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晉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生產企業(yè)對于精密零件的使用率明顯上升,如何提高零件加工的精度、減少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便成為了零件加工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因此,本文對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對零件使用性能的影響進行初步分析,并針對如何加強機械加工表面質量,提高零件使用效果的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表面質量;零件;機械加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1.017
1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對零件使用性能造成的影響
1.1 對耐磨性的影響
在機械生產的過程中,零件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的。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可分為初期磨損階段、中期磨損階段以及后期劇烈磨損階段。零件的磨損程度是由受到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影響決定的。表面越是粗糙的零件,其摩擦力就越大,受到的磨損程度也就越高。但是,也不能完全光滑,否則潤滑油將無法附著在零件上,失去潤滑效果的零件在使用中很容易受到損傷。因此,降低零件磨損程度的方法并不是一味的提升零件的光滑程度。而是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機械零件所要承受的摩擦力進行準確計算,并根據結果選擇對于零件來說最佳的粗糙度,從而達到提高零件利用程度、減少零件磨損程度的目的。
1.2 對疲勞強度的影響
由于交變荷載的作用,金屬零件的表面或者表面直線會產生硬化層,從而出現疲勞破壞的情況。而疲勞強度直接關系到零件的表面質量問題。一般來說,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與金屬的抗疲勞能力具有較大關系。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僅會增強表面的摩擦力,還會增加表面的接觸面積,因此,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助于耐蝕性的提高。
1.3 對配合質量的影響
在間隙配合過程中,粗糙度會對配合質量造成一定影響。粗糙度越強,零件受磨損的程度就越大,間隙也會隨之增大,從而導致配合之間出現了問題,無法保證配合的性質。間隙配合中出現的過盈配合會使配合間的連接強度降低,最終導致配合質量受損。
2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的控制措施
2.1 編制合理的工作流程
為了滿足加工工件表面的質量要求,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制定相關行為規(guī)范制度,在制定工作流程的過程中,要確保工藝流程的簡短與準確。在確定基準時,盡可能使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相重合。如果無法兩項基準無法保持重合,盡可能選擇質量高的面作為基準。如果一個面上存在著兩個以上的設計基準時,可以根據各個基準在表面上的作用來進行定位,將起到主要作用的設計基準作為定位基準。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增加一些工藝上的花紋、孔洞來滿足工件表面的需要。在工件加工的過程中,盡可能一次完成,以免反復操作對工件質量造成損害。
2.2 合理的選擇切削參數是保證加工質量的關鍵
切削參數是機械加工過程中各類數據的總稱,例如:刀具的角度、切削的速度以及切削的深度等。在零件加工的過程中,要根據零件的種類及加工的尺寸來進行合理選擇,不僅可以在理論上降低加工殘留面積的高度,還可以對積屑瘤的產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由此看來,切削參數是保證零件加工質量的關鍵因素,這并不只是單一的理論認知,而是具有實踐依據的。在塑性材料的加工過程中,如果選擇較大前角的刀具,的確可以達到抑制積屑瘤產生的效果,刀具前角的增大,使刀具的切削力減小,切削產生的變形也隨之減小,縮短了刀具與切削的接觸長度,使積屑瘤無法形成。
2.3 超精密切削和低粗糙度磨削加工
所謂的超精密切削就是采用特殊的技術手段,將零件表面的粗糙度控制在一個極低的數值下的切削方法。使用這種方法的技術難點在于最后對微薄表面層的切削,由于表面層只有0.1μm,因此,在切削的過程中,對刀具鋒利程度的要求很高。除此之外,刀具還需要具備足夠的耐久度,這樣才能長期保持刀具的鋒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有金剛石可以達到上述要求。使用超精密切削加工工件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高速切削,走刀量要小,如此一來,才能使工件表面更為光滑,減少工件表面上的殘留物。
2.4 采用超精密加工、珩磨、研磨等方法作為最終工序加工
為了將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控制在一個極低的范圍之內,通常會在一般加工步驟結束后,采用超精密加工、研磨、珩磨等方法對工件進行最后的加工打磨,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將其作為工件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不僅可以減少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增加工件的使用性能,還可以減少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以免熱量過高,對零件表面造成損傷。不僅如此,使用這種技術方法來降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成本較低,還可以實現多機床同時操作,生產效率較高,因此,這種技術出現以后,受到了各大機械制造企業(yè)的青睞,在零件生產加工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以珩磨為例,珩磨就是一種對精加工的工件進行二次打磨,以求進一步降低其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在實際的工作中,要根據零件的形狀和大小,選擇將其固定在工作臺或夾具當中,固定結束后,將珩磨頭置于已加工的孔洞之中,由機床帶動珩磨頭作軸向運動,珩磨頭在壓力的作用下,可以實現對零件表面極薄層的切削。常見的研磨頭有機械加壓、氣壓以及液壓自動調節(jié)等幾種形式。由于珩磨磨頭與主軸始終保持浮動連接的狀態(tài),及時主軸的回轉出現誤差,也不會對珩磨加工造成任何影響。
由于珩磨加工技術在實際工作中,是通過主軸帶動,做軸向往復運動,因此,在珩磨加工開始以后,不能任意的更改孔的位置,必須在加工開始以前,對孔位進行確認。工件在進行珩磨的時候,珩磨頭的往復速度快,但轉速并不高,在除去表面粗糙金屬物的同時,降低了工件的熱損傷。除此之外,珩磨相對于研磨來說,珩磨屬于全自動化的加工工藝,減少了工件加工過程中對人力資源的消耗,大大的提高了加工的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3 總結
綜上所述,零件的表面質量對零件的使用性能影響很大,因此,在零件加工的過程中,要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其表面的粗糙度進行適當的處理,使其滿足零件在實際使用中的相關需求。因此,機械加工企業(yè)應該提高對零件表面質量的重視與控制,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監(jiān)督管理水平,引進國際先進的加工技術,并針對企業(yè)的自身情況進行改良,使工件的表面質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從而提高工件加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慶東.基于回歸分析方法的工件表面質量影響因素研究[J].科技資訊,2015(18).
[2]肖英軍.影響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的因素及改進措施[J].科技創(chuàng)業(yè)家,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