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忠
(河北省圍場縣農(nóng)牧局,068450)
牛陰道脫出的治療經(jīng)驗
朱建忠
(河北省圍場縣農(nóng)牧局,068450)
牛陰道脫出多發(fā)于老齡經(jīng)產(chǎn)母牛。主因氣血不足,中氣下陷,不能固攝所致。特別是懷孕后期的母牛,腹壓增大,運動不足,陰道及周圍組織弛緩,易患陰道脫出癥。
部分陰道脫出時,表現(xiàn)母畜臥下后,于陰唇之間或陰門外,臌出一拳頭大半圓紅色球狀物,站立時即可自行縮回。完全陰道脫出時,從陰門臌出一直徑15-20cm的紅色球狀物,其末端可發(fā)現(xiàn)子宮頸外口,其下壁前端有尿道外口。陰道脫出時間過長,易使脫出部淤血變成紫紅色,發(fā)生水腫。由于患牛起臥摩擦致陰道局部破潰出血,引起陰道炎而表現(xiàn)不斷努責,舉尾弓腰,口色淡白,脈遲細,易引起孕牛早產(chǎn)。
對部分陰道脫出的患牛,在站立時能自行縮回的,可將母畜飼養(yǎng)在前低后高的地面上,避免臥地過久,增加運動時間。可用“加味補中益氣湯”,每日一劑,連用3-5劑。加味補中益氣湯由炙黃芪 180g、黨參120g、白術(shù) 60g、當歸60g、陳皮60g、炙甘草45g、升麻30g、柴胡30g、枳殼60g(以上劑量為成年牛用量),上藥共為細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灌服。對不能縮回的部分陰道脫出或完全脫出的患牛,要先行整復固定法,然后內(nèi)服加味補中益氣湯,每日一劑,連用5-7劑。整復方法:使患畜站立在前低后高的柱欄內(nèi),用0.1%高錳酸鉀溶液洗凈脫出部,用消毒紗布包裹拳頭,抵在脫出部的末端,趁母畜不努責時推入進陰門內(nèi),恢復原位,然后,在陰門的上部和中部,做兩個雙內(nèi)翻減張縫合,并按時用碘酊消毒縫合部。拆線一般在7天以后,患畜不再有努責時,先拆除中部線結(jié),隔天再拆余下線結(jié)。
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是中醫(yī)治療脾胃氣虛、氣虛下陷證的代表方劑。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主藥;黨參、白術(shù)、甘草溫補脾胃為輔藥;陳皮理氣行滯,當歸合營養(yǎng)血,升麻、柴胡升舉清陽為佐藥,諸藥相合,升陽益氣、調(diào)補脾胃。筆者在此方基礎上加枳殼一味,作為使藥,效果更好。在葉橘泉主編《現(xiàn)代實用中藥》中,枳殼有“治咳嗽、水腫、便秘、子宮下垂、脫肛”之功效,在臨床治療中用加味補中益氣湯結(jié)合整復的方法治療50多例陰道脫出癥患牛,屢治屢效。
S853.45
B
1003-8655(2017)03-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