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紅果1片,橘紅花8朵,麥冬6粒(切碎),杭白菊6朵,用開水沖泡當茶喝,每天服3次,連續(xù)服3~5天。治療風寒咳嗽或干咳少痰有效。
重慶銅梁郭磊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風寒感冒、慢性咽炎等都可能引起久咳無痰現(xiàn)象。中醫(yī)認為,久咳傷陰,也易導致咳嗽無痰或少痰癥狀。本方對對干咳少痰有較好療效。
本方中,橘紅果又稱化橘紅,味苦性辛、溫,有化痰、理氣、健脾、消食功效,主治胸中痰滯、咳嗽氣喘、嘔吐呃逆等證。研究表明,橘紅有鎮(zhèn)咳、祛痰、抑菌作用。橘紅花芳香撲鼻,味辛性溫,有止咳、化痰、安神等功效。按常理,橘紅果、花均藥性偏溫,多用于風寒咳嗽、痰多,干咳、熱咳則不宜服用。但方中加麥冬、杭菊,可清熱養(yǎng)陰,制約橘紅之辛溫。麥冬性味甘寒,能生灃潤肺、清心除煩。橘紅與麥冬是治肺熱咳嗽的常用藥對。久咳不愈,往往與免疫力低下有關,研究表明,橘紅配麥冬,能增加人體免疫功能,縮短久咳時間。杭白菊能養(yǎng)肝、明目、清心、潤喉、生津,還有抗菌、消炎作用。四味作代茶飲,能起到潤肺、止咳、抗炎之效果。風寒感冒、慢性咽炎患者出現(xiàn)久咳無痰(或少痰)、咽干喉痛等癥狀,選服用本品也有一定治療效果。本代茶飲橘香回甜,口感好,副作用小,也可作為慢支炎患者保健飲品。
治面癱中藥熏蒸方
艾葉18克,蟬蛻、全蟲各6克,紅花、當歸、伸筋草、防風各12克,桂枝、蘇葉各9克,蜈蚣1條。加水適量,煎沸后關至小火,熏蒸患部15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芍蚊姘c(面神經(jīng)炎)引起麻木、僵硬、歪斜。一般連用20天左右,癥狀可得到明顯緩解。
云南昆明李明亮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中醫(yī)認為,面癱多因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邪入中經(jīng)絡,氣血痹阻而發(fā)。藥物熏蒸是中醫(yī)常用的一種外治法。熏蒸是通過熱、藥雙重作用而取效,熱能松馳皮膚、肌肉紋理,藥物分子(藥物熱氣)更易滲入面肌毛孔,進而達到活血通絡、祛風解痙的效果。
艾葉性溫,有溫經(jīng)通絡、祛寒逐濕、活血理氣功效,同時有抗菌、鎮(zhèn)痛作用。紅花、當歸為活血化淤要藥,善治各類氣滯或寒凝血淤病證。蟬蛻能散風熱、透疹、定驚,且有鎮(zhèn)靜、抗驚厥、解熱作用。全蟲(全蝎)、蜈蚣均為熄風鎮(zhèn)痙、攻毒止痛之要藥,常用于治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等癥。防風、伸筋草祛風勝濕、通絡止痛。桂枝性溫,祛風寒、溫通經(jīng)脈,與防風相配,治風寒頭痛、寒濕痹痛效佳。蘇葉芳香疏散,能發(fā)表散寒、理氣和營。蟬蛻、蘇葉均質(zhì)輕氣薄,善透達于面,合用祛風發(fā)表、宣通郁氣之力更強。以上諸藥相伍,可起溫經(jīng)通絡、祛風活血、祛濕止痛之功效。本方用于面癱初期或癥狀輕微者,能起到一定緩解癥狀或“糾偏”效果;如能配合藥物、針灸治療,康復效果會更佳。但是,對于面癱嚴重或病程日久者,不建議使用。
注意:熏蒸時,面部別離湯液過近,熱度要適宜,以免造成燙傷。
柚子皮蒸吃止咳喘
將一個柚子皮切碎,加適量的蜂蜜或者飴糖蒸爛,加少量熱黃酒,早晚各一匙內(nèi)服,可緩解老年咳嗽、氣喘。
云南昆明李明亮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柚子皮味辛苦甘、性溫,有化痰、止咳、理氣、止痛功效,主治咳喘、氣郁胸悶、腹冷痛、食滯、疝氣等?!侗静菥V目》云:柚子皮“消食快膈,散憤懣之氣,化痰”。研究表明,柚子皮有良好的祛痰止咳效果,主要與它含柚皮素具有抗菌、解痙等作用有關。蜂蜜性味甘平,能清熱、解毒,又能補中、潤燥,在中藥方劑中應用較多,尤其在潤肺、止咳方面頗為見長。例如,蜂蜜配生姜(或杏仁)治咳嗽氣喘;蜂蜜蒸梨治燥咳;蘿卜蒸蜂蜜可祛痰、通便等,這與蜂蜜的殺菌、潤燥功效有關。黃酒(米酒)味甘性溫,能補益,又可活血化淤、溫通血脈,黃酒還是引藥,與他藥合用(沖服)能起到增強藥效、引藥直達病所的作用。
所以,柚子皮蒸蜂蜜,以少量黃酒送服,具有補益五臟、化痰止咳的功效。本方對感冒日久不愈,或慢支炎等起的咳喘、胸悶、痰多,有一定緩解效果。長期咳喘易致人體虛、淤阻,即中醫(yī)有“久病多虛、多病多淤”之說,而本方能補虛、活血,各類慢性咳喘患者體質(zhì)偏虛者,選服上方有一定輔治效果。
香附湯治急性膀胱炎
香附30克(成人1劑量),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1劑煎2次,兩煎藥液和勻,1次頓服。每天如上法煎服3劑。服藥期間要多飲水,以保證白天每2~3小時排尿1次,夜間排尿1~2次。使用本方一般不宜超過3天,服藥3天效果不佳則改換他法。有效病例停藥2周后,應作尿液細菌培養(yǎng),以了解有無復發(fā)。復發(fā)者,重復使用本方仍有效。
山西大同馮曉雷
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內(nèi)科主任醫(yī)師王豪點評:
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歸肝、脾、三焦經(jīng)。功能行氣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臨床常用于肝郁氣滯引起的胸、脅、脘、腹脹痛,以及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經(jīng)閉痛經(jīng)等病癥?,F(xiàn)代引伸應用于跌打損傷、絲蟲病、扁平疣、雞眼等。急性膀胱炎與中醫(yī)的熱淋類同,多為下焦感受濕熱之邪,膀胱氣化不利所致。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其降氣、調(diào)氣、散結、理滯的功能,有利于濕熱之邪外泄及膀胱氣化功能復常,故而臨證當以尿頻、尿急、尿痛,伴有小腹脹痛為主證的急性膀胱炎最為適宜。本人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上方對復雜性急性膀胱炎(有尿路梗阻、結石、腫瘤,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前列腺肥大和炎癥等易感染因素者)的療效欠佳,使用時必須注意這一點。
提示:來源于民間的驗方、偏方數(shù)不勝數(shù),很多人自行應用,有用對了的,也有用錯了的。
“我來薦方”就是本刊為讀者搭建的這樣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并請專家評點指導。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各不相同,不同的人患上同一種疾病,用藥也可能差異很大。因此,我們不主張讀者自行用藥,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對證、安全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