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儉
(510663 私立華聯(lián)學院 廣東 廣州)
宋代女性民事法律地位研究
李偉儉
(510663 私立華聯(lián)學院 廣東 廣州)
宋代是女性地位發(fā)展變化的轉(zhuǎn)折點,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發(fā)展階段。隨著契約關系日益在經(jīng)濟領域取得較高地位,社會各階層的法律地位均發(fā)生變化,婦女亦取得了一定的權利主體資格,法律地位較前有所提高。本文以宋代女性在婚姻、家庭、財產(chǎn)關系中的法律地位為線索,分析不同階層的女性在不同領域的法律地位,集中研究宋代女性在民事法律中的地位變化,并探析宋代女性地位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原因。
宋代;女性;民事法律關系;法律地位
女性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直到宋代為止,法律地位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婚姻方面,他們一方面擁有一定的對婚姻自主的權利;但另一方面,由于程朱理學、封建思想的束縛,喪失了許多自主權。
(一)一般女性在婚姻中的法律地位
宋代女性在初嫁時擁有一定的“擇而嫁”的權利,但與此同時,因父母包辦,媒妁干預而在婚姻上釀成悲劇的也不少,但對比起以前完全聽命于父母,已有相當程度的進步。在婚姻關系的解除方面,女性也擁有一定的自主權,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會認可。
(二)寡婦在婚姻關系中的法律地位
雖然有不少史學家認為宋代受到程朱理學的影響,格外看重婦女的貞節(jié),寡婦的再婚受到更多的限制和束縛,但是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實際并非如此。
首先,宋代法律承繼唐律,對寡婦再婚并沒有過多的限制,只是規(guī)定其須等到亡夫服喪期滿后方可改嫁。
其次,官府維護寡婦的再婚自由。女子再嫁的待遇甚至優(yōu)于男子再娶,可見家法對寡婦再嫁的支持。
(一)母權在家庭中的體現(xiàn)
中國古代社會如果一家之主的父親去世了,而母親尚在,則子孫不能分家產(chǎn)或搬外居住,寡母對子女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包括:教養(yǎng)懲戒權、主婚權和立繼權。中國古代婚姻的目的是傳宗接代,因此只要雙方的家長同意子女的結(jié)合,經(jīng)過一定的儀式,婚姻便成立了。父母的意志在法律上成為婚姻成立的要件,子女即使成年或仕宦買賣在外,婚姻大事也要由父母作主。而且父母干涉兒子媳婦的婚姻關系與夫妻生活也是合理合法,可以因兒媳不順己意而強迫兒子休妻。
(二)寡婦在家庭中的法律地位
古代,丈夫在世時,一切家產(chǎn)均由丈夫來掌管,妻子沒有獨立的權利。丈夫去世后,基于“夫妻一體”原則,妻子存在的重要意義開始被顯現(xiàn)出來。我國古代既強調(diào)男尊女卑,但同時也提倡“尊卑長幼之序”和“孝道”,宋代也是如此,寡婦作為寡母在家庭中備受尊重,掌握了很大的權力,包括:教令權、主婚權、立嗣權。
宋代寡婦在家庭事務及財產(chǎn)的管理上也有很大的決定權,但是,其一旦再嫁,對留在故夫家的子女便喪失了教令權、主婚權等民事上的權利。另外,如果寡婦上面有公婆在的話,她必須聽從公婆的教令,她在家庭中的許多權利也受到了制約。
(一)在室女的財產(chǎn)權
隨著宋代私有權觀念的深入,又出現(xiàn)了遺囑繼承形式,此形式使財產(chǎn)所有人的權利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也給遺產(chǎn)的處分帶來更大的靈活性。在宋代的遺囑繼承中,遺囑對象既有親生女兒,亦有抱養(yǎng)兒子,而從保護了女性對父家遺產(chǎn)的繼承權利。
(二)寡婦的財產(chǎn)權
宋代寡婦的財產(chǎn)有兩個來源:娘家財產(chǎn)和夫家財產(chǎn)。
1.守節(jié)寡婦對夫家財產(chǎn)的繼承權
丈夫去世后,媳婦守節(jié)不改嫁,表明她將承擔起亡夫的所有義務(支撐門戶、撫養(yǎng)子女、照料老人等),作為報償和盡義務的物質(zhì)基礎,她便可以享有繼管亡夫全部家產(chǎn)的權利。
而對夫死無子者的繼承權,宋承唐制,以律令的形式確定了寡婦承夫產(chǎn)的權利,這些規(guī)定說明在法律上,無子的寡妻可以繼承丈夫的那份財產(chǎn)。
2.改嫁寡婦對夫家財產(chǎn)的繼承權
原則上婦人改嫁無權帶走夫產(chǎn)。改嫁又可分為三種情況:攜子改嫁、無子改嫁、棄子改嫁。前者根據(jù)“子承父分”的原則,可以帶走前夫的部分財產(chǎn);后兩者的行為則表示其不再負擔前夫家庭的義務,相應地也便失去了對前夫家產(chǎn)的繼管權。但在北宋時期,無子或棄子的媳婦攜產(chǎn)改嫁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宋代婦女法律地位提高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的。一則從社會背景看,在宋代,封建租佃契約關系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勞動人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相對自由,社會地位提高,在這一社會歷史背景下,婦女作為勞動人民的一個階層,其權利擴大、法律地位提高乃是歷史之必然。二則從家庭關系看,宋代婦女財產(chǎn)繼承地位提高,尤其是享有夫亡立繼決定發(fā)言權,這正是婦女家庭地位提高的表現(xiàn),也是其法律地位提高、人身自由權較前擴大的家庭基礎。三則從婦女自身而言,在宋代,廣大勞動婦女日益深入社會各個領域從事社會性活動。她們在生產(chǎn)領域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大,所從事的勞動更具有社會意義,這才是宋代婦女權利擴大、地位提高的根本性原因。
宋代女性的法律地位,不能籠統(tǒng)地說上升了或下降了,而應在一個比較標準的前提下對之進行評價,將其放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去評價,我們只能說,宋代是女性地位的轉(zhuǎn)變時代,在宋之前,婦女地位上升到了一個極大的高度,至宋后,婦女地位逐漸下降,而宋代,則是一個過渡、轉(zhuǎn)折。
所以說,宋代是一個轉(zhuǎn)變的時代,過渡的時代,承上啟下的時代,新舊觀念斗爭、并存、交替、發(fā)展的時代,也是一個對婦女自身思想有極大沖擊的時代,不像前代或后代有一個規(guī)律可循,宋代使得女性有了思想的刺激,有了爭取新生活的理論前提,是一個思想上有沖突、有抉擇的時代,也是一個社會人士對女性地位有困惑、有爭論的時代。
[1]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
[2]朱海琳,陳旭.《宋代為人母的民事法律地位》[J].中國女子學院報,2008年4月第20卷第2期.
[3]宋東俠.《宋代厚嫁述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3月第31卷第2期.
[4]林紅.《論宋代孀婦的法律地位》[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6月第9卷第2期.
[5]付海妮.《近十余年來宋代女性史研究探述》[J].貴州文史叢刊,2005年第4期.
[6]李智萍.《宋代宗女婚姻論略》[J].殷都學刊,2004年第3期.
[7]郭麗冰.《從〈夷堅志〉看宋代女性的婚姻生活》[J].中共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6月第3期.
[8]苗玉勤.《試論宋代女性的地位及其社會作用》[J].鄭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
[9]趙連穩(wěn).《宋代婦女女性意識的覺醒》[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4年12月第16卷第6期.
李偉儉,私立華聯(lián)學院法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