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 來
你有周期性拖延癥嗎?
文/魏 來
本來計劃周六上午睡個懶覺,中午朋友聚會,下午開始寫報告。結(jié)果拖到晚上9點40分才開工。在開工之前,我都做了些啥?
為了拖延干活,我下午窩在沙發(fā)上看完了一本書,接著看了兩集電視熱播劇,然后就到了晚飯時間。
吃完晚飯,切了西瓜,放在碟子里,拿到沙發(fā)邊上,邊吃邊耍手機。這時發(fā)現(xiàn)時間不早了,坐到書桌前打開電腦。
想起來今天妝還沒有卸,于是干脆卸妝沖個澡吧。沖完澡之后又洗了點車厘子,處理一下廚房垃圾,涂上面膜,終于重新坐到了書桌前。
我意識到自己的拖延癥又犯了。
拖延癥這個事,我想大家多多少少都感受過吧?總結(jié)我自己和身邊朋友,拖延癥大概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輕度 I 致命指數(shù):★★★
癥狀:優(yōu)先做無數(shù)不重要的事情,就是為了不想開始做那些想起來就頭大的麻煩事。但最后也硬著頭皮做了。
中度 II 致命指數(shù):★★★★
癥狀:說了去做的事情,總要打個折扣。比如計劃一周去鍛煉3次,最后只去了一次。有的喜歡到了deadline才開始做事,每次都要和別人解釋一番希望獲得多一點時間,熬夜補作業(yè)是家常便飯。
重度 III 致命指數(shù):★★★★★
癥狀:永遠只是說說,從來不做。比如“我好想減肥”啊,一頓飯沒少吃,一次鍛煉都不去。又比如“好想出去玩”啊,然后就是天天刷旅游網(wǎng)站存一下攻略。
雖然看起來好像重度不會直接影響工作和生活,但實際上長期如此會影響到整個人生。前兩個好歹多少都做了,抽一鞭子往前挪一步,但最后一個簡直就是站在原地等死。
其實我的拖延癥算是不太嚴重的,雖然開始對我來說很難,但只要克服了心理障礙開工就自動治愈,做事不做完停不下來。
以前還會想著怎么戰(zhàn)勝拖延癥,后來發(fā)現(xiàn)人生本就是不斷克服自己缺點的漫長修煉,所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于周期性到訪的拖延癥,只要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就可以了。以下是我的一些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借鑒:
1. 設(shè)置心目中的deadline。
大多數(shù)時候,事情是有明確的deadline的,比如周六晚上12點前一定要寫完報告。但心目中的deadline是指自己設(shè)定好最晚什么時候之前開始做這件事。
對于我拖延寫報告這件事來說,周一前搞定就可以,但我心里設(shè)置的deadline是一定要在周六晚上寫完。
所以無論我周六白天再怎么拖延,到了周六晚上我也要開始做這件事,不至于讓這件事拖到最后一刻。
2. 在拖延的時候,盡量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拖延癥偶爾來訪,不要過于懊惱。利用這個時間做一些別的有意義的事情,好過一直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雖然今天拖延了寫報告,但在那之前,我至少看完了一本書。這樣的拖延比起什么都不做,還是要稍微好一點吧。
3. 克服“恐懼開始”的方式是先做5分鐘。
有次參加培訓(xùn),培訓(xùn)師說到她兒子不愿意練琴或者做數(shù)學(xué)題的時候,她會對他說,“就做5分鐘,之后你可以做別的”,小朋友就開始做事情了。5分鐘之后就忘了這件事了。
這個方式作為應(yīng)對“恐懼開始”,還是很實用的。這里“5分鐘”是一個概述,可以指一些小的容易完成的工作,比如“我就打開電腦寫個提綱”,這個念頭比起“我要寫完一整篇報告”輕松得多。
而逐漸積累做事的小成就感,會促使我們進入下一個5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
4. 周期性要做的事情,設(shè)置一個固定時間,到期直接去做。
有個同事想鍛煉但總是執(zhí)行困難。培訓(xùn)師給的建議是:選定一周的一兩天不太忙的某個時候,設(shè)定一個鬧鐘,提前把健身的衣物收拾好,到了那個時刻,提起包就走,想都不要想。用這種方式,同事鍛煉的次數(shù)多了。
其實拖延癥不可怕,可怕的部分在于它會耗盡意志力,意志力被消耗,當(dāng)然更容易放棄。而這種方式避免了思考要不要做,何時去做,怎樣去做,更容易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