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敏
(塔城地區(qū)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塔城地區(qū) 834700)
淺談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
于曉敏
(塔城地區(qū)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塔城地區(qū) 834700)
文物是承載歷史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考古價值。作為國家和民族的象征,文物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歷史的熏陶,是各國重要的珍惜資源。目前,我國十分重視文物的保護,很多文物被納入到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范疇。但各大博物館在保管和陳列文物時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現(xiàn)階段我國相關紀念館在保護和陳列文物時,損害問題接連衍生,保管人員的文物保護意識有待提高。本文提出了提高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的策略,指出了文物保管和陳列中要注意的一些細節(jié),旨在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文物保管;文物陳列;文物保護意識
文物是一種珍貴的不可再生的資源,是歷史的印證,一旦損壞將難以恢復,文物損壞和丟失將會給國家?guī)砭薮蟮膿p失。因此在文物的保管和陳列過程中一定要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有助于減少文物損傷,有利于文物的持久保存。文物是一個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研究文物產生時代的歷史環(huán)境、經濟政治背景、藝術發(fā)展、文學發(fā)展情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文物管理的文物保護意識,有利于提高文物保管及陳列工作的水平,保證文物發(fā)揮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文物的研究和保護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工作,我國已經建立了相關部門負責文物的開發(fā)與保護,各地成立了很多博物館和陳列室。文物是研究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和藝術發(fā)展進程的重要依據,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文物的保管與修復。文物是歷史的印記,是直接反映歷史的見證物,如何做好文物收藏、保管及陳列工作是相關工作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在保管和陳列過程中管理者要避免外界各種因素對文物的破壞和損壞,隨著文物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文物保護科學應運而生。
文物保護工作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于加強文物管理和維護,傳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物保護工作涉獵方方面面,例如文物的保護方法和文物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影響文物變化的因素研究,文物保護技術的開發(fā)等。博物館對文物的處理主要包括保管和陳列,保管和陳列部門是文物保護的第一責任部門,保管員和陳列員每天與文物接觸,他們是最先發(fā)現(xiàn)文物變化的人員,因此,提高管理者的文物保護意識是十分必要的。
(一)沒有及時察覺文物的蛻變
文物一般多是歷史較為久遠的物件,一些物件已經保存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由于時間過久,文物受灰塵腐蝕、空氣氧化等因素,會出現(xiàn)微弱的蛻變,由于保管人員不夠細心,導致這種蛻變難以察覺。目前很多博物館的文物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態(tài)度散漫,對文物觀察不夠細致,導致一些文物因天長日久的蛻變而產生變化,一些文物沒有得到及時修復,導致文物價值下降。
(二)文物陳列保護工作不到位
近年來,各地區(qū)紛紛建立了很多博物館和陳列館,很多場館經過擴建和改造,目前文物陳列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區(qū)的陳列場館在文物保護上還是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場館沒有根據文物的特點調節(jié)溫度、濕度和照明條件,文物陳列的保護工作不夠細致,管理者文物保護意識不強。
(三)文物保護技術相對落后
文物保護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項技術,目前我國各地區(qū)很多文物場館的管理人員不夠專業(yè),不具備文物保管和陳列的相關資質,部分工作人員職業(yè)素質較差,且缺乏文物保護的相關教育與培訓,文物保護技能較低,擁有高端文物保護技術人員的博物館屈指可數,能夠從事動手修復文物操作的專業(yè)人才缺乏,文物保護工作面臨很大的困難。
(一)加強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知
首先,文物管理者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思想決定行為,文物工作人員一定要加強對文物保護資料的學習,包括對《文物保護法》的學習,加強對文物保護科學的研究,加深對文物保護的認知,提高文物保護責任感。文物管理人員要在日常保管與陳列文物過程中,定期檢查文物蛻變情況,做好隨時修復文物的準備,掌握一些修復設備的使用和專業(yè)的修復技巧。
(二)加大文物保護的宣傳與推廣
各地的博物館和文物陳列館要加強對文物保護意識的宣傳和推廣,首先要對我國現(xiàn)行的《文物保護法》進行講解,使文物管理人員掌握文物管理的基本常識,要定期開展文物保管與修復的培訓,聘請專家以講座等形式開展文物保護教育工作。促進管理者將文物保護意識灌輸到文物保管和陳列工作中,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工作,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文物修復這項枯燥細致的工作。
(三)提高文物保管和陳列人員的綜合素質
文物保護工作是依靠大量管理人員和修復人員來完成的綜合性工作,文物是我國的珍惜資源,因此,在保管和修復的過程中要認真對待。首先,要提高保管及陳列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大對專業(yè)人才的引進,吸引科技型人才加入文物保護的隊伍中來。其次,加大培訓力度和深度,使工作人員掌握文物蛻變的規(guī)律,改變以往簡單除塵除銹的文物管理模式,提高文物保護技術,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總體水平。
(四)提高文物保管和陳列的科技水平
加大文物保護的科技投入是文物保護的有效措施,各地博物館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環(huán)境監(jiān)測技術對場館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運用文物和文物監(jiān)測技術找到文物蛻變的規(guī)律,及時做好文物修復工作。我國的文物多種多樣,分成各種類別,針對不同類別的文物,保管和陳列的技術是不同的。例如,一些金屬類文物容易被腐蝕,場館要注意防潮,控制好濕度,并做好光照、空氣的監(jiān)測,避免文物受到損壞。紙質和布料類的文物要做好實時監(jiān)測,溫度濕度也要控制好,還要避免蟲害的發(fā)生。
(五)著力改善文物保存的條件與環(huán)境
博物館和陳列室是保護文物的重要場所,是文物展現(xiàn)魅力的舞臺,文物庫是確保文物安全的場地,場館建設和庫房建設選址要科學,要根據當地的地域環(huán)境建設文物庫,例如為了避免潮濕和氧化,新疆地區(qū)很多博物館的文物庫房設置在地下區(qū)域。陳列場館要充分發(fā)揮文物保管與陳列的功能,場館建設要根據文物的種類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既要保證文物的安全,又要保證文物展出的美感。庫房的布局要有現(xiàn)代化的特征。設計時要預留出設備設施的位置,避免返工和改造帶來損失。做好防水、隔熱的設計,合理安裝管道,方便維修。場館內的各項設備要配備齊全,例如溫度濕度的控制設備、消防安全設備、監(jiān)控及報警系統(tǒng)設備等。
(一)觀察文物的注意事項
文物的保管和陳列人員要制定一定的計劃,針對那些已發(fā)生蛻變的文物定期進行監(jiān)測,確定文物蛻變的發(fā)生速度,了解文物的病變情況,為及時修復文物預留出一定的時間,發(fā)現(xiàn)文物變化要及時上報,請示后采取措施。例如,青銅器上會出現(xiàn)一些銹跡,有些銹跡對文物會產生影響,有一些沒有影響,保管者要分析不同的情況。
(二)溫度與濕度的控制
在場館內管理者要實時對溫度和濕度進行控制,一般同一類的文物會被安置在同一個空間,而這類文物的溫度濕度控制是有一定的數量標準的,文物保管者要根據標準嚴格控制室內溫濕度,避免文物出現(xiàn)氧化和腐蝕等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溫濕度不正?;虺^規(guī)定數值,就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設備問題還是其他原因,進而采取補救措施。
(三)文物蟲害的預防
一些文物由于其本身特點容易發(fā)生蟲害,因此,文物管理人員要了解蟲害的種類,了解害蟲的生存習性,熟練掌握殺蟲的方法和技巧,在不損壞文物的前提下滅掉害蟲。即時減少蟲害是保護文物的一個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博物館的損失,避免文物因蟲害降低價值。例如,紙類、布帛類的文物都是極易發(fā)生蟲害的,管理者要采取科學的技術調整害蟲生存環(huán)境,進而消滅害蟲,后期要做好預防工作,避免蟲害再次發(fā)生。
(四)注意防霉
文物本身存放時間較長,一些有機材質的文物容易發(fā)霉,因此,管理者要控制好保管和陳列場所的濕度,減少因為發(fā)霉導致的文物損害。目前一些博物館多采用防霉劑來防霉,但長期使用同一種制劑,會使霉體產生抗體,久而久之,除霉劑失效,因此,除霉劑要定期更換。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是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文物作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媒介,訴說著歷史和藝術的演變。文物管理者要提高文物保護意識,采用科學方法和專業(yè)技術完善文物保護模式,提高文物保管和陳列的水平。文物保護觀念是文物保管和陳列的重要依據,做好文物保管工作是人類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1]胡鋼.保護意識在當前文物保管和陳列中的體現(xiàn)探索[J].青春歲月,2014(7):215.
[2]王萍,孫麗萍.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J].中原文物,2009,4(4):87-89.
[3]蔡媛媛.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分析[J].中國民族博覽,2016(2):227-228.
K87
A
于曉敏(1979-),女,新疆,本科,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保護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