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瓊
豪華扶貧
◎朱紹瓊
負責采購、接待等雜事的辦公室主任被調走了,才參加工作的小羅因為有點后臺,接替了他的位置,據說這是個雖然操心但油水豐厚的差事。當然,年輕的小羅沒往撈油水那里想,只想盡職盡責做好自己的工作。
這天,局長和小羅等一干人開會,聽說附近村里有一位全國勞動模范的遺孀,年過八旬了,因病家道中落,兒女也不成器,現在淪為貧困戶。局長準備去扶貧慰問,并將此事大力宣傳,以擴大本單位的影響力。
會議上決定補助遺孀1000元現金,再買些日常用品,總數目控制在3000元以內。
小羅跟會計聊天,說:“這種與人為善又能宣傳自己形象的好事,只需花3000元,以后應該多做點?!?/p>
會計在這個局干了十來年了,她一撇嘴:“3000 元?算上隱形附帶支出,30000元打不住吧。”
小羅納悶,明明扶貧款項是3000元,怎么會是30000元呢?隱形附帶支出會有這么高?
前期工作按常規(guī)是辦公室主任打理,小羅尋思:給這位老人家買什么呢?副局長神秘兮兮地溜進他辦公室說:“小羅,我家有床新絲棉被,一直放著沒用過,這次送去慰問吧,價值500元,你給我400元就行了,我?guī)湍汩_發(fā)票。”
副局長的要求小羅不敢拒絕,第二天絲棉被拿來了,小羅網上一搜,那不過是不足300元的東西,不知哪次培訓時發(fā)給副局長的,這下倒好,利用慰問私貨公用小賺一筆。
慰問在兩天后出行,小羅羅列了一些送給遺孀的生活用品,去經常采購的那家商店采購商品,老板一臉堆笑:“您是新任主任吧?以后多關照?!?/p>
開發(fā)票時,老板說:“總共950元,您開多少錢?”小羅一愣,他雖然聽說過有虛開發(fā)票的事,但他從來沒干過,老板說:“就1200元吧,您放心,我們知道規(guī)矩,絕對保密。”
就這么一抬手,小羅就賺了250元,怪不得人家都說采辦公物的辦公室主任一職是個肥差呢。他暈乎乎的,總覺此事不應該,但社會風氣如此,你不要自然有人送上門來。
臨出行前一天,局長帶著小羅大擺宴席,招待的是本市各大媒體記者,這些記者第二天將陪同小羅一行去慰問。結賬時,小羅一看賬本,雖然沒怎么喝酒,這一餐也支出1000多元了。明天在路上還得繼續(xù)招待他們吃喝,這筆錢都得算在扶貧款項上,看來,老會計說的是真的,扶貧的3000元只是表面,還有大批的隱形支出呢。
第二天,四輛馬力十足的轎車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局長、副局長宣傳干事包括小羅都跟著去了,還有同事想去混那一天30元的差旅費,無奈車坐不下了,工會干事不依,說:“慰問扶貧是我們工會分內的事,我不去不行?!庇谑前才潘龜D進了記者的車。
包括司機6個人,一天180元的差旅費。路上加了一次油,一把油票飛到了小羅手上,他們是加油站的熟客,那兒的人也不怕他們會賴賬。
那邊村里早接到通知準備好了,村主任及工作人員早早守候在村口。村里的宣傳干事、局里的宣傳人員同記者們混在一起,近十臺照相機、攝像機對著局長一行,局長淡定地與村主任有說有笑,這場面他并不感到稀奇。
這個村有小羅的親戚,前段時間他來過,這次來村里變了模樣,土路平整了,牛羊不亂跑了,連小孩子都沒那么臟了。
別的不說,路修平整了,一定是花了錢的,村主任說:“為了安排好這次慰問采訪,我們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一定要展現新農村最好的一面?!?/p>
小羅心想:村里花的這筆錢,可不能歸在我們頭上。
在村委會辦公室,村主任大表政績,說得唾沫橫飛。但大多數人只對桌上的葡萄、西瓜感興趣。
聽完村主任啰嗦,此行最重要最核心的扶貧慰問開始了,大老遠,一大群人圍著,是村民們來看熱鬧了。
老太太站在大門口,滿臉堆笑?;艘淮蠖彦X折騰了一番,主角終于出現了。
老太太雖然過得清貧,但氣色挺好,局長親切地與她手拉手聊家常,詢問她的所急所需。小小的房子里記者和宣傳人員擠成了一團,小羅被擠到了門外。院子挺整齊,剛打掃的痕跡很重,想必村里花了些心思。
局長與老太太直聊到飯點快到,他對著鏡頭大表愛心,老太太也早有準備,對著鏡頭大表感謝。記者們拍夠了、采訪夠了,留下那堆價值不過2000多元,但票面是3000元的錢和慰問品,成功返回。
午飯是要解決的,當然得在風景秀麗的旅游區(qū)解決。旅游區(qū)盛產蜂蜜,記者們很喜歡,于是連同司機、本單位工作人員一行十余人,一人十斤蜂蜜公費報銷。
喝得半醉的局長招呼來小羅:“明天準備5000元紅包給省電視臺的總編,以扶貧款項報銷,要讓總編把這事編個專題,還要后續(xù)報道……”
小羅瞠目結舌:“這一路下來,各種支出加起來花了近萬了,還要繼續(xù)花錢?”
局長眼一瞪:“宣傳工作是重中之重,光會做事不會吆喝等于沒做,明天我還要專門請總編吃飯,當然,我們還要談些私事,這后面你就不必再管了。”
小羅暗暗心疼,沒錢真是什么事也辦不成嗎?包括自己在內,每個人都在這次扶貧活動中撈到了好處,這錢不是自己的,但它是國家的啊。
一天后,局長一行扶貧慰問的新聞出現在電視和各大報紙上,除了熟識的人,沒人去關注這些。小羅看著印著花費10000多元“買”來的報紙新聞,被扔在垃圾箱邊,只能嘆息一聲:“宣傳工作嘛,這是必須要做的,錢也是這樣,必須要花的?!?/p>
不過,局長花5000元“買”來的專題報道,還是引起了上級的重視。趁熱打鐵,遺孀和村主任送來了感謝錦旗,于是又忙壞了記者,一通招待又花掉了1000元。
局長受到上級的大力表彰,已提到來年的升職名單上了。
小羅問會計:“你不是說局長做宣傳得花30000元嗎?我算來算去,所有相關的支出全算上,也沒有20000元啊?!?/p>
會計說:“這是職業(yè)機密,我不便告訴你?!?/p>
年底,審計來查賬,發(fā)現有一項扶貧款項,足有30000元。不知誰的嘴巴長,關于遺孀受到局里關照30000元的消息不脛而走,還上了一些小報和網絡。
網絡上,很快有了老太太叫屈的消息,她說:“當時多少村民看著呢,我只收了1000元,還有其他不到2000元的東西,對了,那棉被還是黑心棉的呢,我哪里收到過30000元這么多?”
再沒多久,聽說局長被帶去接受調查了,小羅那算來算去也算不到的10000元扶貧款項也有了著落,是局長打著扶貧幌子塞進自己腰包了,果然是名利雙收啊。當然這些錢只是局長斂財的冰山一角。
一場豪華的扶貧慰問鬧劇,終于落下了帷幕。
(原載《民間故事》2016年第4期 山西李仁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