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切莫刻意追名逐利
本刊評論員
名與利,是把雙刃劍。名利之心人皆有之,關鍵是如何對待名和利。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通過正常努力而獲得名和利,乃是人之常情,無可非議,可謂“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但也有不顧影響,不思危害,刻意地追求名利,結果適得其反。兩種不同做法,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想觀念和社會價值觀。因此,我們應當以平常心對待名和利,決不可刻意追名逐利。
最近讀書,東漢有位名叫法真的大儒,生于官宦之家,卻天生淡泊名利,曾被漢順帝四次征召出仕,均堅辭不受。他的朋友郭正評價他:“逃名而名找隨,避名而名找追,可謂百世之師者矣!”名很奇妙,越是忘名者,越會有名;越是逃名者,越會留名;越是避名者,越會得名。焦裕祿是這樣,楊善洲是這樣,還有許多黨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都是這樣。名和利,是十分誘人的東西,是淡泊名利,還是追名逐利,直接考驗著每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然而,在名和利面前不可能都是強者。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掀起了“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反腐風暴,從黨政機關、解放軍部隊和武警部隊抓獲一大批私欲膨脹,沉溺于追逐名利,利用手中權力,買官賣官、行賄受賄、貪污公款、腐化墮落的腐敗分子。他們當中有中央委員,有省部級領導干部,有司、廳、處級黨員干部。這些黨員領導干部被解職的被解職,被判刑的被判刑,有的甚至被判死刑,下場都十分悲慘!這正是“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碧骄看笮「瘮》肿臃缸锏母?,除制度設計的漏洞、監(jiān)督約束的缺失之外,與其名利思想重、價值觀崩塌、底線失守,不無關系。
當今時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高歌猛進,社會財富不斷積累,處處充滿著名和利的誘惑,時時處處考驗著每個黨員干部特別是掌握權力的領導干部,總有人沉溺于追名逐利,醉心于沽名釣譽,迷信干得好不如說得好,更有甚者表面上不犯錯誤,不作為,但就是不放棄名和利的任何機會,都把追名逐利放在優(yōu)先考慮,從此以往,只會失去人心,招致不滿。應當明白,每個共產(chǎn)黨員都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份子,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應當拿出“茍利國家生死以”的勇氣,心懷“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的胸襟,不刻意求名追利。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得到人民擁護和愛戴,我們政府才能取信于民。
名者,名聲之謂也。好名聲并非天賜,全靠自己努力奮斗。只有為天下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人,人民才能不忘記你。不想修身,不愿吃苦,不甘為百姓辦事而想得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利者,利多乃是身外之物。古人說得好:“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三尺;見素簡樸,少私寡欲。”因此,每個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想得深,看得遠,切莫刻意追名逐利。只有這樣,我們黨才能帶領廣大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潘孝猛 執(zhí)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