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延巍,劉婷,伍建林,等
核醫(yī)學、醫(yī)學影像學
磁敏感加權成像評價正常人大腦灰質(zhì)核團鐵含量
苗延巍,劉婷,伍建林,等
目的:應用磁敏感加權成像(SWI)技術相對定量分析不同年齡段的正常人腦深部灰質(zhì)核團(包括黑質(zhì)、紅核、蒼白球、殼核、尾狀核)的腦鐵含量的變化規(guī)律。方法:將171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齡分為5組: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行頭部SWI掃描并測量黑質(zhì)、紅核、蒼白球、殼、尾狀核頭部的SWI信號值,分析各部位SWI信號值隨年齡的變化規(guī)律。結果:不同年齡階段所測量得到的尾狀核頭、殼核、蒼白球、黑質(zhì)、紅核SWI信號值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并按一定規(guī)律變化。尾狀核、蒼白球SWI信號值于20~39歲變化基本平穩(wěn),于40歲后隨年齡的增長諸深部灰質(zhì)核團 SWI信號值快速下降(以紅核及殼核為著)。黑質(zhì)、紅核、殼核、尾狀核頭SWI信號值均與年齡呈明顯負相關(r黑質(zhì)= – 0.759,r紅核= – 0.875,r殼核= – 0.880,r尾狀核頭= – 0.524,P<0.001);蒼白球SWI信號值與年齡存在弱相關(r= – 0.211,P=0.042)。結論:SWI信號值可以反映腦鐵分布區(qū)域性和隨年齡變化的規(guī)律。
腦;鐵;磁共振成像
來源出版物: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9,25(3):377-379
入選年份:2014
64排螺旋CT自動管電流調(diào)節(jié)技術降低兒童胸部掃描劑量的應用研究
張祺豐,彭蕓,李劍穎,等
摘要:目的:應用64排螺旋CT自動管電流調(diào)節(jié)技術對重癥肺部感染的患兒進行胸部掃描,探尋兒童胸部 CT低劑量掃描的臨床可行性。方法:選取26例臨床治療前后需進行胸部 CT檢查對比的重癥肺部感染的患兒(中位年齡3.2歲),治療前(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固定管電流技術:120~200 mA,治療后(試驗組)應用Z軸自動管電流調(diào)節(jié)技術:預設噪聲指數(shù)根據(jù)年齡段設置范圍為8~12 HU。分別記錄CT劑量指數(shù)(CTDIvol)。對圖像質(zhì)量采用5分制進行評估,并用Kappa檢驗評價觀察者間的一致性。結果:對照組和試驗組的CTDIvol分別為(7.13±1.55)mGy 和(2.59±1.06)mGy,試驗組CTDIvol比對照組降低了63.60%。試驗組和對照組平均圖像診斷接受率評分分別為3.18和4.60,所有圖像均符合臨床診斷要求,觀察者間的評估具有一致性。結論:在獲得穩(wěn)定圖像質(zhì)量的前提下,兒童胸部64排螺旋CT自動管電流調(diào)節(jié)技術掃描可有效減低射線劑量。
關鍵詞:噪聲指數(shù);兒童;胸部;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來源出版物: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9,25(9):1591-1594
入選年份:2014
腫瘤MR全身彌散加權成像與PET成像初步對比
康厚藝,張偉國,金榕兵,等
摘要:目的:通過與PET成像比較,探討MR全身彌散加權成像(WB-DWI)在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1.5T MR對22例臨床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并已完成PET檢查的患者行WB-DWI掃描,比較兩種成像方法對病變顯示的差異以及病變的ADC值與SUV值相關性。結果:WB-DWI所見病灶數(shù)目多于PET檢查,兩種方法檢出的肺、縱隔及腹部病灶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WB-DWI檢出骨的病灶數(shù)多于 PET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種方法檢出病灶的部位大多數(shù)一致。病變的ADC值與SUV值無相關性。結論:與 PET成像相比較,WB-DWI顯示的腫瘤病灶數(shù)量較多,對成人轉移性骨腫瘤的顯示敏感性高于PET,可作為腫瘤全身篩查的一種補充方法。
關鍵詞:磁共振成像;彌散加權成像;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攝影;腫瘤
來源出版物: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26(4):748-751
入選年份:2014
主動脈夾層的臨床病理特點及CT診斷
印隆林,楊志剛,陳加源,等
摘要:MSCT已成為主動脈夾層診斷及隨訪的重要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本文對主動脈夾層的臨床病理特點及CT診斷進展予以綜述。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病理學;診斷;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來源出版物: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0,26(7):1373-1375
入選年份:2014
灰階超聲、彈性成像及二者聯(lián)合應用鑒別診斷甲狀腺腫塊
陳林,陳悅,詹嘉,等
摘要:目的:探討灰階超聲和彈性成像及二者聯(lián)合應用對良、惡性甲狀腺腫塊的鑒別診斷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73例甲狀腺腫塊患者共97個病灶的術前灰階超聲和超聲彈性成像特征,將腫塊分為良性、可能良性、不能確定、可能惡性和惡性5級,分別與病理結果進行對照,應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評價灰階超聲、超聲彈性成像和兩者聯(lián)合應用的診斷效果。結果:超聲彈性成像診斷甲狀腺腫塊ROC曲線下面積(0.81)小于灰階超聲(0.89,P<0.01),而兩者聯(lián)合診斷甲狀腺腫塊ROC曲線下面積(0.95)大于單獨灰階超聲(2.51,P<0.05)及超聲彈性成像(4.43,P<0.01)。結論:超聲彈性成像有助于灰階超聲對良、惡性甲狀腺腫塊的鑒別診斷,二者聯(lián)合應用可明顯提高甲狀腺癌的診斷準確性。
關鍵詞:超聲檢查;彈性成像技術;甲狀腺腫瘤
來源出版物: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1,27(2):291-294
入選年份:2014
二維斑點追蹤檢測心肌跨壁應變梯度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應用
馬春燕,李楠,劉爽,等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二維斑點追蹤超聲心動圖(STE)檢測心肌跨壁應變梯度(TMSG)識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準確性。方法:對58例首次NSTEMI患者(冠狀動脈造影前)和50名健康成年人行STE檢查,分別測量心內(nèi)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徑向、圓周應變及跨壁應變梯度,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梗死心肌心內(nèi)膜下心肌的徑向和圓周應變均低于正常心?。≒<0.001),跨壁梯度顯著減?。≒<0.001)。應用TMSG-RS預測梗死心肌的ROC曲線下面積最大(AUC= 0.87,P<0.001),以 TMSG-RS≤–7.24%為界值,診斷 NSTEMI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分別為89.30%和80.40%。結論:NSTEMI時梗死心肌的跨壁應變梯度顯著減小;STE可通過檢測心肌TMSG-RS準確識別梗死心肌。
關鍵詞:斑點追蹤技術;心肌跨壁應變梯度;心肌梗死
來源出版物: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29(2):217-220
入選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