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美麗,鄭 平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文化館
加強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對策分析
常美麗,鄭 平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文化館
為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需求,國家和政府要大力扶持文化團隊在基層的建設,為人民群眾做好引導和服務。但目前文化隊伍的建設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完善和提升,下面就存在的隊伍建設的意義、問題、怎樣解決問題進行一些簡單的闡述和探討。
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價值觀
為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需求,國家和政府要大力扶持文化團隊在基層的建設,為人民群眾做好引導和服務。但目前文化隊伍的建設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完善和提升,下面就存在的隊伍建設的意義、問題、怎樣解決問題進行一些簡單的闡述和探討。
(一)展開群眾文化的隊伍建設有利于提升個人素質
抓好群眾的文化建設是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我國領導人也一直致力于群眾文化的提升,從領導人推出的“八榮八恥”、“中國夢”等號召不難看出,我國對提升群眾文化的重視程度。群眾文化得到提高,人民的精神得到洗禮,傳遞更多的正能量,遠離不道德的腐朽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情操的陶冶。所以,推動群眾文化,適應社會發(fā)展,提升個人文化素質,改善群眾對美的追求,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展開群眾文化的隊伍建設有利于發(fā)揚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光輝的歷史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文化的多樣性有如天上的繁星,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具有其文化的個性。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讓我們傳承了古人文化積淀,各種文化也聞名于世,比如儒釋道、各種傳統(tǒng)文化和典籍,《論語》、《易經(jīng)》、《孫子兵法》等不勝枚舉的精神食糧,還有很多讓人嘆為觀止的民間技藝。所以豐富群眾文化,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揚、讓國民增強民族自豪感、促進我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1]。
(三)展開群眾文化的隊伍建設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群眾之間的交流要通過文化,文化的展示是異彩紛呈的,每個人對文化的興趣點和展示方式都不同,人與人之間會擦除思想上的火花,產(chǎn)生在精神層面的交流,群眾之間通過文化增加了互動,學會欣賞個人魅力,尊重他人的文化追求,互相幫助實現(xiàn)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有利于群眾隊伍的團結和形成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能更好的推動社會進步和利于社會的安定。
(一)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無人重視
由于我國新中國成立時間較短,人們思想文化還受幾千年封建社會遺留的思想模式束縛很大,群眾本身缺乏對思想文化突破的勇氣和獨立自主的主人翁意識。群眾缺乏對文化學習的自主性,大多群眾需要文化隊伍得引領。另外也由于新中國的成立還不到一個世紀,國家初步的經(jīng)濟建設沒有全部完成,大部分重心還要放在物質基礎和社會經(jīng)濟的建設上,從而導致國家政府及社區(qū)等基層部門在群眾文化的隊伍建設上達不到足夠的重視,政府在文化宣傳上的力度也比較薄弱,沒有讓文化與群眾更好地連接,耽誤了群眾學習文化的機遇,導致群眾文化隊伍無法真正發(fā)揮其帶動群眾提升文化素質的目的[2]。
(二)群眾整體文化素質不高
由于我國歷史遺留問題,之前錯誤的教育方向,文化大革命給群眾文化的破壞程度很大,人們在文化吸收最關鍵的學生時代,受到的大部分是應試教育,近幾年才剛剛展開素質教育等原因,導致群眾文化起點很低。又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干預,二胎政策剛剛開放,年輕人肩負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把物質生存作為主要生活目標,無暇顧及自身文化的提升。群眾文化的隊伍偏于老齡化,隊伍結構老年人居多,導致吸收理解掌握文化知識的水平有限,學習的速度的相對緩慢。不管是群眾還是文化隊伍的領導都有這些問題的存在。
(三)活動形式單一
目前我國文化隊伍的宣傳活動等大多是由當?shù)卣撠熍e辦和開展,一般活動大多數(shù)是以歌舞演出的形式展示。缺乏文化宣傳形式的多樣性,群眾文化的服務管理部門水平相對落后,文化活動的管理也不夠規(guī)范。很多政府發(fā)放的娛樂設施在管理中心成為擺設,文化活動不被重視成了形同虛設的項目。另一方面群眾隊伍組織活動的頻率也很低。
(一)提高隊伍管理者的綜合文化素質,培養(yǎng)組織者的創(chuàng)新思維
文化隊伍的管理者也是豐富群眾文化的組織者、服務者。想要更好地提升群眾文化水平,首先要加強自身的文化內(nèi)涵,起到帶頭作用。
(二)調(diào)動群眾學習文化積極性,多多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民間藝人
管理者要走入基層,深入群眾中間,了解群眾對于文化的訴求,清楚大眾感興趣的文化點。組織更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活動,增強文化活動的實操性、群眾參與性。當?shù)夭块T要尊重民間藝人,提高公眾知名度,擴大其在當?shù)氐挠绊懥蜕鐣匚弧?/p>
(三)規(guī)范隊伍建設的管理體制,豐富文化活動形式
建立一個完善的文化傳播機制,合理配備領導及工作人員崗位,明確各層級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職能。組織人員工作內(nèi)容不要紙上談兵,重心放在組織各種群眾互動性強的文化活動,多多開發(fā)文化活動的豐富形式,除了文化演出的形式,還可以以社區(qū)廣場為中心,展開群眾特長交流,定期舉行歌唱比賽、書法、繪畫、口才演講辯論賽、小品演出、手工藝品、朗誦品讀等不同主題的文化活動。
目前我國對群眾文化教育的開放程度和重視程度都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人民大眾也應該珍惜把握好時代給我們相對多的自由,把生命更多的投入在自我文化提升上,加入群眾文化的隊伍中,國家機關和政府基層大力配合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組織好文化隊伍的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推波助瀾。
[1]徐自立,譚元敏.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武漢市為例[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1): 74-77.
[2]錢玉新,吳粉,梁睿.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推動文化發(fā)展繁榮[J].人文天下,2015,(08):28-32.
常美麗(1981-),女,漢族,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人,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文化館副館長,二級演員,從事群眾文化管理研究;
鄭平(1982-),男,漢族,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人,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紡織街道辦事處文化站站長,二級演員,從事群眾文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