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千宸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淺談物理知識在機械設計中的運用
孫千宸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物理學作為理論科學,是諸如機械設計這一類應用科學的理論基石。物理學的發(fā)展對機械設計起著正向推動作用,機械設計的具體實踐為物理理論提供了反向驗證和逐步完善的條件。本文從力學、電學、熱學的角度,對共享單車、增程式電動車和常用機械零件的設計進行了分析,指出物理知識在機械設計中的運用場景。最后,論述了理論創(chuàng)新與應用創(chuàng)新的關系。
物理學;機械設計;創(chuàng)新設計
1.基石與大廈
物理知識是機械設計的重要理論基石之一,機械設計的主要步驟包括前期的原理、功能設計,中期的結構設計和后續(xù)的優(yōu)化設計,物理知識貫穿其中,尤其是原理設計和功能設計。機械設計是建筑在物理知識上的大廈,沒有基石,就筑不成大廈,沒有大廈,就體現(xiàn)不了基石的作用。
2.正向推動與反向驗證
合理的機械設計必然基于一定的正確原理,如果原理錯了,那設計也會失敗。如果沒有能量守恒定律的提出,永動機的幻想也不會被打破,這是物理知識對機械設計的正向推動。某一理論在提出的時候不一定足夠完善,一些經(jīng)典理論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被完善以至于被發(fā)現(xiàn)的,比如說流體動壓現(xiàn)象就是在一次偶然的工程試驗中發(fā)現(xiàn)的,由此進一步研究所得出的雷諾方程可以說是現(xiàn)代流體動力學的原始基礎,這便是機械設計到對物理理論的反向驗證和完善作用。
1.力學在共享單車中的運用
(1)摩擦力
自行車依靠驅動輪(后輪)與地面之間的靜摩擦力提供動力得以前進,而此時前輪所受滾動摩擦力為阻力。目前市場上的共享單車主要有兩類,一是制造成本低但報廢率高,二個是制造成本高但可靠耐用。第一類車使用了充氣輪胎,第二類車則使用了實心輪胎。當氣胎的氣不足時,車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會增大,此時前輪的滾動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滑動,使得摩擦力變大很多,騎行也變得費力,而實心輪胎則不用擔心氣不足的問題,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與地面間滾動接觸。但實心輪胎也有彈性不足、容易顛簸的缺點,因此新一代的實心輪胎分布有大量的軸向通孔,既可以增加彈性,又可以減小重量。
(2)運動力學
傳動系統(tǒng)是自行車的重要子系統(tǒng)。第一類共享單車沿用了鏈傳動形式,腳踏板軸線的旋轉從大鏈輪經(jīng)由鏈條傳遞到小鏈輪上,由鏈條所連接的大小兩個鏈輪具有相同的線速度,而大鏈輪的半徑大于小鏈輪的半徑,根據(jù)公式:
V=ωR
后輪就有了比前輪更大的角速度,即轉速。這樣的傳動比設計減小了輸出轉矩,但放大了輸出轉速,一般腳踏轉一圈,后輪可以轉三至四圈。鏈傳動成本低,結構簡單,但工作時間久了鏈條松動則容易脫落。第二類共享單車則使用了封閉式的錐齒輪傳動,通過齒輪嚙合傳遞轉動,這種傳動不易故障,但成本高,而且受限于布置空間,通常傳動比不大,很多用戶使用之后反映齒輪傳動的車騎行速度太慢,因此新批次的第二類共享單車又改成鏈傳動。另外,為了使騎行省力,腳踏板、龍頭把手、車剎都利用了杠桿原理,增大驅動力臂,使較小的驅動力也能產(chǎn)生較大的驅動力矩,使得蹬踏、轉向、剎車都變得輕便。
2.電學在增程式電動車中的運用
(1)電動機
電動機的作用是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通過電磁感應原理實現(xiàn)電機轉子的旋轉。目前國家正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fā)展,其中在電動汽車上使用較多的是永磁同步電機和交流感應電機。除了動力來源上的差別,電動汽車和傳統(tǒng)燃油汽車在驅動布置結構上也有不同,傳統(tǒng)燃油車的發(fā)動機前置,通過后輪驅動,動力由傳動軸和驅動橋傳遞到后輪上,類似的方式也應用于電動汽車,這是集中式驅動,傳動鏈本身會消耗一部分能量;電動汽車還有分布式驅動,即由四個電機分別直接驅動四個車輪,并且可將電機與輪轂結合以省去傳動環(huán)節(jié),稱為輪轂電機,這種驅動方式能量利用率高,在純電動方程式賽車中已得到廣泛應用。
(2)發(fā)電機
發(fā)電機的作用是將其他形式的能源轉化為電能,這里主要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同樣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使金屬線圈在磁場中沿垂直于磁場方向的軸轉動,其工作過程正好與電動機相反。增程式電動汽車作為燃油車向純電動車轉變的過渡車型,其最大特點在于當車載電池電量低于理想狀態(tài)時,啟動燃油機給電池充電直至理想狀態(tài)。這樣既可以避免電池深度放電造成的壽命損耗,又可以保持燃油發(fā)電機處于最佳的工作狀態(tài)(因為只發(fā)電,不驅動車),以保證最大能源利用效率。由物理學中相關的發(fā)動機特性可知,不良的轉速和轉矩搭配會大大影響能量的利用,增程式電動車正式克服了這樣的缺陷。
3.熱學在常用零件中的運用
(1)熱脹冷縮
為了保證精度和承載能力,有相當一部分軸承是需要實行過盈配合的,即軸承外圈的直徑比軸承孔略大,安裝時將軸承擠壓進軸承孔。為了便于安裝,通常會將軸承孔所在的零件放在熱油里加熱,使孔擴張,然后在冷卻之前完成安裝,這里就運用了熱學當中的熱脹冷縮原理。
(2)布朗運動
布朗運動是指微小粒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溫度越高,這種溫度越劇烈。在一些場合中,需要零件有較好的韌性,但表面硬度又要高,通常單一的材料是不能滿足要求的,因此可以在較強韌的零件表面滲入其他元素使表面硬度升高,比如滲碳。這一過程需要在合適的氣體環(huán)境下將零件加熱至合適的溫度,使碳原子進入零件表面,其根本原理便是布朗運動。
物理學在機械設計中起到基石的作用,而對基礎理論的深入研究與運用,是推動機械設計創(chuàng)新的必要步驟。人類模仿鳥類的滑翔造出了固定翼飛機,旋翼形式的微型無人機近幾年十分火熱,而要使飛行器變得更小、能量利用效率更高,則需要采用蜜蜂那樣的撲翼形式,但對相應的空氣動力學理論要求極高,因此要實現(xiàn)微型飛行器的創(chuàng)新,必然先有理論上的突破。同樣,諧波減速器是現(xiàn)代高精度機器人的關鍵部件,但國內相關理論研究尚不成熟,因此這項產(chǎn)品還依賴于進口。由此可見,在高精尖的機械設計領域,理論創(chuàng)新起著關鍵性作用。
機械行業(yè)是整個制造業(yè)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而機械設計又是整個機械工程中高屋建瓴的一步,掌握充足的物理知識是做好機械設計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設計的重要方法,好的設計必然原理正確,功能完整,結構精簡。目前我國制造業(yè)正處于向著高端制造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打好基礎,面向未來,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1]梁喜佳,張洪偉.淺析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的特點與優(yōu)勢及發(fā)展趨勢[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6,(06):126.
[2]范增.我國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學習進階研究[D].西南大學,2013.
[3]陳炳榛.創(chuàng)意性的機械結構設計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 2015,(2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