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勝春
(沈陽市安寧醫(yī)院心理三科,遼寧 沈陽 110164)
老年患者抑郁癥的心理疏導以及精神護理體會
金勝春
(沈陽市安寧醫(yī)院心理三科,遼寧 沈陽 110164)
目的 探究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應用于老年患者抑郁癥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3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臨床研究,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軍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觀察比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經(jīng)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較對照組患者改善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 老年抑郁癥患者應用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和生活質量,提高患者的康復效率,可在臨床中推廣。
老年抑郁癥;心理疏導;精神護理;臨床價值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步伐的加快,在臨床上發(fā)現(xiàn)了愈來愈多的老年抑郁癥患者,該病是誘發(fā)老年患者精神障礙和自殺的主要因素[1],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質量,在患者家屬、患者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經(jīng)濟壓力等發(fā)面都帶來嚴重的負擔。我國有研究表明抑郁癥是老年常見疾病,占老年人的10%[2],一半以上的患者需要到精神科進行就診治療,住院的老年人患抑郁癥的概率也高達15%~25%。目前臨床越來越重視對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護理,本文為探究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應用于老年患者抑郁癥的臨床應用價值,抽取2015年12月至
2016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3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臨床研究,取得滿意結果?,F(xiàn)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抽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就診的3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進行臨床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手指的老年抑郁癥患者3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齡為67.3歲(年齡最大78歲,年齡最小61歲),病程7月~9年;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2例,平均年齡66.9歲(年齡最大77歲,年齡最小60歲),病程6個月~8年,兩組患者疾病情況、性別、年齡的一般資料上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臨床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內容包括:
1.2.1 溝通護理:老年患者由于遭受多年的病痛折磨,精神狀況較差,耐心差。甚至部分患者存在嚴重的抑郁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積極要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對患者的家庭、子女情況有一定了解,主動聽取患者訴說,進行換位思考,引導患者學習書法、繪畫等感性的文藝活動,增加患者自信心,找到自我價值。此外還需要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共同為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可在住院期間組織交流活動,讓每個老人有多種交流機會,促進患者融入醫(yī)院分為,多溝通多交流多活動,設立專業(yè)的護理人員和心理輔導師對患者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紓解和指導。
1.2.2 社區(qū)合作護理:在患者所在社區(qū),與社區(qū)居委會進行溝通,聯(lián)合開展多種健康身心的活動,加快患者融入社會的腳步,患者病情。組織開展太極、書法等比賽,讓老人相互學習合作,消除孤獨感。
1.2.3 病房護理:病房是患者每日呆的時間最多的地方,因此要構建和諧溫馨的病房氛圍,對于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要耐心、平和對待,仔細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加強健康教育宣傳,督促家屬的陪護和監(jiān)督作用,在精神和生理方面給予患者支持,避免患者出現(xiàn)自殘行為。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文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6.0軟件處理,用例數(shù)、百分數(shù)(n,%)進行數(shù)據(jù)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jīng)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由護理前(41.46±4.01)改善為(33.16±2.99),抑郁評分由(39.89±4.01)改善為(34.12±4.31),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由護理前(41.01±3.89)改善為(38.12±3.89),抑郁評分由護理前(39.12±4.89)改善為(38.12±4.23)。比較可知,觀察組患者的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目前心理因素已經(jīng)漸漸成為影響人類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許多都是空巢老人,他們缺乏和人的溝通交流,因此容易產(chǎn)生抑郁、焦躁等情緒,這些不良的情緒會給老年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和生活質量。臨床上治療老年抑郁癥不僅是藥物治療這么簡單,心理疏導和精神護理也扮演著很重要角色,通過對患者的進行心理疏導,讓患者了解并認識到抑郁癥的病理特征,鼓勵患者,增強患者信心,使其能積極樂觀的對待生活[5],主動從參加或組織社會活動,多和周圍人群溝通,改善人際關系,轉移患者對病情的注意力。醫(yī)院及家庭要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的治療和康復環(huán)境,不對患者有歧視或者偏見,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使其了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積極配合治療,患者在服用藥物時要嚴格遵循醫(yī)囑,并且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減少復發(fā)的概率。在本次研究中顯示,兩組患者的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評分相對治療之前均有降低,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患者臨床滿意度,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可有顯著改善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1] 江登波.淺議老年患者抑郁癥的心理疏導以及精神護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3):175-176.
[2] 王春霞.淺議老年患者抑郁癥的心理疏導以及精神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219-220.
[3] 余先會.淺談老年患者抑郁癥的心理疏導與精神護理[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1,25(5):266.
[4] 韓雪梅.淺議老年患者抑郁癥的心理疏導以及精神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2):7599-7600.
[5] 祝施瑾.老年患者抑郁癥的心理疏導以及精神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6,16(22):291-294.
R473.74
B
1671-8194(2017)26-02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