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燕秋
黨員干部更要重視家風建設
鄒燕秋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是涵育民風、官風的基本單位。古人還說,“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這正是打通“國”與“家”、打通“官風”與“家風”的最凝練概括。如果有好的家風,家人就是清白為官的第一道屏障;相反,如果家風敗壞的話,家人就是清白為官的第一道障礙。
腐敗官員頻頻落馬,不少案件的共同特點是“家人涉腐”。徐才厚為他人晉升,為他人謀利,直接或通過家人收受賄賂;原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局長鄭筱萸,一家三口悉數(shù)涉貪,涉案企業(yè)行賄大多與其妻子和兒子發(fā)生交易;劉志軍與其胞弟劉志祥在鐵路系統(tǒng)上演“貪腐親兄弟”。這些身居高位的腐敗分子的家風不正、貪欲叢生,就會出現(xiàn)“一人當官全家涉腐,一人落馬牽出全家”的現(xiàn)象。沒有家人正能量的供給,沒有良好家風的熏習,拜倒在誘惑面前,屈從于欲望之下,幾率就大很多。
古人云: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之愛人也以姑息。一些領導干部重視親情,可以理解,但是在親情面前喪失原則,把親情和家族利益凌駕于法律之上,利用自己的職權,主動或者被動地與家人共同進行貪污受賄等腐敗行為,等待他的,就只能是政治上身敗名裂,經濟上傾家蕩產,思想上后悔莫及。
良好家風是陽光,呵護幼樹可參天;不正家風是惡土,好種也會長歪苗。東漢尚書鄭均,年輕時兄為縣吏,常收他人禮物,苦勸無果,他就到別人家去打工。一年后,鄭均將打工所得悉數(shù)交給哥哥,并掏心掏肺地說:“物盡可復得,為吏坐臧,終身捐棄?!备绺缏牶笕鐗舫跣眩髞頂財喔鹛?,不再貪污,成為一個奉公廉潔的好官。古人在為官時能做到清正廉潔,為民謀利,今天黨員干部更應當為政清廉。
許多老一輩革命家的家風,讀來對今天的各級領導干部仍然有很重要的啟示。新中國剛成立,毛岸英和劉思齊結婚,毛澤東力改舊習,喜事簡辦,將自己1945年重慶談判時穿的大衣作為禮物送給新人,并風趣地說:你們結婚了,我很高興。可我又沒有什么東西送給你們。這件大衣送給你們倆,略表我的心意。以后岸英白天穿,晚上你們倆蓋,也算我送了禮物給思齊了。劉少奇的長女劉愛琴在讀大學時,有幾次周末要回家,自己打電話要車接。劉少奇知道后很嚴肅地告訴她:你不能再要車了,回家路遠不能走,坐電車和公共汽車不一樣嗎?陳毅在擔任上海市第一任市長期間,曾與子女“約法三章”:要求他們穿土布衣,不坐公家的小汽車,辦任何事都要嚴格按制度來。陳云任職中央紀委書記時,曾向親屬子女提出“三不準”:不準搭乘他的車,不準接觸他看的文件,不準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嚴格家規(guī)、清正家風,至今仍傳為美談。1983年,王光英籌建光大公司,有意調習仲勛女兒去工作。習仲勛聞知后,當面謝絕。他說:“別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并對女兒說,你是習仲勛的女兒,就要“夾著尾巴做人”。先賢先輩的持家之道,仍是今人學習典范。
對一個領導干部來說,“居家”正,“居官”方能正,這是“家風”對“官風”的影響;而對社會來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為官清白廉正者可以風化一方,這是“官風”對社風、民風的影響。不明事理的時候,就要聽聽長輩提點;道理已明卻一時犯糊涂,就需要順從親人規(guī)勸。沿襲家風,堂堂正正做人,必能清清白白為官?!吧w自為雖闔門恒淡泊,而安榮及子孫;為人雖歡然如可樂,而禍患生幾席也。”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只有真知深悟者才能看得出來。
不久前,李先念之女李小林回到故鄉(xiāng)紅安。在李先念故居紀念園,她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父親曾要求兒女不得經商,否則“打斷你們的腿”。時至今日,李家的4個子女沒有一個人下海。李小林說:“父親教育子女非常嚴格。他對外人比我們寬容。父親就是要求我們做普通人的工作,不要去追求當官,不能賺錢,更不需要出名,把工作做好就行了。這就是我們的家風。”在許多人看來,李先念的家風的確有些“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眾所周知,李先念不僅是一個驍勇善戰(zhàn)、功勛卓著的杰出將領,還是一位主管國家經濟工作長達26年的“大管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按他的地位和功勞,他完全可以給他的4個子女安排個好工作并將他們提拔成大官,或讓他們去下海經商準能發(fā)大財。然而,盡管他有很大權力很多機會,盡管他沒有多少時間和子女在一起,但他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不僅沒有給他們任何“關照”,甚至還規(guī)定了許多不準——不準穿背心或拖鞋坐桌吃飯、不準經商賺錢等,否則“打斷你們的腿”。實踐證明,他的子女也沒有一人下海經商的。一方面是他嚴厲的家風起了作用,一方面是他的子女們都很爭氣。
由此可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關系黨風、連著政風、影響民風。也就是說,家事連著國事,家風影響世風;家庭是樹立良好的黨風、政風、民風,傳播文明的重要陣地;廉潔的作風會帶出良好的家風,良好的家風又會促進養(yǎng)成廉潔的作風;父母是子女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子女第一課堂,好家風培養(yǎng)好公民。尤其對黨員干部來說,家風直接關聯(lián)著作風、黨風、政風、民風,家風正則作風優(yōu)、黨風清、政風正、民風淳;家風不正,就很容易滋生腐敗,就會影響到作風、黨風、政風、民風。
古人云:“齊家而后國治”“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妻廉夫禍少,子賢父心安”。對一個領導干部來說,更要如此。首先要“正心”“修身”,然后才能“齊家”,最后才可以“治國平天下”。如果自身心術不正又不“修身”“一屋不掃”,又怎能談得上“齊家”和“掃天下”呢?如果連自己及配偶、子女都管不好、管不住,根本就談不上能管好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地區(qū)了,更談不上能“治國平天下”,而是要禍害天下了!從已查處的大案要案來看,一些人之所以走上了貪腐之路甚至“全家腐”,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自身不硬、心術不正、家風不好所致??梢哉f,他們入黨從政的目的就是為了升官發(fā)財,一旦手中擁有一定的權力,就大肆為自己為親友等人謀取私利,有的是“夫妻幫”,有的是“父子兵”,更有甚者全家齊上陣,結果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和幸福家庭。
一滴水可以見太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風家教彰顯出光輝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風范,是當代黨員干部“正心”“修身”“齊家”的一面鏡子。因此,每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以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家風家教為榜樣,認真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只有不斷“正心”“修身”“齊家”,管好自己,管住子女、配偶,不利用職權謀私利,自覺擺正自己與親情、家風、黨風、政風、民風的關系,才能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
俗話說的好:“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自古以來,清官有清官的美名,庸官有庸官的末路,厲官有厲官的窮途,貪官有貪官的敗象。貪官或茍延殘喘,或人亡政息,或家破人亡,或遺臭萬年,搞得一輩人甚至數(shù)輩人都不得安生;大多數(shù)官員不貪污受賄,不作奸犯科,雖仕途平淡,或清貧為官,卻終生平安,闔家歡樂,人生幸福。
(作者單位:河南省南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