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慧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論延安整風對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意義
陸嘉慧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9)
延安整風運動是黨的歷史上一次黨內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成功經驗,對新時期黨的政治生態(tài)建設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延安整風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思并重、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分類指導的理論教育方法,對全黨及黨員干部的行為作風建設及思想建設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延安整風;作風建設;理論教育;政治生態(tài)建設
延安整風運動是黨的歷史上一次大規(guī)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為中國抗日戰(zhàn)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是黨的作風建設的一次成功經驗。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思想建黨,新形勢下,為了貫徹從嚴治黨的要求,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 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在這其中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員干部提出的要求方法,和延安整風時期理論教育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延安整風距今已半個多世紀,但它作為一次理論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對當今黨內的政治生態(tài)建設依然有借鑒意義。
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提出,加強黨的建設,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從政環(huán)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此后,習近平在多個場合都提及了“政治生態(tài)”這個詞,使它成為了全面從嚴治黨下的一個高頻關鍵詞。政治生態(tài)就是一個政黨生存發(fā)展所依賴的政治環(huán)境,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建設離不開黨自身的建設,離不開黨員干部的以身作則,能夠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支撐。
營造良好政治生態(tài)有利于思想建黨。思想建黨指的是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思想武裝全黨,用無產階級思想去改造、培育黨員隊伍,加強黨思想領導的主要手段。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8000多萬黨員的政黨,而且共產黨作為一個代表工人階級的政黨,要領導好政黨內其他的非無產階級,就必須靠思想上的規(guī)范,真正使黨員從信仰上、情感上對黨的綱領、理論、政策產生認同并堅決地擁護。
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有利于制度建黨。政治生態(tài)集中反映著黨風、政風以及社會風氣,對于新時期黨的建設有著深刻的影響。政治生態(tài)的營造生動地體現(xiàn)了制度建黨在完善和推動思想建黨科學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制度的約束與懲戒,能夠滌蕩歪風邪氣,使黨員干部的思想得到“過濾”和“凈化”。制度建黨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自然屬性,制度建黨具有穩(wěn)定性、全局性、長期性,能夠為其他建設提供堅實的保證。制度建黨也有利于政黨的科學化、民主化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就提高到了黨的建設的高度,是思想建黨的強有力保證。
延安整風十分重視理論教育與作風建設。理論教育的方法是為了實現(xiàn)既定的教育目標,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時代性和意識形態(tài)性等特點。列寧所提倡的“灌輸論”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實際運用時怎樣使“灌輸”更貼近實際,需要不斷探索。延安整風時期采取了多種靈活而科學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理論教育效果。
1930年,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 中就曾提到:“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斗爭策略,絕不是少數(shù)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的”[1]。反對主觀主義是延安整風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在大革命失敗以后,黨內仍然存在著“左”或右的錯誤,一些教條主義、機會主義的錯誤思想仍然在黨內盛行。遵義會議結束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思想在黨內的統(tǒng)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的政治路線,但是,由于當時形勢的限制,未能在黨內對錯誤思想進行根本肅清。1937年底王明從蘇聯(lián)返回國內后,鼓吹將共產國際和斯大林指示的神圣化,貫徹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以國民黨為主的錯誤主張,抬高國民黨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地位,美化蔣介石,低估中國共產黨和工人群眾的力量,抹殺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的階級區(qū)別。1940年王明再版了《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一書,甚至要把這本冊子作為黨員學習黨的建設和黨的歷史的教材,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時黨內思想上的混亂。毛澤東批評了理論教育中的對中國實際情況不了解卻指手畫腳的主觀主義的做法:“在學校的教育中,在在職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經濟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諸如此類。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這樣一來,就在許多學生中造成了一種反常的心理,對中國問題反而無興趣,對黨的指示反而不重視,他們一心向往的,就是從先生那里學來的據(jù)說是萬古不變的教條”[2](P798-799)。在當時王明的“不要怕說教條,教條就教條”[3]的錯誤言論的導向下,教條主義一度在延安流傳起來,具體表現(xiàn)為青年知識分子以為記住個別馬列主義詞句就能成為理論家;社會科學工作者對本國的歷史和現(xiàn)狀缺乏研究,言必稱希臘;學校教員不能清楚教授知識,照本宣科等等,這些對黨風都造成了不好的影響。毛澤東強調“對于在職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學校的教育,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2](P802)。在毛澤東的號召下,全黨開始興起了一股調查研究之風,轉為對中國實際問題的研究和分析。
在理論教育中,必須堅持理論學習和自我反思并重。理論學習是進行自我反思的前提和基礎,必要的自我反思是理論學習的保證和深化。在延安整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單純地通過學習理論來反對教條主義、主觀主義顯然是不夠的,還容易陷入以一種新教條代替舊教條的錯誤中。早在1939年,劉少奇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在黨內黨外的各種斗爭中鍛煉著自己的思想,經常地總結和吸取革命實踐的經驗,檢討自己的思想是否完全適合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否完全適合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利益。在這樣的學習、反省和自我檢討中,去肅清一切不正確的思想殘余以致某些不適合于共產主義利益的最微弱的萌芽?!盵4]按照這一思想,人們不僅要能學習好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更要引導人們以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和方法來深刻進行自我反思,反省自己的不足,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時刻進行自我教育。學習馬克思主義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自我反思就是在學習的基礎上更好地服務于實踐,兩者的相結合有利于理論教育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推動黨的建設,從而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一貫秉持徹底的批判與自我批判,主張以科學的理論來啟發(fā)無產階級的自我意識。延安整風時期一個重要的方針是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它不同于以往“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所奉行的“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斗爭方式,“我們揭發(fā)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醫(yī)生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為了把人整死”[2](P827-828)。黨內的矛盾從根本上來說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對于犯錯誤的同志,應當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法教育,“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就是整頓三風的方法”。[5](P73)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毛澤東倡導全黨普遍的整風運動,通過發(fā)揚黨內民主,營造“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民主氛圍,要敢說,敢于提出問題、意見,懷著負責任的態(tài)度監(jiān)督別人、警醒自己,為黨的其他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基礎。同時,批評與自我批評不僅僅停留在黨內層面,共產黨人還把目光向外拓展,傾聽群眾的聲音,接受黨外群眾的批評與監(jiān)督。毛澤東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2](P1004)。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利益的,錯誤的一定會糾正過來,具體就是要做到“從下層總結經驗,然后再加以指導,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或者說集中起來,堅持下去”[5](P149)。根據(jù)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要求,廣大黨員以“脫褲子、割尾巴”的精神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與黨性鍛煉,全黨的世界觀得到了徹底的改造,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成為了黨內政治生活的一個優(yōu)良作風。
延安整風時期的理論教育規(guī)模龐大,從高級干部到一般黨員都參與其中,但是人員的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參差不齊,經過調查之后,中央提出要根據(jù)不同單位的實際開展學習活動,堅持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開展理論教育,堅持區(qū)別對待,分類指導。中央提倡領導干部要集中學習高深的理論,以便指導革命的運動。干部的學習內容也根據(jù)個人的不同情況對文化、時事策略、理論課程有所調整,以解決中國問題為中心和目的,要求學習中國歷史,尤其是中共黨史與現(xiàn)實的知識,還要注意時局變化。學習形式可以是報告會、討論會等已有的形式,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促進干部教育的發(fā)展。學習中如若有何問題,“解答不了的開會討論,再解決不了交與中央答復……思想有問題的、黨性有問題的人要特別加以注意,采取和他們個別談話的方法”[6]。毛澤東還認為整風主要是整高級干部,其次是中級干部,最后才是下級干部,所以,高級干部是教育的主要對象,要使普通干部和黨員圍繞在他們周圍,以此帶動全局,學習中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際運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狠抓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堅持從嚴管理,要求各級黨組織都必須貫徹好從嚴治黨的要求,將管黨治黨的責任落到實處。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準則》 和《條例》,是黨中央根據(jù)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為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環(huán)境注入的一劑強心劑??箲?zhàn)時期的延安整風運動距今已有七十余年,但是延安整風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對新形勢下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營造依然有著良好的借鑒意義。
延安整風是黨內一次系統(tǒng)的理論教育活動,在內容和方法上都為今后黨的先進性教育和先進性建設活動提供了最佳的歷史參照與啟迪。中國共產黨也是一個歷來重視學習、善于學習的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歷來重視抓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學習,這是推進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一條成功經驗。”[7]抓好全黨的學習是中國共產黨永葆先進性的秘訣之一,也是黨走在時代前列引領中國快速發(fā)展的前提條件。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把“學習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列為“三型”政黨建設目標之首,凸顯其重要性。政黨的學習不同于個人的學習,必須以制度作為保證。按照黨的十八大的會議精神要求,各地各部門以破解難題為導向,采取“雙深入”、“雙學習”的學習方法,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扎實推進學習型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建設目標的落實。其中,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是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日常要求,在此基礎上黨逐步建立了一個基本完整的黨校、干部學院教育體系,黨的干部教育學習培訓機制日臻成熟完善。此外,中央有關部門及全國許多地方也啟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自全面啟動以來,在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深入研究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重大現(xiàn)實問題,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以及人才隊伍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2011年7月1日,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講話》 中首次提出我們黨目前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存在“四大危險”,即在世情、國情、黨情發(fā)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面臨著執(zhí)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huán)境考驗,這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繁重、更為緊迫。[8]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營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態(tài),黨對貪污腐敗官員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tài)勢,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有效遏制了腐敗勢頭的蔓延。從總體上看,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了較大的改觀,顯現(xiàn)出了堅強的決心,一方面在大力對腐敗行為實施處罰,同時從單一治理向聯(lián)合治理轉變,與群眾路線、作風建設等相互補充、相互協(xié)調,合成一個動態(tài)的調整系統(tǒng)。另一方面從制度著手降低以權謀私的空間,對官員進行履職問責、削減行政審批權、改革國有企業(yè)干部人事制度等一系列行為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也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重要舉措。十八屆六中全會更是對黨員干部提出了更加細化的要求, 《準則》 與《條例》 成了今后黨內政治生態(tài)建設的一面旗幟。有制度保證的同時也要狠抓作風建設,持續(xù)開展作風建設活動,使作風建設呈現(xiàn)常態(tài)化發(fā)展,構建作風建設的“新常態(tài)”。
理論上的先進性和實踐上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最鮮明的本質特征。肩負偉大歷史使命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黨員干部自身的理論修養(yǎng)。毛澤東曾強調:“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9]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是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者和執(zhí)行者,是完成黨的各項任務的組織者,是黨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骨干。延安整風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重視對高級干部的思想改造,這在今天依然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黨員干部是與群眾最直接聯(lián)系的群體,他們的思想最直接地反映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影響著人民群眾對黨的認識,關系到黨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關系到黨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此外,在當前改革的攻堅階段,思想文化領域出現(xiàn)了諸多新情況、新問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思潮暗潮洶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不斷加強自身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永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先進性。
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這就是中國特色的“三大作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這與延安整風時期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是一脈相承的。黨員干部在開展具體工作時,要時刻牢記黨的“三大作風”,堅持把理論與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善于總結反思自身的工作不足,想人民之所想,解決人民之所需。黨的歷史證明,人民群眾認識黨、擁護黨,不僅看黨的綱領和宣言,看黨的理論、路線、綱領和方針、政策是什么,更要看黨是否有好的作風和形象,看廣大黨員是否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看黨和黨的干部是否全心全意為廣大人民謀利益。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新時期的黨風建設的關鍵就在于領導干部自身的帶頭作用,讓“官風”引領好民風,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5.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周國全,郭德宏,李明三.王明評傳[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371.
[4]劉少奇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1.
[5]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6]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420.
[7]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
[8]胡錦濤.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9]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責任編輯:張喬娜]
D264
A
1672-4445(2017)04-0032-04
2017-06-19
陸嘉慧(1993-),女,江蘇南通人,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