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的一天晚上,哄六歲的兒子球球睡覺。繼續(xù)給他講《西游記》,小家伙聽得很興奮,總結道:“媽媽,我是孫悟空!”“為什么呢?”“因為我會玩機器人,會打架子鼓,還會畫畫?!?/p>
我隨口問:“那我是誰呢?”他笑著答:“你肯定是唐僧啊?!?/p>
我心里有些得意,唐僧說到底是領導嘛??伤酉聛淼脑拝s讓我火冒三丈,“因為你什么都不會!”
怒氣蹭蹭地往上冒,我忍不住對他大吼:“我怎么什么都不會了?你每天吃什么穿什么不都是我給你準備?家里所有的事不都是我做?”
兒子沒想到我能發(fā)這么大的火,頓時被嚇哭了。老公聞聲過來:“小孩子的話也當真,別亂發(fā)脾氣了,趕緊睡覺吧。”
當我想繼續(xù)為自己聲討時,卻突然發(fā)現,自己,除了這些,真的沒什么可說的了。
自從有了兒子后,我徹底淪陷成為家庭主婦,全部心思都在家里的一大一小兩個男人身上,每天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可說來說去,都離不開我們這個小家。也曾對別人抱怨過:我不是在準備午飯,就是在準備晚飯,不是在送兒子上學的路上就是在接他放學的路上!
兒子很快睡著了,我卻在床上輾轉反側。老公勸我別瞎想,好好睡覺。是啊,生活仍在繼續(xù),要不然還能怎樣呢?
第二天早上,剛把兒子送到學校,就接到小雅的電話:“親愛的,我明天就去北京了,以后再見面恐怕不那么容易了?!?/p>
我一時沒反應過來:“明天就走?上次你不是說還有大半年才走嗎?”
小雅幽幽地嘆了口氣:“親,自從上次我跟你約見面喝茶,已經過了大半年了!”
哦。我竟無言相對。
小雅是我初中時的同桌,我倆同在一個城市,可差不多快兩年沒有見面了。
最近的一次聯系是小雅告訴我,她要隨老公去北京了。當時我倆就約好,在周末見一面聊聊天。結果在約好的前一天,兒子突然發(fā)燒了;第二次再約,兒子的興趣班時間有了改動;第三次再約,老公臨時加班,沒人能接送兒子……
終于,一直拖到小雅第二天就將離開,而我,竟然連她現在是什么樣子都不知道。
放下電話,我的心情無比低落。一瞬間,好像自己什么都沒有了——我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己的娛樂,沒有自己的喜好,甚至失去了朋友圈??蛇@一切換來的,卻是兒子心里什么都不會的“唐僧”和老公眼里的亂發(fā)脾氣。
我開始前所未有的迷茫,曾經自以為擁有的突然就消失了——兒子的依賴,老公的贊賞,朋友的熱鬧,不知不覺全都失去了。再這樣下去,恐怕我連自己都要丟了。
我匆匆趕到火車站去送小雅,小雅看著情緒低落的我,說:“親愛的,除了老公和孩子,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世界,屬于自己的時光。”看著打扮時尚神采奕奕的小雅,再看看灰頭土臉仍然穿著幾年前衣服的自己,我覺得必須有所改變了。
小雅走后不久,我接到了一家雜志社筆會的邀請。自兒子出生后,成為全職主婦的我唯一沒有丟掉的愛好就是給期刊寫稿。這家雜志社曾邀請過我?guī)状?,可因為放心不下孩子和家,我都婉拒了。想到小雅臨走前說的話,這一次我下定決心:去!
老公很支持我出去散散心。然而,一想到要離開家整整一周時,我竟然心亂如麻:我不在家的日子,這兩個男人吃什么喝什么?知道添減衣物嗎?知道周一要換校服嗎?知道各個興趣班的地點嗎……
我滿懷負罪感地把家里收拾了一遍又一遍,把冰箱填得滿滿的,寫了各種醒目的提示貼在冰箱門上……直到,戀戀不舍地離開家,順利抵達外省筆會。
暫時把柴米油鹽拋到腦后,和文友們一起在縱情山水恣意暢談間忘掉了原來固有的生活。我盡情地穿著時尚漂亮的衣服,不再擔心廚房里的油污和畫室里的顏料;在與別人交流各種奇思妙想時,腦子里轉的不再是兒子的手抄報、興趣班幾點下課……聽著文友們夸贊我,原來,我仍是別人眼中那個聰慧有才氣的女子,身上尚有眾多值得驕傲的地方……
筆會結束回到家,在一片狼籍中,兒子一下子撲進我的懷里:“媽媽!你終于回來了!爸爸天天給我吃外賣,太難吃了!給我做紅燒雞腿吧,都饞死啦!”老公幽幽地長出一口氣:“總算回來了,你不在家的日子,簡直亂成一鍋粥了!”
一連幾天,兩個男人都競相夸我。小男人的口里,我是最美麗最能干的大廚師,是什么手抄報和看圖說話都能搞定的大魔法師;大男人的眼里,我是可以維持家里一切正常運轉的大齒輪和定海神針……而我,又突然發(fā)現,家于我,是多么重要。每天接送兒子上下學,每天給他們做各種好吃的,能看到他們開心的笑臉,是件多么多么幸福的事。
原來,生活可以別有洞天,只不過,偶爾需要抽離,保持一段距離。經過一星期的放空,再一次全心投入主婦的日常,心里的抱怨與迷茫已被新鮮的快樂和忙碌的充實替代,我開始重新變得堅定而樂觀。
經過這次筆會,我決定從新一年開始,每個月都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次“下午茶”時間——約閨蜜喝茶,逛街,吃點心,看電影,或者只是找個咖啡館發(fā)發(fā)呆。老公聽說了我的打算后,有點擔心地問:“那兒子怎么辦?”我理直氣壯地答:“當然是好爸爸來承擔啦?!?/p>
真實的生活是瑣碎忙碌的,每個人都會遇到無奈、憤怒、迷茫、困頓的時刻,但,我們需要為它找個出口,而不是任由它越積越多,最終變成無可挽回的崩潰。偶爾離開透透氣,生活的整體節(jié)奏并不會因此被打亂,而這樣的逃離對自己來說,卻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呼吸。
2017年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們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訴說著彼此的新年心愿。兒子也非常支持我的計劃,他乖巧地說:“媽媽,我愛你,當然希望你快樂。”我問他:“那媽媽還是唐僧嗎?”小家伙狡黠地笑著回答:“要不,我把孫悟空讓給你吧,咱家你最能干!”
在一家人的笑聲中,我忽然想起小雅,如果,我能早點兒意識到生活不僅僅是圍著柴米油鹽轉,是不是,就可以少一點遺憾?想了想,我給她發(fā)去微信:再約一次吧,這一次,我絕不會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