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上周就《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diào)查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辦法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納稅人通過境外金融機構持有和管理資產(chǎn),并將收益隱匿在境外金融賬戶以逃避居民國納稅義務的現(xiàn)象日趨嚴重,各國對進一步加強國際稅收信息交換、維護本國稅收權益的意愿愈顯迫切。二十國集團(G20)委托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制定了一項“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標準”,并于2014年7月發(fā)布。這項“標準”獲得當年G20布里斯班峰會的核準,為各國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打擊跨境逃避稅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在G20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已有101個國家(地區(qū))承諾實施“標準”。
根據(jù)“標準”開展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首先由一國(地區(qū))金融機構通過盡職調(diào)查程序識別另一國(地區(qū))稅收居民個人和企業(yè)在該機構開立的賬戶,按年向金融機構所在國(地區(qū))主管部門報送上述賬戶的名稱、納稅人識別號、地址、賬號、余額、利息、股息以及出售金融資產(chǎn)的收入等信息,再由該國(地區(qū))稅務主管當局與賬戶持有人的居民國稅務主管當局開展信息交換,最終實現(xiàn)各國(地區(qū))對跨境稅源的有效監(jiān)管。
中國早在2014年9月的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就承諾將實施這一“標準”,其中首次對外交換信息的時間為2018年9月。此后的兩年時間里,國家稅務總局會同金融主管部門推動“標準”實施的相關準備工作。2015年7月,第12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批準了《多邊稅收征管互助公約》,并已于今年2月份對我國生效,這為實施“標準”奠定了多邊法律基礎。2015年12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國家稅務總局還簽署了《金融賬戶涉稅信息自動交換多邊主管當局間協(xié)議》,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qū))間相互交換金融賬戶涉稅信息提供了操作層面的多邊法律工具。而此次國家稅務總局征求意見的《管理辦法》,其實是一項將國際通用“標準”轉(zhuǎn)化成適應中國國情具體要求的“操作手冊”,既是中國實施“標準”的法律依據(jù),也是一份具體的操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