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鏡頭焦距
鏡頭對比
使用6個不同焦段鏡頭在相同機位拍攝的同一對象。
看完圖表,現(xiàn)在讓我們直觀地體會一下使用6支不同焦距鏡頭得到的畫面效果。
200mm
70mm
105mm
50mm
35mm
20mm
廣角鏡頭
海闊天空的沖擊感
雖然一些標準變焦鏡頭也提供了24mm或35mm的廣角端,但是要得到最具戲劇性的效果,你還需要更短的焦距!標準鏡頭的視角最符合人類的自然視野范圍,但更加開闊的廣角鏡頭能將宏大的風(fēng)景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個全新的視角。
廣角鏡頭不僅帶來了更加開闊的畫面,也來帶了更加豐富的創(chuàng)作選擇。廣角鏡頭能夸張畫面的透視感,突出畫面的線條匯聚性,得到更富戲劇化的效果。常見廣角鏡頭的焦段在16-35mm之間,但也有一些焦距更短的產(chǎn)品可供選擇。
垂直匯聚如果你希望讓畫面中的線條看上去筆直,就不要距離被攝對象太近。
很多初學(xué)者喜歡近距離、揚起鏡頭拍攝,殊不知這么做會讓景物看上去有向后傾倒的感覺。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最好距離被攝對象遠一點,并且保持相機角度水平。
寬幅全景在拍攝時留下后期的裁切空間,讓畫面看上去更有氣勢。
許多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的自然或城市風(fēng)光,在裁掉上下的多余畫面調(diào)整為寬幅以后,畫面會變得更加宏大,視覺沖擊力更強。尤其天空或前景沒有興趣點,或者前景有些太雜亂的照片最適合這種剪裁方式。
壯麗風(fēng)光使用線條與形狀完善廣角鏡頭的畫面構(gòu)成。
廣角鏡頭是自然風(fēng)景與都市風(fēng)光攝影師的最愛,它能充分體現(xiàn)場景的宏大氣勢,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除此之外,廣角鏡頭還能更好地利用引導(dǎo)線與其他元素豐富場景,讓作品更具設(shè)計感。即便是這種拍攝于東京天空樹上的旅行風(fēng)光,也能在沒有前景興趣中心的情況下通過街道與建筑物形成的引導(dǎo)線條更好地吸引觀眾注意力。
另外,廣角鏡頭也能賦予畫面更大的景深范圍,讓我們更容易實踐超焦距技巧,拍攝出近景與遠景同樣清晰的畫面。
環(huán)境肖像
拓寬你的視野
在拍攝肖像時給畫面中加入更多背景。
盡管大多數(shù)人會覺得標準鏡頭或長焦鏡頭更適合用來拍攝人像,但使用廣角鏡頭能交代更多的背景與環(huán)境,更好地突出畫面現(xiàn)場感。但是要注意,拍攝時不要過于靠近被攝對象,以免讓人物出現(xiàn)明顯的變形。
想要得到強烈的廣角效果,全幅相機需要24mm或更短焦距的鏡頭,非全幅則需要16mm或更短焦距的鏡頭。兩類相機均有大量變焦鏡頭可供選擇,但如果你需要f/1.4或f/1.8的大光圈,那么還是定焦鏡頭更符合需要。
長焦鏡頭
讓世界離你更近
長焦鏡頭既能拉近遠處的景色,
又能將人物與背景分離,使用方法多種多樣。長焦鏡頭允許攝影師從畫面中挑選有趣的局部予以重點表現(xiàn)。它的特殊用途很多,最典型的就是生態(tài)與體育領(lǐng)域,除此之外它也是一種簡化畫面構(gòu)圖的有效方法。
鏡頭類型
長焦鏡頭
有舍有得方寸間
如何避免相機震動造成的模糊保持長焦作品畫面清晰銳利,并不那么簡單。
鏡頭焦距越長、可視角度越小,相機震動造成的畫面模糊就會變得越明顯。雖然大多數(shù)長焦鏡頭都內(nèi)置防抖系統(tǒng),但這并不能解決被攝對象運動造成的模糊。所以在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我們要盡量選擇最高速度的快門以減少機震的影響。
全幅相機焦距大于70mm和非全幅相機上焦距大于55mm的鏡頭被認為是長焦鏡頭,最常見的入門級長焦鏡頭為55-200mm或70-300mm鏡頭。這類鏡頭能滿足大多數(shù)長焦拍攝需要,但如果想拍攝更遠的對象,則需要選擇400mm、500mm甚至更長焦距的鏡頭。
減小景深使用長焦鏡頭能得到強烈的背景虛化效果。
在同等光圈下,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范圍越小,就能讓前景主體在畫面中顯得更加突出,尤其適合于拍攝肖像、花卉、靜物等題材。當然,景深也受到光圈大小和畫面與鏡頭距離的影響,所以想要達到最理想的淺景深效果,我們需要使用f/4或f/2.8之類的大光圈,并且盡量讓畫面主體與背景之間拉開距離。
簡化構(gòu)圖
做好“減法”、避免高大全,是使用長焦鏡頭的金科玉律。
無論是拍攝自然風(fēng)光、都市風(fēng)光還是人物肖像,使用長焦鏡頭都應(yīng)該盡量從局部中挑選出最簡單的構(gòu)圖。只有在移除畫面中多余的干擾對象與區(qū)域之后,才能讓作品更好地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換句話說,長焦鏡頭相比廣角鏡頭更強調(diào)構(gòu)圖的畫面感與設(shè)計感。這張照片并非無人機的作品,是70-200mm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