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記者 谷棣 ●李俊峰
民進黨和蔡英文在臺灣島內支持度的江河日下,讓國民黨大佬看到了“東山再起”的機會,曾被視作燙手山芋的國民黨主席位子,轉眼間變成炙手可熱的香餑餑。繼國民黨現(xiàn)任黨主席洪秀柱、副主席郝龍斌、前“副總統(tǒng)”吳敦義、臺北農產(chǎn)運銷公司總經(jīng)理韓國瑜之后,23日,國民黨前副主席詹啟賢也正式宣布參選,使得今年國民黨“5·20”黨主席之爭呈現(xiàn)“五強爭霸”格局,并創(chuàng)下國民黨歷史上“爭黨主席人數(shù)最多”紀錄。參選人韓國瑜打趣說,一場沉悶的黨主席選舉黑白電影,因為他的加入變成彩色,詹啟賢的加入,則把彩色電影變成3D,越來越精彩。有島內媒體預言,這次競選將成為國民黨內“本土派”和“外省派”的一次對決。接下來各位參選人將在“立院”就目前國民黨“最混沌的兩岸政策”表明立場。
詹啟賢宣布參選
詹啟賢昨日上午召開記者會,以“終結仇恨,找回臺灣最美的風景”為題發(fā)表參選聲明,前臺灣“副總統(tǒng)”蕭萬長出席力挺。在回答若擔任黨主席后會否參加2020年“大選”的問題時,詹啟賢表示“會往那方向努力”,還有3年時間,到那時若他應承擔就承擔,若要幫忙抬轎就抬轎,他不會逃避。
詹啟賢1948年出生于彰化縣員林鎮(zhèn)的醫(yī)生世家,曾任“衛(wèi)生署”署長。家族中有多位成員從政,在中南部與鄉(xiāng)紳大佬及醫(yī)界領袖擁有深厚的人脈關系。外傳前“總統(tǒng)”馬英九多位班底已投入詹啟賢競選黨主席陣營。
臺灣《中國時報》23日稱,國民黨主席選舉讓沉寂多時的百年老黨展露難得的活力與熱情,黨內高層也紛紛表態(tài)“樂見有這么多黨內同志一起要為黨承擔”,但在這背后卻有諸多“不可道與他人”的小算盤。有分析指出,國民黨主席選舉出現(xiàn)“五強爭霸”的熱鬧局面,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蔡英文民意支持度持續(xù)走低,TVBS民調中心最新民調顯示,蔡英文就職8個月滿意度只剩二成八,這使得國民黨內部特別是大佬覺得“未來有希望”,參選熱情高漲。換言之,今年能夠選上這一任國民黨主席的人,很可能成為讓國民黨“浴火重生”的關鍵人物,更將是2020年“總統(tǒng)”選舉的不二人選,臺灣東森新聞則認為,國民黨主席選舉出現(xiàn)“爆棚”局面,是黨內“反洪”勢力集中爆發(fā)的結果,很多人希望再度上演“換柱”戲碼。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所長張文生23日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這次參選人數(shù)比以往多,主要原因是國民黨內部很多人對過去的發(fā)展不滿意,一些有理想的人站出來,從之前選“總統(tǒng)”時不愿意站出來到現(xiàn)在愿意站出來,是一個重要變化。
“兩岸路線大對決”?
此次國民黨主席大戰(zhàn)也毫無懸念地再度引爆國民黨“本土派”與“外省派”對決。據(jù)香港大公網(wǎng)報道,發(fā)跡于南臺灣的吳敦義雖然宣稱“我不是所謂的本土派,所以沒有所謂本土票”,但毫無疑問是國民黨威權時代開始培養(yǎng)的“本土”精英,他記者出身,一副“打不爛”的鐵齒銅牙。從南到北,從“中央”到地方,從黨務到政務,他一路走來,距離黨主席及“總統(tǒng)”大位均僅一步之遙。此次沉浮一年后再度出山,意在依靠政治實力先攻下黨主席這個山頭,為再進一步鋪平道路。
從郝龍斌開始表達有意參選以來,臺灣坊間就不斷傳出他與吳敦義兩人很可能是“分進合擊”,預備聯(lián)合對抗洪秀柱。分析稱,郝龍斌可以在吳敦義最弱的“黃復興黨部(國民黨內以退役官兵為主的黨員組織)”,削弱洪秀柱的力量,給予吳敦義“側翼掩護”。因此,郝龍斌雖然是標標準準的外省人,但卻也有人把他列為“吳敦義的本土派”。
詹啟賢也被視為本土派的代表人物。據(jù)《聯(lián)合晚報》報道,詹啟賢能力很強,又出身醫(yī)界,與綠營人士保持一定程度良性互動。2004年“3·19”槍案后,詹啟賢擔任陳水扁的主治醫(yī)師。2000年到2005年詹啟賢接受陳水扁的邀請,出任“總統(tǒng)府國策顧問”。后來他雖然被洪秀柱欽點出任國民黨副主席,但被視為洪“為了平衡本土派”的妥協(xié)安排。去年7月臺“立法院”處理“不當黨產(chǎn)處理條例草案”,詹啟賢勸洪放棄焦土戰(zhàn)略,別再護黨產(chǎn),被島內輿論視為“本土派和黨中央唱反調”。
據(jù)《聯(lián)合報》23日報道,國民黨“立院”黨團規(guī)劃下個會期開議后,將自辦“黨主席政見發(fā)表會”,邀所有參選人發(fā)表政見,并接受黨籍“立委”質詢。國民黨團總召廖國棟表示,“立委”有權利知道未來的黨主席要把黨引去哪里,“包含黨內目前最混沌的兩岸政策、黨務革新等路線問題”,希望各位黨主席參選人先跟“立委”好好交流。
中評社稱,根據(jù)“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辦法”,如果最后確定是這5位參選,3位外省籍、2位本省籍,第一輪有人過半的可能性不高,第二輪就是拼合縱連橫。如果第二輪出線的兩人,一位外省派,一位本土派,最后勢必是兩岸路線大對決,這是極可能發(fā)生的事?!耙话阋詢砂堵肪€來區(qū)隔外省派和本土派的統(tǒng)獨光譜恐怕要重新界定了?!?/p>
島內分析人士稱,吳敦義被認為是前年“倒洪”集團中極為重要的一分子,但這并不意味著吳敦義與洪秀柱兩人的大陸政策“有重大差異”。
張文生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不管當選的是“本土派”還是“外省派”,國民黨對大陸的政策都不會有大的改變,處理兩岸關系時都會強調“九二共識”,當然具體表述會有差異,如洪秀柱主張淡化“一中各表”,吳敦義、郝龍斌提“一中各表”。
誰最有“主席相”
島內分析人士預測,雖說這次選舉有5人角逐,但最具“主席相”的還是吳敦義及洪秀柱,而這兩人從洪秀柱2015年被國民黨提名參選“總統(tǒng)”后,就因為兩岸政策理念的不同,被視為“本土派”及“統(tǒng)派”的代表性人物。
國民黨高雄市黨部副主委李玉文日前對媒體說,看似“五雄逐鹿”的黨魁選舉嚴格來講只有“吳郝”與“洪詹”兩個系統(tǒng)會進行最終對決。郝龍斌可能是吳敦義的側翼,而洪秀柱與詹啟賢則互為表里。這場選戰(zhàn)到最后將會是一場“雙打雙簧”的選戰(zhàn)。不過,最新一期《財訊》雙周刊則指出,雖然黨內反洪勢力高漲,但因郝龍斌與吳敦義整合不順利,“反洪”陣線形同破局,三人大混戰(zhàn)下,“對洪秀柱連任最有利”。
香港中評社的一篇報道則認為,以目前態(tài)勢,詹啟賢參選震撼力與戲劇性最強。詹一投入,吳敦義就不是唯一的“本土派”,而且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挺詹。詹在副主席任內曾牽線讓郭母無保、無息借了國民黨新臺幣4500萬元發(fā)薪水,郭也曾想招攬詹主持其生物技術事業(yè),郭挺詹選主席應非空穴來風。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3日稱,除了蕭萬長和郭臺銘,詹與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及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關系也很深厚,他的參選,將造成結構性的選情變化,也讓今年的黨主席選舉成為直選以來參選人數(shù)最多且激烈的一場選戰(zhàn)。
島內輿論認為,郝龍斌算是參選者中的“二線佼佼者”,是“挑動國民黨主席選舉那一根關鍵的琴弦”,但2016年參選基隆市“立委”失敗,使得他連任兩屆臺北市長的光環(huán)褪色不少。
至于過去只算藍營二三線政治人物的韓國瑜算是黑馬,最近他由于挺身出來與臺北市長柯文哲及綠營“立委”段宜康等人在媒體上論戰(zhàn),很受藍營民眾的關注與歡迎,有一些后來居上的氣勢,輿論認為,雖然他勝選概率不高,但攪局的能力卻也不缺。
國民黨需要什么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21日在高雄表示,這次國民黨黨魁選舉不應該只停留在“人”的角度,而應該去思考“怎樣的道路”才可以確保國民黨在2020年贏回執(zhí)政權。國民黨必須在短時間內拾回過去20年所遺失的黨魂黨德與價值,國民黨要告訴臺灣的百姓“到底哪一個政黨才可以結束兩岸間的敵對狀態(tài)”、“哪一個政黨才可以為兩岸創(chuàng)造真正的和平”。
“不論這場選舉接下來的發(fā)展如何,我們認為,國民黨主席選舉格局大小的焦點就在兩岸路線?!敝性u社評論稱,相對于民進黨蔡政府擁抱“兩國論”,“兩岸牌”還是國民黨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國民黨有機會贏得政權的唯一利器。評論稱,特朗普上任后,亞太出現(xiàn)新變局,特朗普以臺灣作為向中國叫板的籌碼動作不斷加大,無疑也給了國民黨凸出兩岸路線的大好機會,“藍軍新領導人要拿出大氣魄,走該走的路?!?/p>
“國民黨時下最需要的是,有領導人能統(tǒng)合黨內,能提振士氣,帶著國民黨在島內政爭中有所起色?!睆埼纳鷮Α董h(huán)球時報》記者說,5個參選人站出來也許是好事,讓黨員能有更多選擇,或許能以獨特眼光選出新的人,但不是某個人就能決定國民黨的未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