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敏 易雪梅 (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611130)
袋泡茶包裝的形式美探究
嚴 敏 易雪梅 (成都師范學院美術學院 611130)
袋泡茶包裝帶來的簡潔、便利的泡茶模式越來越受到大眾歡迎。本文從傳統(tǒng)元素的創(chuàng)新運用,經(jīng)典人物的形象再設計、日常元素的觀察發(fā)現(xiàn),三個方面探討袋泡茶茶袋的形式美感,同時通過茶袋包裝形式的變化提升茶葉對消費者的情感號召力,讓更多的人了解茶、認識茶、愛上茶。
袋泡茶包裝;形式美
中國人愛茶,習慣于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茶葉消費群體的正在悄然改變,他們同時接受著東西方文化的熏陶,熟練使用網(wǎng)絡流行詞匯,喜歡接觸新鮮事物。這對新時代的茶葉包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具備保護產(chǎn)品,方便儲運,裝飾商品的傳統(tǒng)功能,更增加了與人的互動交流,兼?zhèn)鋵徝琅c趣味性。如何運用或時尚,或幽默,或懷舊的形式語言區(qū)捕捉人們消費心理的微妙變化,提升茶葉對消費者的情感號召力,在包裝設計中融入對人性的思考,是當今茶葉包裝設計中應該關注的焦點。
袋泡茶包裝出現(xiàn)在二十世紀初。美國茶商托馬斯?沙利文將茶葉樣品裝入絲綢小袋中郵寄給客戶,客戶誤將袋子和茶一起泡在杯里。出人意料的是,方便沖泡的袋裝茶包受到客戶喜愛,訂單紛沓而至,由此袋泡茶包裝逐漸興起。袋泡茶不僅沖泡方便,還省去了分茶、濾茶等繁瑣的程序,免去茶葉竄入口中的尷尬。
隨著時間的推移,袋泡茶的包裝形式在不斷的改進與完善。茶袋的材料更安全也更利于茶葉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于水中;茶包形式更完善,增加了牽引線與手柄,方便人們提拉茶包。袋泡茶已經(jīng)成為當今世界主流的茶包裝模式。據(jù)2014年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歐洲各國的袋泡茶消費量占其茶葉消費總量的80%以上,美國、法國甚至達到98%(○1袋泡茶銷售數(shù)據(jù)來源于前瞻網(wǎng)(數(shù)說)http://www.qianzhan.com/qzdata/detail/149/141126-13669e6f.html)。
袋泡茶在中國的境遇卻不太好,中國袋泡茶銷售量不足茶葉總量4%,銷售額不足2%,這其中還包含了針對特定消費群體的藥茶和保健茶(袋泡茶銷售數(shù)據(jù)來源于前瞻網(wǎng)(數(shù)說)http://www.qianzhan.com/qzdata/detail/149/141126-13669e6f.html)。糾其原因,首先,人們對袋泡茶的品質普遍認同度不高。為了達到較好的沖泡效果,袋泡茶中的茶葉被碾成了碎末,人們很難通過這些茶末辨別茶葉的品級優(yōu)良。其次,在我國年青人群體中,喝茶的人越來越少。一方面西方文化的滲透,中國的飲品市場面臨著巨大的沖擊,不斷涌入的咖啡、可可、果汁、奶制品等不僅口味甘甜、香濃,包裝也新穎時尚,視覺與味覺的雙重吸引怎能讓求新求異的年青人抵擋住誘惑。另一方面,茶文化傳播在我國青少年中的缺失,使得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不識茶,不喝茶。我國的茶葉市場自動放棄年青消費群體這一龐大的市場,在茶的包裝形式上,講傳統(tǒng),講文化、講品味,講健康,唯獨沒有年青。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首先茶商要改進袋泡茶的品質,讓大家能夠簡單高效的對茶袋里的茶葉進行鑒別。其次,嘗試為特別的消費群體開創(chuàng)新的包裝模式。大多數(shù)的年青人不識茶、不懂茶,但他們喜歡新奇的事物,愛追逐潮流,做任何事都要與時尚掛鉤。面對這樣的消費群體,茶葉包裝就不能老端著傳統(tǒng)文化的架子,擺出曲高和寡的面孔,而應該順應時代發(fā)展,設計出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趣味兼?zhèn)淙の缎?,互動性,功能更細化的人性化包裝。袋泡茶因其獨特的形式與功能,為茶葉包裝的年青化,時尚化路線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袋泡茶包裝與散茶包裝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多了可以直接沖泡的茶袋。并且,茶袋始終伴隨著喝茶的整個過程。茶袋在喝茶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茶袋形式美感也變得尤為重要,不僅決定著茶包裝的整體風格,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喝茶者的心情。
1.換景移情,延續(xù)傳統(tǒng)之美
設計風格的時尚與年輕并不意味著對傳統(tǒng)的隔絕與抹殺?!皞鳌笔侵笇^去的繼承性,現(xiàn)在的延續(xù)性,未來的啟迪性都有重大價值的設計思想與方法,“統(tǒng)”指某些設計事物曾經(jīng)在一定時空范圍形成過的“一統(tǒng)形制”的統(tǒng)合性影響,使自己成為類似、近似、相似設計事物的參照標準。因此,對待傳統(tǒng)圖形元素,我們不應該原模樣照搬,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延續(xù)”,使之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觀念。
在茶葉包裝設計中,水墨畫是設計師經(jīng)常選用的圖形元素。有氣勢磅礴的山水畫;有精致細膩的花鳥小品;還有儒雅風流的名士高人。用這些作品傳達中國茶深厚的文化內涵是非常確切的。不過這些圖形被不加節(jié)制的復制粘貼在各種不同類別、不同品牌的茶葉包裝上,不僅讓茶的品牌形象混淆不清,久而久之,也會讓消費者產(chǎn)生審美疲勞,削減水墨畫的視覺美感。如果將水墨畫中一些精彩的部分提取出來作為茶袋的設計元素,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肮轮鬯蝮椅?,獨釣寒江雪”,是一幅讓人感覺安寧優(yōu)美的畫卷。將茶袋的手柄設計成垂釣的老翁,移至茶杯杯沿之上,則將茶杯轉換成了詩中的場景??赡芎炔璧娜艘矔察o下來,怕打擾這份寧靜,驚擾老翁魚鉤上的魚兒。此外,將茶包提手置換成一只蝴蝶,一枚青葉,婷婷立于杯沿上,都會讓這一杯茶煥發(fā)盎然生機。除開提手之外,茶袋也不一定就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圓形,方形,三角形。各種不同造型的茶袋也賦予了茶水的不同內涵,給予喝茶者不同的情感體驗。它們可以象魚兒在水里自由嬉戲;也可以像泰坦尼克號,沉寂于水底。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設計的牽線木偶形茶包,此概念來自于茶包在熱水中浸泡的動作,這令他想起牽線木偶的舞蹈。此人形茶包袋握柄也像是牽線木偶的握柄。當茶包被浸于熱水中,茶葉脹滿茶包,形成一個深色的娃娃,不斷重復浸泡的動作,用戶會沉浸于一種玩偶游戲的神奇世界。
一杯茶水,因為茶袋的不同造型,賦予茶杯不同的詩情與畫意,搖曳生姿,讓人產(chǎn)生無限的聯(lián)想,這杯茶因此仿佛變的有生命。茶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品嘗,而是主動的講述自己的故事,激發(fā)人們品茶的欲望。
2.概念置換,再現(xiàn)經(jīng)典之美
“置換”既交換之意,在設計中運用概念的關聯(lián)性,將與不同類的元素揉合在一起構成新的產(chǎn)品形態(tài),并讓人們對之產(chǎn)生相關概念聯(lián)想的設計方式。泡茶與泡澡,源于生活中的不同概念,兩者之間似乎沒有多大的聯(lián)系。不過,仔細想來,泡茶與泡澡都有將物體浸在水中的意思,另外這兩項活動都是人們放松心情,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如果將這兩種概念揉合在一起,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效果呢?將茶袋手柄設計成各類人物或動物形象,穿著比基尼,戴著太陽鏡,悠閑十足的男男女女靠在杯沿上,仿佛享受著海風日光浴??墒牵@是我們的茶杯,難道我們喝的竟是泡澡水?這種讓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會讓喜愛挑戰(zhàn)和刺激的年輕人想去嘗試喝“泡澡水”的感覺。沿著這一思路,我們可以請各種廣為人知的經(jīng)典人物或動物來茶杯“泡澡”。中國經(jīng)典故事當中的人物都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喝他們的“泡澡水”可能會有更熟悉的味道。例如西游記中的唐僧,作為現(xiàn)代的“小妖”們喝他的泡澡水,即使不能長生不老,也能延年益壽吧!
將經(jīng)典的人物或動物形象作為袋泡茶包裝的設計元素,借機將“泡澡水”的概念揉合進茶水中,通過這種機智的轉換激發(fā)人們的品茶欲望。另外,人們熟悉的經(jīng)典形象也會作為一種媒介增進茶與人之間的親近感,形成人與茶的形神交流!
3.發(fā)現(xiàn)日常,延伸生活之美
所謂“日?!笔菄@著我們的生活,并習以為常的一些物品、或生活習慣?!叭粘!笔俏覀兠刻於家|碰,或看到的事物,因為太熟悉,反而容易被忽略。有時候我們絞盡腦汁去思考創(chuàng)意時,對身邊的事物視而不見。作為設計師,我們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思考,而是要學會觀察,學會發(fā)現(xiàn)身邊的美。2002年,普利策建筑獎得主之一澳大利亞建筑師格倫?默克特(Glenn Murcult)曾說“我認為任何的建筑作品都潛在的存在,我們的道路是發(fā)現(xiàn)的道路,我們的任務是去發(fā)現(xiàn),而不是創(chuàng)造。”同時,日本設計師原研哉也一再的強調他的觀點:一點點發(fā)掘交織于環(huán)境中的巨大智慧積淀的過程,就是設計的妙趣所在。從平常沒被注意到的環(huán)境中,找到認識它的線索,你就能看到一個鮮活的世界。中國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博大精深。茶葉包裝的圖形元素設計受慣性思維的影響,總是被包裹在古老的山水人文的裝飾圖案中,難得跳出來。相對于距離我們時間久遠的傳統(tǒng)繪畫元素,貫穿于日常生活當中的圖形元素應該更能拉近茶與人的距離,并在人們心中引起共鳴。樹上的新芽,明亮的露珠,草叢里的蝸牛,這些是自然的元素;衣服上的紐扣、寫字的鋼筆、盛湯的勺子這些是日常生活的元素,我們放眼望去,生活中的元素取之不竭,而且每一種元素融入茶袋的設計中都能帶來一股清新的暖流。另外,我們平常喜愛的運動也可以作為一種設計元素。例如,一款袋泡茶將茶袋手柄設計成為進行各種極限運動的人物形象。眾所周知,攀巖、蹦極、酷跑都是現(xiàn)代年青人熟知并且喜愛的運動,將這些形象于茶袋相結合,不僅能創(chuàng)造一種情景上的熟悉感,另外,運動的人物與茶杯壁形成情景上的吻合,在品茶的同時看到這些在杯沿上不懼困難,勇往直前的小人兒也能成為鼓勵我們克服生活困苦的一種力量。
袋泡茶是符合歷史發(fā)展,滿足時代需求的一種茶葉包裝模式。由它帶來的快速、簡便的泡茶方式讓工作忙碌,生活快節(jié)奏的人們有了喝茶時間上的理由。此外,不同形象的茶袋造型也賦予了茶更多的精神內涵:杯沿上的極限運動讓我們感受到面對逆境的無畏與堅持;茶杯里的泡澡人讓我們感受到面對壓力的詼諧與幽默;端坐杯口的垂釣老人讓我們感受到面對紛擾的淡定與從容;那些被轉換成日常小物品的茶袋也能讓我們感受到面對平淡生活的精致與細膩…袋泡茶通過茶袋的不同角色轉換不僅將被傳統(tǒng)文化拔高的茶的形象親民化,拉近茶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同時將中國茶文化內涵用最直觀,最觸動人心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增進了茶與人的交流,讓更多的人認識茶,品嘗茶、愛上茶。
[1]陳兜兜,衛(wèi)巍,張煜.傳統(tǒng)器物考察與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91.
[2]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46-47.
[3]陳兜兜,衛(wèi)巍,張煜.傳統(tǒng)器物考察與創(chuàng)新[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4:93.
[4]原研哉.欲望的教育—美意識創(chuàng)造未來[M].張鈺.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