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光榮
(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撮泰吉”演述根源與倮嘎農耕文化關系淺析
陸光榮
(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許多游客在觀看“撮泰吉”表演時,不能完全理解它的內容,特別是到板底觀賞或研究時,不知道所說的彝語意思,不能將其表演的動作和語言聯(lián)系起來。本文結合倮嘎寨的社會背景和二十多年來本人與家鄉(xiāng)“撮泰吉”一同成長的經歷,闡述了“撮泰吉”演述根源與倮嘎農耕文化間的聯(lián)系,旨在給旅游盛行時代下的游客們提供正確的解讀途徑,并給出自己對其保護和發(fā)揚的觀點。
“撮泰吉”;農耕文化;倮嘎;蕎麥;彝族
“撮泰吉”是遺傳保留于烏撒倮嘎彝寨的具有戲劇性的非物質彝族古老文化,其現(xiàn)在還留存的演述內容大體包括祭祀儀式、農事活動、慶祝和掃寨祈福等,一般在戶外演出,沒有營利性質。它的起源來自一個農業(yè)天災的傳說,簡略地講,就是在人們遭受天災、面臨生死存亡時,“撮泰”們意外地送來種子,并教諭人們克服困難、勞作、生活和繁衍后代的過程。
“撮泰吉”的產生年代不詳,在解放前夕斷演消失,后經倮嘎彝民推薦,在威寧縣文化科從事相關工作的段鴻翔先生等人的極力幫助下得到恢復。在2008年以前,“撮泰吉”都由資歷較深的老人分別扮演五位主角“栽嘎啊布”“啊布摩、“啊達摩”“麻洪摩”“嘿布”,“啊安”則用包裹扮演,后來,直接以小孩扮演替代過去的包裹。另外還有扮演牛和獅子以及敲鑼、打鼓人員。所有參演者都是男性,除了“撮泰”們怪誕的穿著外,扮演和配樂人員均穿當?shù)匾妥遄畹氐赖纳钌笛鼛чL衫服飾,限于教育水平和民族的特點,全部參演者皆用彝語。
“撮泰吉”被一些專家學者譽為“戲劇的活化石”,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成為第一批國家級傳統(tǒng)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倮嘎彝寨還未建立起任何“撮泰吉”專用的建筑或活動場所。
倮嘎寨地處高海拔的烏蒙山區(qū),海拔2300米左右,西面由百草坪山嶺橫向切斷了交通甚至改變了氣候條件,四周皆被山巒包圍,在326國道建成之前,交通極其不便,阻礙了倮嘎彝民與外界的來往,這是“撮泰吉”直到18世紀50年代才被挖掘出來的原因之一。
由于特殊的氣候特點,倮嘎一帶村民以蕎麥、燕麥、馬鈴薯、玉米為主 糧。其中,蕎麥是該區(qū)最久遠的作物,馬鈴薯和玉米等作物則是后面才傳入的。特別重要的是,以前倮嘎人民土地較少,經??吹接虚_荒的現(xiàn)象,而開荒后的第一年一般都是撒蕎麥,這與“撮泰吉”演述中的開荒情節(ji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反過來,將“撮泰吉”演述中開荒的理念轉換到現(xiàn)實生產當中也是合情合理的。另外,其演述祝酒詞中“向糧食的頭領苦蕎敬酒,向糧食的新媳婦甜蕎敬酒,向糧食的畢摩包谷敬酒,向糧食的嫂嫂燕麥敬酒,向糧食的兄弟洋芋敬酒”所描述的作物,與當?shù)厣a的作物是一致的。
在“撮泰吉”掃寨環(huán)節(jié)中,“撮泰”們會挨家挨戶地詢問情況,圍著火塘祈福,用棍子在火塘里面攪動以示繁衍過程;在離開屋子時,會從屋檐上扯上一把茅草到村外集中燒掉,以示除疫?,F(xiàn)在的表演中很少有這個情形的,因為現(xiàn)在寨子里都是瓦房或平房,大多家庭都是燒煤,很少見到以前那種燒柴時木灰積得很深的火塘了。以前沒有磚瓦水泥,沒有電燈煤油也沒有蠟燭,夜晚都靠燒火照明,連“撮泰”們點火都是用火石,大部分房子都是土墻木墻,上面都用野竹、茅草覆蓋。只有了解到這點,才能在觀看其演述時理解某些特殊的動作,如點火、攪火塘等。另外,在倮嘎朝南方向約兩公里左右的山嶺,植被茂盛、飛禽走獸多,有種叫杜鵑花的樹極其多,每年花季,滿山都是五顏六色的杜鵑花,其材質緊密、不易變形損壞、帶有天然的特殊香味,常被當?shù)匾兔褡鳛樯系饶静挠糜谥谱鞲鞣N器具?!按樘眰兯鞯拿婢呔褪怯眠@種木材制作而成的。
耕作演述環(huán)節(jié)是“撮泰吉”表演中占比最高、內容最豐富、研究價值最高的部分,也是自1985年以來專家和學者在研究撮泰吉過程中產生歧義最少的部分,是撮泰吉在斷演多年后恢復得與原版最接近的部分。在其他部分尚未研究清楚的情況下,對這部分演述內容的解讀和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耕作與慶祝豐收是“撮泰吉”演述的重要內容
在這部分演述中,“撮泰”們在找牛、訓牛、犁地、撤種、收割、脫粒、貯藏等過程中遇到困難,經過一番努力,沒有解決困難,最后找到山神“栽嘎啊布”并求助于他。由于沒有經驗,在訓牛時沒有找對方法,馴服不了“栽嘎啊布”給予的犟牛,最后受他的指導,采用穿鼻牽引的手段馴服了牛,并完成犁地。此演述過程滑稽可笑,所反應內容也是現(xiàn)實勞作中農民們常遇到的麻煩,因此總是引得觀眾歡呼和大笑。
各環(huán)節(jié)的演述內容是不連貫的,每一情節(jié)結束后似乎都有意外發(fā)生,穿插了一些與勞作無關的情節(jié),比如說“啊達摩”給“啊安”喂奶、“嘿布”與“啊達摩”交媾、“撮泰”們休息交流等,然后才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實際生產中,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間是有一段時間的,而且由于演述中耕作的是蕎麥,根據當?shù)亓晳T,蕎麥收割之后是需要一段時間才打蕎脫粒的。
慶豐收是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撮泰”們向“栽嘎啊布”匯報“糧食都堆得很高了”之后,“栽嘎啊布”引出慶豐收活動。首先,“栽嘎啊布”引著眾人向糧食有關的神敬酒?!按樘眰兏霸愿掳〔肌蹦钔曜>妻o后,引出獅子舞,即耍把戲慶豐收過程?!霸愿掳〔肌贝蠛簟疤焐系莫{子下來耍把戲~”,話音剛落,扮演獅子的人就撐著竹竿騰空而出,敲鑼打鼓,各種聲同時響起,“栽嘎啊布”和眾人與“獅子”歡呼把戲。最后,“撮泰”和“獅子”漸漸與觀眾融為一體,結束這段從耕作到慶豐收的經典過程。
(二)當?shù)卦甲魑锸w麥是演述中所講的作物
蕎麥具有“雜糧之王”的美譽,適應性強,對土壤性質要求不嚴,耕作簡易。這些特性使其適于倮嘎寨一帶的氣候、生態(tài)條件和落后的生產模式。
蕎麥貫穿于“撮泰吉”演述的整個耕作環(huán)節(jié),而這部分是“撮泰吉”最原始最切合實際的部分。沒有了蕎麥,“撮泰吉”的內容和演述形式以及它的研究價值都將發(fā)生改變,因為在整個演述中并未提及到玉米、馬鈴薯。燕麥的耕作方式與蕎麥相似,但其收割、脫粒的方式與蕎麥不同,在“撮泰吉”表演中看不到燕麥收割、脫粒的動作,也能明顯判斷出沒有其他作物的出現(xiàn)。
(三)“撮泰吉”中的牛、“撮泰”們的耕作方式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
現(xiàn)實生產中的牛和劇中的牛是同一生產資料,劇中的勞作模式是現(xiàn)實勞作方式的生動刻畫?!按樘┘敝械呐2⒉皇乾F(xiàn)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它有讓人思考的內涵;因為在其較原始的表演中牛的價值超乎尋常(需要1200兩銀子),它與祝詞中糧食種子超乎尋常的高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摘一??勺魑绮停涣?勺魍聿停肓?勺魃挝纾?。
然而,“撮泰吉”中的勞作方式可以說是倮嘎彝族古老農耕文化的活化石。燒荒、馴牛、耕地、撒蕎、打蕎等是倮嘎人民祖先曾經歷過的生產形式,也是與實際緊密結合的耕作方式?!按樘┘钡难菔鲈谏a技術極其落后的時期,像一部可以重復播放的視頻,教諭著沒有經驗的后輩,動態(tài)性記錄了特定時期的農耕模式,代表著倮嘎人民精神的娛樂和情感的寄托。
總之,“撮泰吉”與倮嘎農耕文化相互融合、互相映襯、緊密聯(lián)系。要想讀懂用彝語演述的原始撮泰吉,就得先從現(xiàn)實中了解清楚倮嘎的農耕文化,否則只能是推測其涵義或者是張冠李戴地扣帽子。
撮泰吉源于倮嘎歷史現(xiàn)實,是倮嘎農耕文化升華出的璀璨藝術。對于這種底蘊深厚的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元素文化的保護,我們應當摒棄“保住了繼承人就保住了文化”的思想;要繼承和發(fā)揚其自身所培育出的元神風采,從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橫縱向地建立起其生長、發(fā)芽、開花和結果的局域;讓它全面而綜合地展示出獨特的民族魅力和內涵,造福當?shù)厝嗣瘛?/p>
將“撮泰吉”與倮嘎的農耕文化結合在一起欣賞,是一種“鰷魚出游從容于水”的意境。不論是“撮泰吉”的服飾、面具、飾演物器,還是其演述的內容、思想和靈魂都來自于倮嘎人與自然的結合,它浸透了烏蒙山區(qū)古老彝族崇拜自然神靈和祖先的原始思想意識。就一個面具而言,它都映襯了倮嘎的社會背景和自然環(huán)境,離開了倮嘎這個發(fā)祥地,外人就難以說出它的來源與象征意義,更體會不到它原汁原味的文化魅力。
“撮泰吉”本來就是在特定的時間內在戶外演述和竄走于寨子的活動,生拉硬拽地把它搬到舞臺上去,存活是不能長久的,觀眾也體會不到它的韻味。
G127
A
陸光榮(1992-),男,彝族,貴州省威寧縣人,貴州大學農學院農學專業(yè)(來自“撮泰吉”故地板底鄉(xiāng)倮嘎寨)學生,學士學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