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日古楞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淺談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和民族音樂的有機融合
斯日古楞
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作為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從古至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民族音樂寶藏,視唱練耳屬于高等音樂學校教育當中的基礎學科,它是學生們音樂學習生涯的根本。對于現(xiàn)在的視唱練耳教學和本民族音樂發(fā)展,如果將它們充分的結合在一起,將會產(chǎn)生一個互利共贏的局面。本文從實踐教學入手,重點分析了視唱練耳和我們國家民族音樂結合的重要意義,并且對于這種結合該如何進行做了初步的分析。
高校教學;視唱練耳;民族音樂;有機融合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的民族民間音樂,其實在人類誕生之初就已經(jīng)有了萌芽,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征。對于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傳承以及發(fā)展本民族的音樂,是所有的教師和學生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作為音樂專業(yè)學習的基礎學科,視唱練耳對所有的音樂學習都起著極為重要的基礎作用。從它們在音樂教學的地位和意義這兩方面的視角來分析,二者的有機融合不僅可行而且還是極為必要的,它們將會是一個互利共贏的結果。
(一)對于民族音樂的發(fā)展
作為古老文明一脈的中華民族在上千年間的生活與勞動中所形成的音樂,我們稱其為“民族民間音樂”,它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的在審美方面的種種,包括精神、習慣、性格等,它是所有中華子孫情感交流的紐帶[1]。與此同時,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音樂不分國界,我們的民族音樂也是全世界音樂家庭的重要成分,但我們民族民間音樂卻沒有很好地傳承和發(fā)展,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是高校音樂的教育,作為民族民間音樂的主要傳承媒介,卻一直沒受到廣泛的高度重視。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的專業(yè)音樂學習,不管是理論還是技能,都是把西方音樂作為主要,二是伴隨著多元化的文化發(fā)展,后現(xiàn)代音樂以及流行音樂占據(jù)了學生們的更多空間,相對而言,民族音樂得不到重視,體現(xiàn)不出自身的魅力,很難讓學生們產(chǎn)生興趣。對于這種情況,身為高校音樂教學的視唱練耳教師,需要把民族民間音樂廣泛的融入視唱練耳的教學中去,讓學生和本民族音樂近距離接觸,感受民族音樂的動人魅力,讓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音樂素養(yǎng),還進一步促進了我們民族音樂的傳播[2]。
(二)豐富視唱練耳教學的內容
對于現(xiàn)在的高校視唱練耳教材,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西方音樂占了整個教學的絕大部分,反觀本民族音樂卻所占極少,在此,我們不能否定西方音樂所具有的經(jīng)典性,西方音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為此學習西方音樂有其必要性,但絕不能讓它成為教學內容的所有,正是由于我們長期的片面觀念,所以才導致本民族的音樂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和應用,為此,將民族音樂引進到視唱練耳訓練中,既可以極大地豐富教學的內容,也能夠讓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大幅度提升,此種做法可謂一舉兩得。
(一)教學內容上正確把握
雖然當前的視唱練耳的教材以西洋作品最多,但教師適當?shù)卦诮滩闹腥谌朊褡逡魳芬彩侵档锰岢腫3]。教師應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實踐教學中,應突出民族音樂調性的一些常用音程訓練,加強五聲、七聲等調試范圍內度數(shù)的之間的聯(lián)系,以此讓學生們在民族音樂上有形式和感覺上的把握。這些同類素材有很多,每個地區(qū)的民族音樂都有著各自對音程的喜好,這在客觀上使民族音樂多樣化。把具體的民族音樂引進,這種邊唱邊感受的學習效果是普通的視唱練耳訓練所無法比擬的。簡單來說,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讓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真正做到理解把握,讓枯燥的學習變的興趣盎然,這也是對民族音樂的一種積極傳承。
(二)營造好的氣氛環(huán)境
一般來說,視唱練耳都是在教室中訓練的,而鋼琴作為唯一的教學用具。在盛行應用多媒體來教學的現(xiàn)在,普通教室以及單一教具已無法滿足當今的實際需要。尤其是在民族音樂融入進來之后,某些旋律只能用相應的民族樂器才能體現(xiàn)其獨特的魅力。很難想象用鋼琴去演奏馬頭琴等樂器的樂曲是怎樣的效果。因此,我們就應改變當前的視唱練耳訓練設施,一是通過各種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讓音樂與之共鳴;二是引入電腦中的少數(shù)民族音樂系統(tǒng),通過選擇原有的樂器使之播放,以此提高學生們對于我們本民族音樂的認識;三是將民族音樂按聲樂和器樂來劃分,聲樂和器樂分別選擇與其相對應的專業(yè)學生來演奏,以這種形式來加深民族音樂對學生們的影響。
(三)課后的拓展延伸
視唱練耳教學主要模式就是課上演唱,課下對學生們布置作業(yè),然后下一次課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查,這樣會導致學生們產(chǎn)生約束感,不利于他們學習音樂,不利于他們進行視唱練耳訓練,為此要想讓視唱練耳真正的被學生們所喜愛,就要從學生們的興趣出發(fā),而引入民族音樂就是很好的方式,對于當前的教材內容大多是西方音樂的現(xiàn)象,教師們可以讓學生就喜歡的民族音樂進行資料收集再創(chuàng)作,這將是一個學習了解本民族音樂的活動,它將提高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學習音樂。教師們對于學生們的成果也要細心保存,可以作為考試評定的參考,而且還可以對其系統(tǒng)整理,與其他學校進行資源共享,以此達到相互促進的目的。
我們的民族音樂是燦爛文明的重要部分,在多元化的今天,民族音樂的傳承遇到了嚴峻的考驗,身為中華子孫,特別是所有從事音樂教學和學習的師生們,都應該將傳承民族音樂作為自己的使命和義務。對于高校音樂教學,將民族音樂與視唱練耳進行融合,這不僅讓視唱練耳內容得到豐富,還讓我們的民族音樂通過新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而學生們也會因此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yǎng),并將我們國家的音樂事業(yè)推向新的高度。
[1]馬明霞.高校視唱練耳教學和民族音樂的有機結合[J].大舞臺,2012,4(06):220-221.
[2]邢楠楠.關于高校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多元化的研究[J].藝術教育,2014,2(10):120-121.
[3]張宏,王楊.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互動學習[J].音樂時空,2016,4(05):132-133.
斯日古楞(1986-),男,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人,本科學歷,內蒙古民族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教師,從事視唱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