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馨
摘 要:研究性學習已經(jīng)成為我國高中課程改革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話題,將研究性學習理念引入高中生物課堂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研究性學生的基本內(nèi)涵和本質(zhì)特征出發(fā),分析高中生物課研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找到有效提升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心得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2-0064-01
一、對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基本認識
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方法是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的學生應當掌握的學習方法之一,也是世界教育領域廣泛關注的課題。該學習方法已經(jīng)成為我國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也高中生提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的有效途徑。
(一)研究性學習定義
研究性學習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生物課程的各領域?qū)ふ矣行У难芯空n題,通過觀察、提問、計劃、調(diào)查、分析、論證、求解等各種環(huán)節(jié)獲得新知識的過程。研究學習強調(diào)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并有效的獲得新知識。
(二)研究性學習原則
研究性學習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滿足學生的實踐需求和探索精神為基本原則,要求研究課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題目進行研究,自主發(fā)現(xiàn)新知識,并通過有效的實驗或?qū)嵺`活動來獲得知識,還要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因此在研究性課題的設置上要有一定的新穎性和可行性。
二、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困難
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活動倡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最大限度的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對學生的尊重,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體系中以教師講授知識和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它更需要學生運用已有的生物學知識解決新問題。但是,在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選擇意愿還得不到教師的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調(diào)整行為和自我研究的過程中也還存在著問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我探究的難度較大
高中階段的生物知識與初中階段的學習存在著較大差距,高中生物課程對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高中生課物會從全新角度對初中生物知識進行全新的構(gòu)建,這就實際上造成學生在課堂上還是以被動學習都是傳授的理論知識為主,師生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很難經(jīng)常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間十分有限,每天只能在跟隨教師完成課堂任務后,進行課后的自發(fā)研究活動,一定程度上卻增加了研究的難度。
(二)需要教師的大力指導
教師能否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研究性學指導,直接影響到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好壞。高水平的教師會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明確的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思路,有效指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重點,促進學生形成研究性學習思維,能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帶領學生開展研究性活動,能指明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時的解決辦法,能有效激發(f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動力。
三、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方法
高中生物學科知識體系豐富,知識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不斷開展實驗性活動,去小心求證、大膽探索未的領域。這為高中階段在生物課中培養(yǎng)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條件,具體來說開展生物學科研究性學習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實驗觀察法
生物學科是一門需要仔細觀察和充分動手實驗的學科,僅憑對復習和做練習題是達不到有效學習目的的。研究性學習過程需要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進行仔細的觀察,不但要觀察不同實驗方法產(chǎn)生的不同結(jié)果,還要對實驗的條件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找出相關變量之間的關系。主要實驗觀察法有:重點觀察、定量觀察、對比觀察、順序觀察、動態(tài)觀察等方法,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做好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測量、推導等工作,從而在觀察過程中提高我們的實驗研究能力。
(二)文獻收集法
在互聯(lián)網(wǎng)廣泛使用的今天,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鑒的途徑,學生不知道的生物理論知識和著名的實驗過程都可以在網(wǎng)絡上找到相關資料。為了有效節(jié)約學習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數(shù)據(jù)檢索過程,學生必須學會使用相關文獻檢索工具獲得相關知識,還需要對相關資料具有一定的分析鑒別能力,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清楚哪些方法和理論是可取的,從而能有效繼承前人的經(jīng)驗,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研究能力。
(三)綜合分析法
分析與綜合是人類最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學生在觀察實驗基礎上總結(jié)出新學習成果的必備條件。分析是對各種現(xiàn)象進行分解研究的過程,總結(jié)是對各種現(xiàn)象進行抽象概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獲得新知識的過程。學生對具體的植物可以根據(jù)相關的定義,在分析綜合后有效分類,又可以根據(jù)同一類別的植物的共同性狀,找出某種植物應當具備的特點。只有學生具備了分析綜合的能力,才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開展自我研究學習,從而不斷獲得新知識,提高研究學習的能力。
四、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模式
高中階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認識能力和思想水平,也是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鉆研精神的重要渠道,是高中新課程標準大力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教師應當在有效的日常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能力,并將其當作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重點工作,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個策略:
(一)利用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習慣主要在于激發(fā)對知識的研究興趣,使我們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開展研究活動,從而解決學習過程上遇到的實際問題。根據(jù)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設問、推論、結(jié)果的一般研究過程,我們應該根據(jù)教師設計的教學問題主動思考和自主求證。這樣既培養(yǎng)了我們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又使我們在活動獲得知識,更有效的加深對生物理論知識的理解應用能力。
(二)加強自主研究的習慣培養(yǎng)
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從實踐研究中獲得新知識。這就要求我們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研究意愿和自我研究能力。老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在研究過程中能啟發(fā)和引導我們的思維,經(jīng)過長時間的引導,有助于養(yǎng)成我們自主研究習慣的培養(yǎng)。
(三)深入研究教材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的生物課本也有了不小的變化,學習方法也必須與時俱進。很多人認為生物學習與語言類的課程不同,通過記筆記、背題、做題就能夠提高成績,我并不這樣認為,生物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生物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并且內(nèi)容豐富多彩,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們要真正的牢記生物知識,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為了適應和盡快掌握研究性學習方法,我們必須充分掌握教材內(nèi)容,對于教材中的一些探索性的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聯(lián)系廣泛,這類問題往往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我們要積極探索,對教材中的問題以及其延伸問題進行調(diào)查思考。
五、結(jié)論
研究性學習能力是高中階段生物學習過程應當有效掌握的學習方法之一,在實踐性強、理論知識體系豐富的生物課堂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培養(yǎng)研究能力有重要意義,對于有效的掌握生物知識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第一中學55級2級部11班)
參考文獻:
[1]陶曉東.探究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基本教育,2007(10).
[2]馬艷.高中生物“研究性課題”指導設計及安全分析[J].生命科學研究,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