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恩萍
(肇慶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共賞世界文學作品 重視文學教誨功能
——“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綜述
唐恩萍
(肇慶學院 外國語學院,廣東 肇慶 526061)
“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主要包括主旨發(fā)言、分組討論和大會總結三部分。本文對這次會議進行綜述:首先簡述開幕式等概況,然后分別介紹七個主旨報告和會議總結的內容,最后對會議進行綜述。
文學倫理學批評;世界文學;高端論壇;教誨功能;綜述
2016年12月17—18日,由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主辦,由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華中師范大學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中心、《外國文學研究》編輯部、《世界文學研究論壇》雜志社協辦的“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在廣州暨南大學隆重召開。有109位專家和學者向本次論壇提交了論文。這些代表來自華中師范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等多所高校。
12月17日上午8:30,由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廖開洪教授宣布論壇開幕,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夏泉教授致歡迎詞。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社科院陳眾議研究員和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宮齊教授分別向大會致辭。
本次論壇有七個主旨發(fā)言,分別在17日上午和18日上午進行。第一個報告是《外國文學研究》主編、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聶珍釗教授的“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語言、文字與腦文本”?!澳X文本”是聶珍釗教授[1]提出的術語,它是以記憶形式儲存在大腦里的文本。文學倫理學批評認為,人的思維、判斷、表達等都是通過腦文本進行的。人的意識首先要轉變?yōu)槟X概念,腦概念的組合則形成思維,思維的結果形成腦文本。腦文本與倫理批評緊密結合,它能讓人向善。文學文本就是最好的腦文本。他強調好的文本具有教誨的功能,輸入好的腦文本就是為了人的教誨。好的文本可以轉化為好的思想和行為,使人能辨善惡,明是非,遵守倫理道德。聶教授的發(fā)言也突出了本次論壇的關鍵詞:文學的教誨功能。
第二個主旨報告是上海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院長、《中國比較文學》副主編查建明教授的“世界文學研究的新進展與比較文學的共同詩學問題意識”。查建明教授指出當代世界文學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僅更新了傳統的世界文學觀念,開創(chuàng)了世界文學研究新范式,還提出了一些附有學術生發(fā)性的新觀點。如達姆羅什提出,世界文學是“民族文學間的橢圓形折射”,是“跨文化溝通、閱讀的模式”,莫萊蒂提出“世界文學不是研究對象,而是問題”,久里申提出“世界文學是文學性間性的最高體現”,等等。世界文學研究的一個新視角就是世界文學中的文學互文關系。他認為世界文學是動態(tài)的,隨著民族間的交流而互相影響。文學研究應從世界文學研究向文學性間性研究邁進,尋找各個民族的共同的文學性或共同詩學[2]。
第三個主旨報告是美國加州大學駐華中心主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張敬玨教授的“IN(TER)DEPENDENCE(相互依存)”。張敬玨教授從分析華裔美國作家的文學作品提出中美文化的一個重要差異:美國文化的獨立自主(independence)和中國文化的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中國人強調個人與他人的相互依存關系,區(qū)別于美國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文化意識。張教授分析了華裔美國文學的自傳作品中的幾個意象:老家、紫砂茶壺和母親形象等,得出這些自傳文學作品通過意象反映出中國的個人與他人相互依存的文化意識的結論,即華裔美國作家的自傳是復調式的,與傳記是混淆的[3]。她認為各自的文化差異能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本族文化。
第四個報告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亞歷山大分校校長黃桂友教授的“The Inescapability of Ethical Concerns:Ethical Criticism in the Global,Postmodern Era”。
黃桂友教授[4]指出在全球化的當代社會里,倫理學對于文學和藝術表達都具有重要作用。所有的社會、文化、個人都不可避免地經歷倫理問題和困境,而文學作為現實生活的文字表達,也無法逃避倫理問題。黃教授把倫理學置于一個全球化、跨學科、后現代的語境當中,探討倫理學對于生活和文學的重要性。人們無法逃避倫理道德的約束,應該重視倫理對社會的教化作用。
第五個主旨報告是《外國文學研究》副主編、華中師范大學蘇暉教授的“從《第十二夜》看莎士比亞戲劇的倫理價值”。蘇暉教授[5]運用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通過分析《第十二夜》等莎士比亞喜劇中的倫理錯位、喜劇人物的倫理選擇、喜劇創(chuàng)作主體的倫理選擇等,探討喜劇為何具有教誨功能。她指出莎士比亞喜劇的教誨作用是通過倫理善惡的沖突,倫理身份和倫理秩序的混亂營造喜劇氛圍而實現的。觀眾發(fā)笑證明他們認為自己比劇中人物更具有道德優(yōu)越感,觀眾的笑聲表明他們有內在的倫理傾向,他們在欣賞喜劇人物的高尚言行或嘲笑其不道德言行時,自己內在的倫理取向會獲得一種認同,產生“突然的榮耀感”,從而使自身的道德意識得到強化或提升。
第六個主旨報告是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上海交通大學尚必武教授的“《果殼》:倫理困境的囚徒”。尚必武教授[6]的發(fā)言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視角出發(fā),對麥克尤恩的非自然敘述小說《果殼》進行仔細文本閱讀,重點解讀“果殼”的三重倫理隱喻,即“私欲的果殼”“詩歌的果殼”和“子宮的果殼”。該小說生動刻繪了身處倫理困境的囚徒群像,他們或迷失自己固有的倫理身份或受困于現有的倫理身份,難以做出正確的倫理選擇,由此導致了倫理悲劇的產生。他的結論是,麥克尤恩以胎兒敘述者的視角重構哈姆雷特為父報仇的情節(jié),一方面是向莎翁致敬,另一方面也投射了其本人對生命的倫理思考。尚教授的解讀深入淺出,既解讀了文本的幽默細節(jié),又揭露出深層的倫理意義;在引發(fā)與會者發(fā)出陣陣笑聲的同時,也引人深思。
最后一個主旨報告是暨南大學國際處處長蒲若茜教授的“‘性資本’:亞裔美國女性刻板印象的現代演繹”。蒲若茜教授[7]整理了美國亞裔女性文學的各個流派,包括族裔身份、文化身份、心理批評、女性主義批評等,指出西方對亞裔女性形成“龍女”“蓮花女”等的刻板印象。比如,蘇珊柯西將亞裔女性刻畫為利用自己的生物性本能而非文化所賦予的能力去獲取所需的“性資本”的觀點,只是捕捉到了亞裔女性形象的表象,并非準確把握其本質,忽視了亞裔女性的堅強、聰明、機智等品質。亞裔女性群體要打破自身的刻板形象,必須以更為自尊、獨立、自強的形象進行辯駁和抗爭,以期獲得主流社會的認可與尊重。蒲教授的研究已經結集為專著,具有概況性、宏觀性和深刻性的特點,為亞裔美國女性形象的研究作出了階段性的總結。
17日下午,分會場的七個組進行輪流發(fā)言和討論交流,分別就以下主題討論:文學倫理學批評與敘事理論(兩個組),文學倫理學批評與族裔文學研究,文學倫理學批評與比較文學研究,文學倫理學批評與生態(tài)文學,文學倫理學批評與腦文本研究及其他,文學倫理學批評與女性主義文學研究。與會者就以上七個主題宣讀自己的論文,討論氣氛熱烈。各小組的主持人在討論結束后進行總結。
18日上午,華中師范大學蘇暉教授對本次高端論壇進行總結發(fā)言。她認為此次論壇十分精彩,達到了學術交流的目的,為文學批評界指明了方向,具有學術前瞻性。
論壇由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程倩教授致大會閉幕詞。
本次論壇匯集了國內外文藝研究的仁人志士,與會專家和學者緊緊圍繞文學倫理學批評展開討論,對世界文學做出深層次解讀。在論壇宣讀的論文包括宏觀的主題和文本的細讀,從深度和廣度而言都是高端的,具有學術前瞻性的。專家學者各抒己見,熱情洋溢,同時都重點突出文學的教誨作用,強調讀好的文學作品,受其教化;拒絕壞的文本,警惕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重視文本的倫理教誨功能。
從2004年聶珍釗教授首次提出“文學倫理學批評”至今已有十余年,這種文學批評方法在目前中國的文學批評出現倫理道德價值缺位的時候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論壇再次強調文學批評應該肩負起道德責任,以實現文學倫理道德價值的回歸,可以說對當代中國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必將對中國文學批評的發(fā)展帶來重要的影響。
[1]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語言、文字與腦文本[R].廣州: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2016.
[2]查建明.世界文學研究的新進展與比較文學的共同詩學問題意識[R].廣州: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2016.
[3]張敬玨.IN(TER)DEPENDENCE(相互依存)[R].廣州: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2016.
[4]黃桂友.The Inescapability of Ethical Concerns:Ethical Criticism in the Global,Postmodern Era[R].廣州: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2016.
[5]蘇暉.從《第十二夜》看莎士比亞戲劇的倫理價值[R].廣州: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2016.
[6]尚必武.《果殼》:倫理困境的囚徒[R].廣州: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2016.
[7]蒲若茜.“性資本”:亞裔美國女性刻板印象的現代演繹[R].廣州:2016年文學倫理學批評與世界文學研究高端論壇,2016.
(責任編輯:陳 靜)
肇慶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zlgc201520);肇慶學院青年研究基金資助項目(201614)
唐恩萍,女,肇慶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