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瑩
同心掬得滿庭芳
■文/黃 瑩
縱觀古今,我國各民族在歷經(jīng)數(shù)千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漸形成了共生互補的格局,孕育了團結友愛的寶貴傳統(tǒng)。中華民族各族兒女共同開拓建設著祖國的大好山河,創(chuàng)造出瑰麗璀璨的中華文化,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各民族團結友愛,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榮富強的生命源泉。在戰(zhàn)火紛飛的近代中國史上,中華民族各族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筑起抵御外侮的血肉長城,捍衛(wèi)著祖國的尊嚴,奪得了革命戰(zhàn)爭最后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黨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民族政策,形成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qū)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基本原則,涵蓋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完整的民族政策體系。各族兒女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心連心、手牽手,互幫互助,繁榮共進。
一個家庭不團結,可能親人反目;一個民族不團結,可能一盤散沙;一個國家不團結,可能分崩離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工作重在交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維護民族團結、國家統(tǒng)一。正所謂“同心掬得滿庭芳”,只有凝聚中華民族各族兒女的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的國家才能越來越強大,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才能百花齊放、芬芳滿庭。
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典范,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更是從成立伊始便堅持弘揚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tǒng),認真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入領會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把握新形勢下民族問題、民族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扎實做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凝聚全區(qū)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熱愛我們的偉大祖國、熱愛我們的美麗家鄉(xiāng),同心協(xié)力共同建設富裕繁榮的內(nèi)蒙古,更與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共同拼搏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