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河勇
(浙江義烏市后宅街道下金村)
中蜂育王早不如巧
張河勇
(浙江義烏市后宅街道下金村)
近年來,中蜂群勢養(yǎng)不強,普遍四、五框就自然分蜂(有的甚至只有兩框就起臺、怠工)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是很多蜂友不注重育王才是引起群勢弱化的一大主因,也就是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
前些年,一般為了趕花期,早育大群,在繁花似錦、風(fēng)和日麗的陽春三月,育王分蜂正當(dāng)時,其實還要冒倒春寒的風(fēng)險,也沒錯,然而從近年來的群勢看并不太可取,就算你早早育王分了蜂,新分群逐漸“強大了”也不過三、四框。眼看下一個蜜源即將來臨時,豐收的希望落空了,你的蜂群開始怠工、鬧分蜂了,有的甚至已經(jīng)分蜂了,眼睜睜地看著花開花落,無蜂采蜜,只得望花長嘆。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箱中歇(鬧分蜂),就這樣一季接一季的惡性循環(huán),很是令蜂友們沮喪。
追根溯源,還是在于蜂友們急于求成,盲目早育王,早春許多蜂友見有幾個弱小的蜂群,早早的起了王臺,就興高采烈地來個全場移臺育王,目的是早育王早擴群。殊不知這幾群恰恰就是全場最低劣的蜂群,越冬后恢復(fù)的二、三框群,這樣愛分蜂的劣質(zhì)基因得到遺傳下去,不僅自己的蜂種嚴(yán)重退化,還累及了周邊的蜂場。因為劣質(zhì)基因的雄蜂會婚飛幾公里甚至更遠的區(qū)域去尋找處女王交尾,跨場交配劣化了周邊的蜂種,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的劣勢傳播,造成的嚴(yán)重損失難以估量。
那么,如何來扭轉(zhuǎn)這種不良的局面呢?這就需要我們慎重育王,選育才是良策。當(dāng)春天發(fā)現(xiàn)部分二、三框的蜂群開始造臺時,給予人為的干預(yù),毀臺、對換子脾、模擬分蜂法,這樣就延緩或者阻止了其分蜂,再耐心等待至有個別大群勢的蜂群開始造臺后,通常一個幾十群的蜂場總會有幾群六、七框才開始分蜂的強群存在。此時再進行全場移臺或者移蟲,育王、分蜂,這樣全場的強群基因就會得到明顯的改善和鞏固。
由于當(dāng)年育王延誤較長的時日,干預(yù)抑制弱小群分蜂上也需要精力上的付出,然而事半功倍,年復(fù)一年的良性循環(huán),三、五年后全場的群勢大有改良,到那時,高歌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