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申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說《茶花》道陳升
——簡評陳升《麗江的春天》感人的音樂文化元素
許 申
(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茶花》是臺灣著名音樂詩人陳升《麗江的春天》專輯的第三首歌,本文從《茶花》入手,從旁白、歌詞、編曲、和聲四個方面,分析《麗江的春天》感人的音樂文化元素,簡評陳升經過冥思沉淀后的創(chuàng)作特點。
《茶花》; 陳升;《 麗江的春天》
麗江,在世界在中國來說是很小很小的一個地方,納西族人口不多,卻有自己的音樂,由納西語言演唱的原創(chuàng)麗江歌曲,本土歌手演唱的歌漸漸被傳唱。除了麗江本土藝術家、歌手創(chuàng)作演唱納西歌曲,世界各地還有很多的音樂人在為麗江而癡迷而創(chuàng)作,臺灣著名音樂詩人陳升就是一個,他的旅行音樂日記式專輯《麗江的春天》,以跳動的音符讓人重新感受麗江春天的初暖花開。
剛見到《麗江的春天》唱片封套時,多數(shù)人懷疑是否是一位也叫陳升的麗江本土歌手發(fā)行的專輯,聆聽到熟悉的陳氏音樂風格和嗓音后才敢相信,這是臺灣著名音樂詩人陳升的音樂。音樂是純樸的,內涵的鄉(xiāng)音民風也是純樸的,這張專輯的最大風格就是質樸,從表面到內涵都滲透著一種質樸。我相信,陳升就是途徑封套中的這條大道后,發(fā)現(xiàn)了麗江的春天,發(fā)現(xiàn)了純樸的人民。
就像魏晉“竹林七賢”,嬉笑怒罵灑脫不羈的陳升,從臺灣花蓮,到了西雙版納,到了普洱,到了麗江,陳升把歌唱作為行李,就像日記,隨手寫寫,零敲碎打、自由散漫也能打動人心,在《麗江的春天》中,有很多感人的音樂文化元素。
《茶花》是《麗江的春天》專輯的第三首歌,這首歌時長3分47秒,由7個部分組成,1)節(jié)拍beat;2)旋律melody;3)人聲①(有意義歌詞);4)人聲②(無意義哼唱);5)獨白monologue;6)樂器;7)特效。能夠清晰體現(xiàn)創(chuàng)作意圖的是獨白部分,從全曲2分01秒進入,2分30秒退出女聲獨白,這首歌要表達的思想已清晰傳達。
獨白原文如下:
“就說南方有一座老君山,山里面有九十九個龍?zhí)?,如果能在天明之前,飲一口龍?zhí)兜乃?,就能夠忘記些許的憂愁,而如果能在日落之前,飲盡九十九個龍?zhí)兜乃湍軌蛴肋h的忘憂。”
這段獨白包含了如下意義:老君山是真實存在云南三江并流八大片區(qū)之一的一座山,其金絲玉峰海拔4515米,被史家稱為“滇省眾山之祖”,是云嶺主脈在麗江市玉龍、劍川、蘭坪、維西等縣區(qū)內的總稱。”(來源:百度百科)老君山的傳說,傳達了古往今來人們的追求和夢想——追求忘憂,希望達到無憂甚至成仙。
中國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都不同程度地想要忘憂。當然,君王的追求更為極端,因為君王享受到的是當時物質生活的極致,尤其希望永世享受,忘憂,長生不老,歷代君王煉丹進補,追求長生比比皆是,普通百姓也夢想通過修道、吃珍稀靈藥來求長生。想忘憂,追求忘憂,希冀忘記事業(yè)壓力帶來的憂、忘記繁雜人際關系帶來的愁,幾乎每一個人都想得到不同程度的解脫。但是真的能夠忘記所有憂愁嗎?
獨白提供了一個答案,凡人不能真正永遠忘憂,固然有一個仙境(老君山),“有九十九個龍?zhí)丁?,喝了其中的水可以忘記憂愁。飲一口潭中的水能夠忘記人世中的“些許”憂愁,但要在日落之前把九十九個龍?zhí)兜乃嫳M,一個凡人,做不到。所以凡人是不可能永遠忘憂的,要忘也只能是些許憂愁,除非成神仙。
獨白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庸思想,即度的把握。它包含了對凡人的警告:欲望不能過度,過度地想要忘憂只會失去生命。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在仙境中只能取一杯忘憂水,不貪多,放得下,有舍才有得,記憶里只能留下最美的花朵。
柔美的女聲獨白,讓人浮想聯(lián)翩,在燈火闌珊夜深人靜時,用Hi-Fi耳機隔絕塵世凡音,細細聆聽,甜美的聲音緩緩滲入你的骨髓,使你完全放松,被引領到似仙如幻的夢境世界。
《麗江的春天》專輯中的歌詞幾乎都是隨性而作,當然這也是陳升的一貫風格,淺白易懂的用詞,長長短短的句子,些許幽默的諷刺,一點贊美,夾著寬容,一切都很自然,自然得讓你覺得生活的點滴瑣事都能譜成曲,串成動聽的音樂。專輯的歌詞相當生活化,完全就是對日常生活一些片段的直白敘述。最奇妙之處在于,歌詞明明講述的是陳升想逃避煩惱,聽著聽著卻被快樂的節(jié)奏感染著完全忘記了煩惱。
《茶花》,是友誼主題的歌,口語化的歌詞先描述了一個自然規(guī)律,“春天的花兒呀 ,不該在夏天里開”,接著歡迎遠方的客人,“路上的旅人啊,你從遙遠的地方來”,接下來介紹了香格里拉這個地方,“香格里拉這地方有九十九個湖”,然后提醒遠方的客人不要在湖邊的村子里迷路,因為地形復雜?!昂叺拇遄永锩姘。恍⌒木蜁粤寺贰?。接著歌詞里勸慰了迷路的旅人,“走不出雨霧的旅人啊,你不要哭”,說明了原因“思念著你的人兒呀,他也一樣的苦?!比缓蟾柙~警告了遠方來帶著情傷的客人,“走不出愛戀的呆子啊,野花你不要采”,并說明原因“不管你走到哪,愛情都是一樣的苦”。歌詞的最后以歌手的感嘆結束“苦”,“為什么這樣的枯,野花的芬芳讓人迷了路”。第二段歌詞基本重復第一段,只是在單句順序上做了變化。最后以歌手的感嘆“迷了路”三個字和一個“嘿”的拖長尾音做結尾。
沒去過麗江的人,總能從歌里感受云南的浪漫與魅力。你看,玉龍雪山下,多情的納西族姑娘,在窗外布滿杜鵑花的木房子里,在開滿茶花的小徑上,等待著心上人,天一亮,他們便揮手道別。如民謠般的曲調唱出了那山那水的風俗,哼吟出了月有陰晴,人有悲歡,訴不盡人生的離離合合。麗江,號稱最易發(fā)生艷遇的旅游地之一,你很難將它與質樸民風聯(lián)系起來,麗江已被分為了兩個世界,一個是來自浮華社會游客的不夜古城,一個是納西白族原住民居住的沒有喧囂的古樸村落,而麗江新城是兩個世界的緩沖地帶。艷遇屬于前一個世界,質樸來自于后一個世界。
陳升不愛笑,他的句子都是冷笑話,讓人啜泣,他永遠是知之甚多的那個哲人。
《茶花》中,最吸引人的是節(jié)拍。一開始是兩個相隔1秒出現(xiàn)的重拍,第一個重拍在全曲第7秒和歌詞“春”同時出現(xiàn),這之后有24個八拍,直到全曲的3分35秒,最后一個重拍和唱詞的最后一個字“路”字一起出現(xiàn)并結束,整首歌3分47秒,從3分35秒到3分47秒這12秒時間,只剩短暫的人聲哼唱音節(jié)、樂器和結尾的特效,這里,讓人仿佛隱隱感受到包含了納西族音樂舞蹈的節(jié)拍,很迷人。除了民族味,陳升的音樂中,一般聽到的多是鏗鏘的吉他撥彈或娓娓的吉他弦音,《麗江的春天》陳升改弦更張了,樂器表現(xiàn)方面,陳升出人意料地插上了電吉他鋪展著它的綿延之聲,使整張專輯如云南的江水般波浪滾滾,卻又無驚濤險石。
專輯彌漫在電子音效的氛圍中,尤其是《茶花》,電子Ambient背景讓人印象深刻,雖說與整張專輯的質樸風格有些不匹,但營造出的空曠神秘的廣袤空間確與麗江高原地帶的感覺很相襯。從專輯的開頭直到末尾,器樂被放到高于人聲的突出部分,甚至以眾人齊唱和山歌的形式來替代人聲,這是否也是一種彌漫著的納西文化?很難說大量電子音效的運用對于整張專輯是促還是抑,讓人覺得不似麗江,卻又身處藍天白云雪山下,感覺很矛盾,其實人生歷程本身就充滿著矛盾,而充滿矛盾的更多情感,就藏匿于大段的器樂中。
《麗江的春天》專輯中多首歌曲都有和聲或旁白部分,特別令人動容的是《阿草》,陳升拾回了他拿手的典型陳氏風格,節(jié)奏輕快爽朗,調侃式敘事歌詞,讓人不由搖頭晃腦起來;一群女生的旁白和聲成為點睛之筆,“電視里的壞蛋都不說對不起/弄得人家每天哭哭啼啼/哼旁邊這個如果有他一半好/我就改名叫會喬/喬一鍋人參雞湯給他補/喬他筋骨很舒服/喬一間愛情做的小木屋/把他喬的忘不了”,十分之風趣,莫非陳升是因為這位阿草才逃到了玉龍雪山。
可以說陳升變了,他不再愛逞口舌之快,他令自己的聲音隱沒,他以他獨一無二的音樂氣質,帶著率性和滄桑,把心理的波瀾都化為感人的歌,在“麗江”這個最具誘惑力的陷阱中,他不再是那個小情小調的歌者,他奔向了境界。為什么?也許一個旅途中的人,心里是沒有那么多的憤怒的,因為眼前新鮮的一切吸引著他。正是這份兒新鮮帶來的感動,歌曲中,有意義歌詞的人聲、無意義哼唱的人聲全都自動成為音樂的一部分,表達思想的文字似乎被忽視了。
不管怎樣,陳升在經歷了“出逃”、冥思、沉淀和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后,是否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呢?
說《茶花》,道陳升,陳升從臺灣寶島走向內地,尤喜向往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自然遼闊感,從云南麗江開始,他還打算去長白山天池,去黑龍江興凱湖,我們期待那感人的歌唱。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