撰《集異》的可能性不大。
2.關于登報
序文中提到黃氏曾為編著《集異》登報征集丹方,那么登的是哪份報紙?若要廣得丹方,必找發(fā)行數(shù)大的報紙。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申報》,無論從黃楚九的交際圈還是報紙本身的發(fā)行量來看,《申報》都是不二之選,但其蹤跡卻未見諸《申報》。并且登報征集丹方,匯編成冊以廣濟病患,此善舉也未在曾宏燕之《商道》提到,難道是族人的集體失憶?所以,登報之事還有待考證。從這兩點來看,《集異》跟祖?zhèn)麝P系不大。
3.關于見證
自古文人作序,均為贊譽作者推廣書籍。本書序文作者與正文作者友誼深厚,于書籍自然只有肯定和推崇,沒有疑問和否定。這些非醫(yī)朋友不僅文筆了得,而且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對書的推廣非常有益處。但我們只能確定此書見于黃楚九之手,黃氏編撰之過程,這些文人名士恐怕是只聽過黃氏介紹,未必親眼目睹。另外,作序者為何均為醫(yī)學界以外人士,難道是黃楚九生平?jīng)]有醫(yī)界朋友,當然不是!極可能是因為這些友人不懂醫(yī)理,無需從醫(yī)學層面考量該書價值,進而擺脫學術之深究。所以,只能確定黃楚九是《集異》的重要作者。那是黃氏獨自完成的嗎?我們再進一步從成書時間找到線索。
4.關于成書時間
“歲丙辰,識黃子磋玖海上,雍容儒雅,藹然可親。明年春,出其先人知異先生暨自匯《丹方》內(nèi)外四卷示予,且索序”[1],又“爰出去年征集所得者……黃君真能以愛國心腸,實行其醫(yī)國手段者矣……丁巳夏月愿圃張一澧”,“發(fā)愿于丙辰,付印于戊午,瘁三歲之心力”,黃序“民國六年季春”[3],可見《集異》構思于1916年,成書于1917年,出版在1918年,故最早刊本為民國七年(1918年)本。
曾宏燕在《商道——黃楚九傳》中介紹,年少喪父獨自經(jīng)營的黃楚九,為了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不斷努力尋找藥效不錯的中成藥,“晚上……讀有關醫(yī)藥方面的書,鉆研藥理方面的知識,并且開始根據(jù)自己的琢磨,去嘗試著做些新的中成藥,按照一定的配方來試制”[4]35。故在此過程中,黃氏有了比較豐厚的積累。1917年,恰值大世界開業(yè)運營之年,當時黃氏事務纏身,哪有閑暇著述。他應該是有幫手協(xié)助完成。那又是誰在做嫁衣呢?20世紀初,黃氏開始研發(fā)自產(chǎn)藥品,他“請藥房里的幾位藥劑師每人推薦一份傳統(tǒng)中醫(yī)的補腦配方”[4]53,從中必然收獲了不少療效不錯的方劑,這些方劑很可能入選《丹方集異》。即使單純替黃楚九整理方劑,藥劑師也是最佳人選。又《集異》“凡例”中“倘表面觀之似屬同病,及探其致病之源則不無小異,謬然投以藥品,勢必有損無益”[5]句又透露出作者深刻理解一病多方,一病多因,用藥需辨證的道理。這句對中醫(yī)辨證論治簡明扼要的表達,說明著者有較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可推測有過一定臨證經(jīng)歷的黃楚九是《集異》的主要作者,而他藥房得力的藥師可能是參與者。
從序文中“磋玖既創(chuàng)中法藥房,復設明濟醫(yī)院,普救苦難,活人無算,顧磋玖猶病慈善之業(yè)之未廣也。將以是編付剞劂,俾世人僉得勿藥法”,“惟遇醫(yī)林有公益事,不惜殫精竭慮,以勉盡其義務……今又匯刊《丹方集異》一書,備病家之倉猝不及延醫(yī),與夫醫(yī)家臨診束手、療治幾窮之助,乃征集千百良方與家藏秘方數(shù)百種,匯編而成者,獨資刊印,廣為贈送,以遍流傳”,《集異》的刊出一是出于公益之心,二是完成父親生前愿望。但不要忘記,黃楚九一生成功經(jīng)營的重要訣竅就是廣告宣傳,而民國時期,藥房通過發(fā)行贈送中藥普及性手冊以招攬客人是常有的事。如秦伯未《膏方淺說》、陳存仁《傷寒手冊》即是當時著名的廣告產(chǎn)物。黃楚九自然不會放棄如此大好的機會。冠以祖?zhèn)髦皇窃黾铀幏降纳衩馗?;二是添上“孝道”的名義,更從情感上強化該書的“仁慈”色彩,博取顧客的支持以廣開銷路??梢哉f,《集異》就是一種宣傳形式,一件廣告作品。
盡管《集異》是一本廣告手冊,但其鮮明的內(nèi)容特點使其學術價值不容小覷。
1.組方簡明
唐代以后,丹方也成為簡方的代稱?!都悺穼嶋H就是簡方集錦,故該書選方首先考慮藥味數(shù)量,“惟方中藥物,至多以二三味為率,一則病家照方施治,簡單為宜,二緣藥味若多,即成正劑,不足附于丹方之列”。自序稱,盡管由于考慮到療效,該書還是收錄了一些組方略顯復雜的著名成藥和藥味多達五六味的經(jīng)典方劑。其次是考慮藥物獲取的途徑。“凡方書所載征求所得無論藥品多少,以易于采取,曾經(jīng)試驗有效者為合格。如此方雖靈驗而不易采取或難以配制者,概不載入。”[3]《集異》所載藥物或是藥房常見藥物,如皂莢、冰片、麝香等;或是日常生活易得之品,如人乳、姜蒜、綠茶等。并未象書名中“集異”二字定義的冷僻、怪誕、奇異。
此種便捷還體現(xiàn)在編者對傳統(tǒng)藥物在實際應用中的應變。如“繡球風……又方五倍子,去蟲,松蘿茶,各五錢,研末調(diào)敷,亦效”[6]。此方出自《普濟方》,原方為五倍子與“臘茶”配伍使用,但由于臘茶價格昂貴,故將其易為“松蘿茶”?;蛟S此法并非該書首創(chuàng),但對于遵經(jīng)典的《集異》,取用“松蘿茶”條文的做法本身就表明了編者追求便捷的態(tài)度。
2.實踐有效
正如作者所言“以易于采取,曾經(jīng)試驗有效者為合格。如此方雖靈驗而不易采取或難以配制者,概不載入”,《集異》收錄方藥療效確切。如乳癰用蒲公英,皮膚濕爛用五倍子,瘡瘍用木鱉子等,多數(shù)方藥至今仍可見于臨床。
3.辨證論治
雖然作者在序文中寫到“丹方有時殊具能力,投百數(shù)劑良藥而不愈者,竟得以一二味不可思議之藥愈之”,“一念夫丹方足以濟醫(yī)術之窮,并可備遐陬僻壤之病家不獲延醫(yī)者,作療治之用”[3],意思說丹方僅憑一兩味藥收獲奇效,可救窮鄉(xiāng)僻壤之急。若是片面理解作者意圖的話,《集異》對我們來說就只是一本簡單的藥物手冊,有是病用是藥。其實不然,正如在前文探討作者身份時提到的,“凡例”中提到“倘表面觀之似屬同病,及探其致病之源則不無小異,謬然投以藥品,勢必有損無益”[5],說明作者對疾病分型治療非常重視。舉“吐血科”之“吐血”[7]條為例,一個病癥下有15種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降氣、清熱、養(yǎng)陰、收斂、補中5種類型。又“咳嗽科”下“咳嗽”[8]條,共載方7首,寒熱不一。這些說明,治病用丹方雖簡捷,亦需辨證用藥。
4.適于制劑
《集異》所載方藥多為焙干研磨使用。這對于病人而言,實際上并不是十分方便。因為對個體而言,書中所載疾病未必是常有的,家中常備某些藥物就顯得有點多余,即使患病,鮮品或煎煮劑可能要更方便快捷。焙干研磨本身就是為了方便儲存和服用,這些方藥對于走街串巷的鈴醫(yī)可能更合適。
從這一點來看,《集異》應該出自于一位精于方藥制劑者之手。有趣的是,《集異》中曾記載治療心氣痛的火殃勒膽來自于臺灣,僅在福州大藥店有售[9]。這似乎又在進一步暗示,《集異》的作者不僅擅長疾病診治、藥物制劑,還非常了解當時藥物的銷售行情。因此,《集異》更象是中藥房藥劑手冊。
5.文獻價值高
雖然《集異》是件廣告作品,但并沒有因其商業(yè)用途而胡編亂造,草草了事。相反,《集異》的每一證每一方均有出處且經(jīng)過推敲,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
《集異》方藥來源有二:一是經(jīng)典本草方書,如《本草綱目》、《普濟方》、《綱目拾遺》等。其中引用最多的要屬《本草綱目》。二是民間流傳,如蟑螂治療小兒疳積[10],“小舌落下,用鹽以箸點之即上”[11]。這些或骯臟或簡陋而無任何科學依據(jù)的治療手段貌似無稽之談,但筆者在前年還從南方老人的口中聽到。只是現(xiàn)在的疳積患者越來越少,而人們通常也不會采用這么原始的手法進行疾病的診療,小舌落下亦不容易引起重視。又“吞縫衣針蠶豆煮韭菜同食,針隨韭菜,從大便出,無蠶豆用鹽蛋亦效”[12],近代張竹君即用韭菜急救吞簪病人[13],是當時多用的急救方法之一。
《集異》不僅搜羅了許多有意義的丹方,而且記錄了不少舊式病名。如“心胃肝氣痛科”下有“胃氣痛”、“肝胃疼痛”、“肝胃氣痛”、“心氣痛”、“肝氣痛”[14]等各種病位、病機稍有差異的病名。又如“風濕科”下“蛇皮風”、“面部風”、“繡球風”、“手風”[15]等,這些疾病的差別可能在發(fā)病部位上,但也不排除彼此之間有相同的病機和治療法則。
再就是《集異》“急救科”記錄了諸多急癥的處理方法,有各種食物中毒、自殺、意外傷害等。其中自殺類內(nèi)容非常詳實,可見當時社會生活的諸種艱難和沖突?!都悺房芍^是當時社會狀況的另類寫照。
《集異》記錄了豐富的丹方制劑與使用信息,也包含著許多黃楚九的個人信息,對于解讀黃氏生平有重要的幫助。
1.大世界的參與設計者——劉半農(nóng),劉介玉?
按照慣例,序文作者與正文作者關系熟稔,其中孫漱石、劉介玉在《商道》中都數(shù)次被提到。《商道》還指出大世界圖紙的設計者就是黃楚九的好友孫漱石和劉半農(nóng)[4]145。劉半農(nóng)作為近代著名文人、白話文的著名推廣者,聲譽勝過書法家劉介玉。那么黃氏為什么沒有邀請劉半農(nóng)為他撰寫序文?《集異》作為贈書,本身就是廣告品。非常具有廣告頭腦的黃楚九一定不會錯過請劉半農(nóng)寫序的機會。然而序文明確署名:天山臺農(nóng),說明序二作者不是劉半農(nóng),那是不是“西湖”?劉半農(nóng)乃江陰人士,與西湖關系不大,也未見其使用過“西湖”之名。接下來只有一種可能,圖紙的繪畫者是劉山農(nóng)而不是劉半農(nóng),且舊時人們喜用姓與字署名,孫玉聲(漱石)即是也。我們還可以從黃楚九多年的手下張聯(lián)芳的回憶錄中進一步證實:“黃楚九的周圍總有幾個得力的謀士,逢重大事情總是和他們商討決定。當時的書法家天臺山農(nóng)劉介玉,七子山人朱染塵、廣告師周名剛……都是知足廬的座上客。”[16]姜明秋亦提到黃楚九尊崇博學之士,如孫玉聲(漱石)、王博謙、劉介玉等[17],所以劉山農(nóng)誤作劉半農(nóng)是極有可能的。只是由于曾女士《商道》為自傳體小說,未注明資料出處,故難以證明曾女士所言是否確切。
2.知足廬的落成時間
《商道》載:“1922年,就在黃楚九五十大壽之際,他籌建了近一年的新居終于落成了……座落在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250號……黃楚九把這個新居起名為‘知足廬’?!保?]201而黃楚九在本書的自序最后一行寫到“民國六年季春黃楚九識于滬濱知足廬”??梢婞S楚九“新居”知足廬在1917年已經(jīng)落成,從位置來看,黃氏“知足廬”應該就在臨近黃浦江的愛多亞路。如果說黃楚九本人記錯,那另外四位友人不可能將時間混淆,而且黃氏也不可能臆想在多年之后建成的居所。所以只有一種可能,《商道》記錄有誤。
雖然《集異》全書不足4萬字,但其信息量豐富,不僅記載了大量實用的簡方,透露出黃楚九生平事跡,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醫(yī)療面貌和信息,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書。難怪在1931年,上海著名醫(yī)家秦伯未將其再版刊印。
[1]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序二.
[2]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序三.
[3]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自序.
[4] 曾宏燕.商道——黃楚九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5,53,145,201.
[5]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凡例.
[6]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卷二10.
[7]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卷二1.
[8]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卷二3.
[9]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卷一20.
[10]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卷四3.
[11]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卷一11.
[12]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卷四13.
[13] 小浜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與國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4.
[14]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年:卷一19-20.
[15] 黃楚九.丹方集異[M].上海,1918年:卷二9-11.
[16] 張聯(lián)芳.黃楚九和早期大世界[M]//上海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上海政協(xié)之友社20世紀上海文史資料文庫(第7輯).上海:上海書店,1999:354.
[17] 姜明秋.我所了解的黃楚九先生[M]//余姚文史資料(第5輯).余姚:政協(xié)余姚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98.
Comm entary Study on Dan Fang Ji Yi:Sm artness in One Sm all Handbook
XIAO Mei-hua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1203,China)
HUANG Chu-jiu(1872-1931),also named as HUANG Chen-qian with pen-name of Cuo-jiu,was born in Yuyao,Zhejiang Province.He was a famous celebrity in the field of industry during early 1900s in Shanghai.Dan Fang Ji Yi was kept currently as a commercial handbook while HUANG was editor in chief.In this book,there have been 4 volumes covering internal medicine,surgery,pediatric and emergency.Its contents owns high medical value of clinical practices.Also,this book includes some personnel information of HUANG,which is vital to learn about his lifetime.
HUANG Chu-jiu;Dan Fang Ji Yi;druggist
R289.2
A
1006-4737(2017)01-0054-04
2016-09-07)
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建設計劃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科學技術史”規(guī)劃項目(編號: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