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鵬
秋游秋風嶺
◎鄧小鵬
從夏天開始,朋友在微信群里一次次翻曬秋風嶺,一個陌生的名字漸漸在我腦海里詩意起來。深秋,朋友終于發(fā)出了邀請。
清晨,舜皇山的雨點糾纏不止。我步行,它們在傘上蹦跳;我坐車,它們在窗外飄飛。雨點比我更興奮——一群快樂的小精靈!
車停秋風嶺腳下,雨點也停止了腳步。山霧徐徐揭開帷幕,展現(xiàn)出群雕似的山峰。陽光露出樸實的微笑,給我們一個熱情的擁抱,然后牽手為我們向導。幾塊小田稻穗黃透,生怕一進倉,季節(jié)就會溜進寒冬。古屋飛檐翹首,打探山外消息;大黃狗叫聲越來越弱,越來越親切,在主人的吆喝下,豎起尾巴友善地搖晃;幼童緊貼墻根,烏黑的眼珠閃爍著驚奇。山民相遇,以家常的口吻問好;屋前路過,挽留的話語如山風般真切自然。
山泉從石縫間冒出來,緩緩流入石池。時光和流水將石槽磨深,陽光和空氣融化在水里清澈透亮。古樹之根,裸露出歲月的滄桑,咬住山石不松口,任憑風吹雨打,信念不動,身軀參天,枝繁葉茂,呵護一方水土。石級陡峭曲折,從歷史深處伸向山外,探索的腳步將它踏得明鏡般光滑,滑得我們一不小心就會跌進一段神話傳說或是一首童謠山歌,無力自拔。古井,像一壇塵封已久的佳釀,等待山外來客品味山村過往;古木、古道像一頁封面,將山村裝訂成一部古籍,等待今天品讀山村遺風。
山腰間,野柿子算盤珠似的成串,夕陽般成色,咬一口,滿嘴童年的甜澀。毛栗籽散落滿坡,成了山鼠的余糧,我們的零食。山蒼籽無人采摘,由青變黑,我們在品嘗麻辣芳香余味時,與風中的枝葉一同搖頭嘆惜。竹海密不透風,拒絕陽光,拒絕鳥的翅膀,不拒絕我們的贊賞。人造林從山頂延至山腳,打造出山村新時代的名片,希望在一天天茁壯。楓葉舉著火紅的季節(jié),一路為我們搖旗吶喊,引向峰頂。我們雖然游興未盡,可是時已過午,只能和修到山腰的盤山公路一樣,夢里向山頂張望。
呵,秋風嶺——一座森林的寶庫,在秋風中熟透,誰游誰都醉!
鄧小鵬,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湖南省永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有詩歌、散文發(fā)表于《星星詩刊》《散文詩》等報刊,《晚酌》獲“顧村杯”民間詩歌大賽三等獎,《過年紀事》被編入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的《記住鄉(xiāng)愁——追尋即將消逝的年俗》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