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世茂外灘陽光幼兒園 朱 娟
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游戲材料的拓展
南京市世茂外灘陽光幼兒園 朱 娟
當下幼兒園體育活動材料可謂是千變萬化、層出不窮,有玩具廠家生產的、成人自制的、利用廢舊材料生成的……教師們使出渾身解數來收集、制作游戲材料以滿足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需求。然而,看似眾多的游戲材料中有多少來源于幼兒自身的發(fā)現,又有多少是真正關注到幼兒需求且能有效拓展幼兒的能力?
在準備戶外體育游戲材料時,教師多從實用的視角出發(fā),較為關注材料的耐用性、美觀性和安全性,因此在選擇材料時更青睞色彩鮮艷、造型光滑、牢固穩(wěn)定的成品,忽視了活動過程中幼兒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新。一些幼兒園的戶外體育活動存在以下現象:器械的種類與數量有限,形式單一,材料貧乏,使得該類活動常常流于形式,活動僅停留在計劃上,幼兒活動時偏向于小型器械的擺弄,實際活動時間及質量均得不到保證。
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重要組織形式?!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的主動參與?!笨梢?,提供豐富適宜的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體育運動、鍛煉身體的重要因素,它既是教師目標的具體體現,也是幼兒與教師、同伴、環(huán)境互動的中介。在戶外體育活動時,即便面對同一種游戲材料,幼兒也會有不同的認知,產生不同的玩法,教師應多鼓勵幼兒探索、拓展活動材料的使用方法,讓每個幼兒獲得成功、快樂與發(fā)展。以下就是我園的一些具體做法:
材料的合理投放和運用是幼兒喜歡并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之一。因此,教師可以發(fā)動家長協作收集游戲材料,根據實際情況利用一些廢舊材料與自然界中的實物,對其進行適當加工,如進行消毒、裝飾美化等,豐富幼兒進行各種動作練習的器械。
案例1:百變小鞋盒
為了豐富娃娃家的游戲材料,小朋友從家中收集了大小不一的鞋盒來幼兒園。晨間活動時,鵬鵬拿了兩個小鞋盒,一邊玩一邊大聲喊著:“我要開始跳山啦,一、二、三,我快要沖到山對面啦!”原來,鵬鵬用鞋盒當作山,正在全身心地投入跳山比賽。旁邊的小小看到此景,也跑回教室拿出鞋盒,由此我受到啟發(fā),既然孩子們眼中的鞋盒可以變成小山來跳,為何不能用來開展體育游戲呢?在和孩子商量后,大家一起把鞋盒拿到操場上自由地玩起來。他們有的把鞋盒豎放著跳,有的橫放著跳,有的一個間隔一個跳,也有的攜起手來共同跳……晨間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玩得意猶未盡。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因為幼兒的興趣,普通的鞋盒變成了戶外體育活動時的游戲材料,幼兒對活動的投入程度依賴于游戲材料的支持,他們需要的材料不一定是高檔的成品材料,只要教師善于觀察,做個有心人,捕捉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即興選擇適宜的材料和活動內容,幼兒便能樂在其中。
幼兒戶外體育活動中,教師要及時關注幼兒,順應幼兒的需求提供材料,鼓勵幼兒探索,生成多層次游戲活動。
案例2:好玩的墊子
游戲時間剛開始一會兒,豆豆便跑來告狀:“老師,皮皮把娃娃家的墊子頂拆掉了?!薄捌ては矚g玩墊子是嗎?那把娃娃家的墊子頂裝回去,老師有許多墊子,等我拿出來,一起到外面去玩,好嗎?”皮皮聽話地點點頭。
第二天戶外運動時間,我把班上小倉庫里的墊子拿出來,孩子們每人領了一個墊子便跑到外面玩起來。君君小心翼翼地把墊子放在地上,從上面跳過去;小青坐在墊子上,用腳尖慢慢旋轉身體;嘉禾把墊子放在小木樁上,助跑跨跳過去;秋子和雯雯把墊子拼起來,在上面學小蝸牛爬行;可兒把墊子頂在頭上,在操場上盡情撒歡……初次嘗試后,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了新的玩法,兩人面對面將墊子變成“飛碟”,你拋我接,玩得不亦樂乎;墊子拼成大床,女孩子們玩累了便躺在上面聊天;墊子間隔排成“梅花樁”,男孩子小心地跨越;墊子和木樁組合,搭成野炊的營地……小小的墊子在孩子們手中不斷變幻著,不僅激起他們游戲的興趣和繼續(xù)探索的愿望,同時也發(fā)展了他們的基本運動技能。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蓖鎵|子活動本是因為皮皮淘氣拆掉娃娃家的墊子屋頂引發(fā)的,若這位教師當時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到孩子將墊子拆除就批評制止,這樣一個因為墊子而引發(fā)的精彩活動就無法開展。為幼兒提供需要的材料,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鼓勵他們在探索中拓展材料的使用,就會生成多層次的精彩游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發(fā)展都是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過程,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即便是同一年齡段的幼兒之間發(fā)展速度和水平也會存在差異。作為教師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fā)展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fā)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fā)展“階梯”。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同樣由于每個孩子的發(fā)展水平不一樣,他們在動作發(fā)展、力量以及耐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根據這些差異,教師應考慮材料的投放量與使用方式,使游戲有不同的難度,讓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選擇符合自身運動水平的活動方式,這將保證每個幼兒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
案例3:高空跳
在體育活動“高空跳”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從高樹樁上往下跳,剛開始組織這個活動時,教師只按要求設置了適合大班幼兒練習跳的木樁,對幼兒運動能力的個體差異沒有進行細致考慮,結果在活動中發(fā)現有少部分幼兒多次嘗試都不敢從高處跳下來,甚至班上最矮的青青站在木樁上因為恐懼而大哭起來,這樣的體驗讓這少部分的幼兒產生了垂頭喪氣的情緒和畏難的心理。這時候,教師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調整木樁的高度,換成四種遞進式高度的木樁,導入闖關的游戲情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要挑戰(zhàn)的高度,能力強的孩子直接挑戰(zhàn)最高的木樁,能力弱的孩子從最矮的木樁練起,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孩子們都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指南》中指出:“兒童是獨立的、發(fā)展著的個體,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兒童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與價值,更好地獲得發(fā)展?!彪y度不一的運動材料可以充分滿足幼兒好動、好奇、喜歡換花樣玩耍的心理,有利于幼兒的主動探索與發(fā)展。因此,我們在“幼兒園拓展性戶外體育活動”這一課題研究中,會尊重幼兒發(fā)展的個體差異,設置難度不一的游戲材料,讓幼兒獲得更多的自由、自主、自動進行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好玩、要玩、想玩、會玩中,變“被動體育”為“主動體育、快樂體育”,在富有挑戰(zhàn)性的戶外體育活動中獲得快樂、成功的體驗。
《指南》中明確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如果活動材料能具有可變性,那么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與玩法就會增加。如:跳圈、走梅花樁等,當幼兒玩了幾次后,他們會改變材料的用途,把兩只手臂和頭伸入圈內當成小烏龜。幼兒還會把梅花樁重新組合,使之呈現出新的活動方式,可變的材料既提高了活動的難度,又能重新激起幼兒玩的興趣和再探索的愿望,更能促進多種動作的發(fā)展。
戶外體育活動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充分挖掘活動形式,豐富游戲材料,探索一物多玩的方法,從而合理、有效地組織幼兒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更好地發(fā)揮體育活動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