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暄
(北京舞蹈學院,北京 100081)
論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藝術特征
李雪暄
(北京舞蹈學院,北京 100081)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民族藝術文化中的瑰寶,是經過千百年的的積淀形成的藝術結晶。簡述了中國古典舞神韻的內涵,從五個方面全面探析了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藝術特征,論述了中國古典舞中身韻的重要性和中國古典舞中身韻的藝術價值。
中國古典舞;神韻;藝術特征
在我國民族藝術文化中,中國古典舞是經過時間打磨出來的藝術結晶,是祖祖輩輩舞蹈藝術家們所存留下來的舞蹈精髓,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風范,其誕生和演變,凸顯出中國人對傳統(tǒng)舞蹈文化的崇拜和尊重,同時從側面反映出中國舞蹈在每一時期不同的發(fā)展特點。中國古典舞是在豐厚的傳統(tǒng)舞蹈底蘊的基礎上,提取戲曲舞蹈和武術身法中的精華部分,通過中國古代舞蹈美學和當代舞蹈美學中部分原理和觀點的指導,并不斷嘗試多元文化因素,在實踐中探索所形成的一種藝術特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中國古典舞的身韻來探討其藝術特征。
顧名思義,中國古典舞的“身韻”涵蓋了“身法”與“韻律”兩個方面?!吧矸ā笔侵钢袊诺湮璧谋憩F(xiàn)技法;“韻律”反映的是中國古典舞的精、氣、神。其主旨思想是內外同一、身心齊用,力求“身法”和“韻律”結合統(tǒng)一,做到用神態(tài)引領形態(tài)、用形態(tài)傳遞神態(tài),最后實現(xiàn)形神一體,由此才能真正詮釋出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精髓。除此之外,要在中國古典舞中體現(xiàn)“身韻”還需掙脫古典戲劇舞蹈的局限性,形成自身特色和模式,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必須從兩方面展開努力。首先,將“神似”作為體現(xiàn)舞蹈內涵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改變傳統(tǒng)戲劇舞蹈中“做”、“打”等固有的模式化動作,變其形、揚其神,形成中國古典舞獨特的風格特點;第二,舞蹈審美上注重身形兼具,在舞蹈進行過程中,不僅要凸顯出舞者的形體、氣質上的魅力,還要緊貼“點與線”、“動與靜”的審美原則。
言而總之,中國古典舞的身韻,其藝術特征可以從形、神、勁、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這四個方面是表現(xiàn)中國古典舞藝術特征最重要的方式,能夠高度概括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內涵,分析中國古典舞的藝術特征,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
“形”是表現(xiàn)中國古典舞身韻最基本的元素之一,所謂“形”,就是舞者最直觀的肢體動態(tài)。舞蹈家在探索中國古典舞身韻的道路上,總是展現(xiàn)出各種豐富多彩的姿態(tài),有的剛健有力、有的溫柔含蓄,這些舞蹈動作和體態(tài),就是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形”?!靶巍币笪枵唧w態(tài)具有“擰、傾、圓、曲”的線條美,同時展現(xiàn)不同舞蹈性格的氣質美。除此之外,還需掌握“平圓、立圓、S圓”三圓運動軌跡的技巧,特別要注意運用腰部力量的韻律原則實現(xiàn)“移、靠、沉、提、揚、含、沖”等形體動作。
在表現(xiàn)任何一種藝術時,“神”能夠突顯藝術作品的靈魂,中國古典舞作品中身韻中的“神”,往往能夠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藝術的中心思想、氣質韻律、基本內涵,是對舞蹈呼吸、精神、氣韻的細致體現(xiàn),需要舞者充分了解作品背景和內涵,在自我感覺和自我意識的推動下用心詮釋,主導整個作品并貫穿于作品始終。在展現(xiàn)和評價中國古典舞時,經常會聽到“行未動,神先起,行已止,神猶在”的說法,由此彰顯出中國古典舞中“神”的作用和魅力。
中國古典舞中的主次表現(xiàn)和點、線連接一般都是“勁”來體現(xiàn)的,能夠增強舞者動作的表現(xiàn)力,常常強調不能忽視舞蹈結束時“勁”的重要性,較為典型的有“神勁”、“反襯勁”和“寸勁”的運用,中國古典舞身韻主要是運用不同力度來表現(xiàn)體態(tài)造型,將舞蹈內在思想與外在表現(xiàn)融為一體,傳遞舞蹈作品的思想感情。
通常我們所說的律既包括舞蹈動作變化過程中所遵循的表現(xiàn)規(guī)律,還包括舞蹈動作本身的律動感,在中國古典舞當中,常常將舞蹈各動作之間的銜接順叫做“正律”,“正律”可以促使中國古典舞身韻具有一氣呵成之感;“不順而順”叫做“反律”,“反律”則會給人一種出其不意、撲朔迷離之感?!罢伞焙汀胺绰伞本哂胁煌墓π?,兩者結合就能展現(xiàn)中國古典舞精妙的舞律特點。
身韻必須源自呼吸,舞蹈中的每一個動作都是通過呼吸帶動的,呼吸對舞蹈動作的調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提、沉、沖、靠、含、腆、移”等古典舞的基本元素都不能脫離呼吸而進行。而且,呼吸作為人類所有力量的來源,雖然呼吸表面上看來屬于胸腔運動,是在胸腔運動的支持下舞者進行四肢的動作,但經過一定時間呼吸感的培養(yǎng)后,手臂和腿部的延伸感都會得到很好的提升。任何形式的舞蹈,都需要呼吸作為支撐,它貫穿于舞蹈始終,與舞蹈動作融為一體,在最開始訓練“提沉”時就要配合呼吸一起訓練。
“提沉”所引起的上身和頭部的上下引動是呼吸帶動外部動作的第一步,同時在不同的節(jié)奏中展開不同的動作,可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呼吸和身體之間的相關性,在理解掌握呼吸和身體各部位的最佳結合方式之后,融入情感,賦予舞蹈動作生命之感,以此形成中國古典舞獨有的神韻特點?!疤岢痢庇柧毷清憻捨枵咴趧幼髦羞\用呼吸最簡單直接的方式,當舞者伴隨音樂的旋律進行深呼吸時,這種稍稍夸大的呼吸動作是在氣息的帶動下進行的,在進行此動作時,上身和頭部跟著呼吸自然運動,這種身體與氣息的結合,其實就是舞蹈藝術化呼吸的開始。此外,音樂能夠給人以聯(lián)想,在音樂中,舞者根據(jù)音樂的意境放大自己內心的情感,運用呼吸,將舞蹈的各動作與音樂中的節(jié)奏、情感融為一體,由此,將氣、情、形三者有機結合?!疤岢痢庇柧毜牡谌A段應該要實現(xiàn)“提不止、沉不完”的目標,此時需注意培養(yǎng)和提升舞者的自我意識作用,是形、神、勁、律融會貫通的階段,也是將內力、外力有機統(tǒng)一的階段。在有意識呼吸作用下進行“提沉”訓練,可以切身感受氣和身體之間的關系,在了解其內在關系后,開始可以用意念來調控呼吸和身體,從而形成和發(fā)展中國古典舞獨有的神韻和魅力。
研究中國古典舞的動作形態(tài),不能脫離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分析,中國古典舞的身韻融匯貫穿了孔孟哲學和老莊道學等極致的古典美學思想。孔子的禮學中有以禮制樂、禮樂并稱等觀點,身韻動作形態(tài)中的美學思想就是來源于此??鬃幼⒅匾魳泛驼沃g的關聯(lián)性,“樂統(tǒng)同,禮辨異”不僅解釋了禮樂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還說明了藝術的發(fā)展要以和諧美作為導向??鬃舆€倡導“文質得宜”的禮樂思想,主張將“樂則韶舞”轉為“風乎舞雩”,即將規(guī)范的禮節(jié)轉化為自主自覺的行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身韻構建剛剛開始,唐滿城和李正一尤其重視在身韻課上訓練舞者的身法,韻律感、舞蹈風格以及各種民族所具有的節(jié)奏型。練習身段能有效提升舞者美的境界,促使舞者做到神形兼?zhèn)?、內外同一。所以我們常說,練習身韻是為了要融化古典舞中的一切技巧和動作,主要體現(xiàn)在動作各階段的銜接、節(jié)奏處理、內在修養(yǎng)、動作渲染以及點線處理等各個方面,和孔子將外在規(guī)范的禮節(jié)轉化為內在自覺的行為這一思想不謀而合。身韻形體美學所追求的是“以和為美”,“和”是將各個不同的動作有機結合,平衡相互配合的各個動作,使其達到和諧的狀態(tài),這種“和”是由動與靜、張與收、正與反、剛與柔等動作的兩極形成,是對老張美學思想的繼承。莊子所倡導的“天人合一”、“陰陽相調”等觀點貫穿于身韻訓練中搖臂、云肩轉腰、晃手、等古典舞學習中的主要內容,動作形態(tài)往往是欲左先右、欲揚先抑、欲前先后、欲開先合、欲柔先剛、欲曲先直、逢開必合、逢沖必靠,極其強調各對立動作和舞蹈性格之間的對比與和諧。除此之外,身韻講究“以形傳神”,注重點線之間的連接,并將線條流暢性和舞蹈造型的雕塑性有機結合與統(tǒng)一,表面上看眼花繚亂的舞動,里面卻含有抑揚頓挫和輕重緩急,給人一種“動中有靜”之感;表面上看是一個定型的舞蹈動作,但其中卻蘊含著曲、傾、擰、圓等動作態(tài)勢,讓人有一種“靜中有動”之感。
中國古典舞藝術一直以來將“和諧”作為其美學追尋的目標,揭示了中國古典舞中所蘊含的道德觀念和倫理要求,通過舞者外化程式規(guī)劃嚴謹?shù)奈枳?,將藝術典型和藝術情感表現(xiàn)出來。
身韻訓練是中國古典舞教學內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思想感情,還是內容形式,都需要做到嚴格規(guī)范,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中國古典舞的和諧優(yōu)美。舞蹈內容方面,因為中國古典舞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斷代,早期構建身韻體系時要學習和借鑒戲曲舞蹈中的相關動作,唱作念打等內容在現(xiàn)代中國古典舞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成分,表現(xiàn)出嚴格的戲曲行當性質,藝術魅力與戲曲中的唱腔、道具、音樂、行當?shù)榷加兄懿豢煞值穆?lián)系,常常依附于戲文中的相關內容。在確認戲曲舞蹈是中國古典舞的動作的根基后,就舞蹈本身角度而言,將原本固化、套路化的戲曲動作轉化為古典舞的身韻訓練。例如:發(fā)展早期男性的動作多借鑒戲曲中的大武生行當;而女性身韻訓練則多來源于青衣行當,將“圓場”作為腳下基調,將“蘭花指”作為主要手勢。“我化你,而不是你化我”是身韻訓練中的戲曲成分和舞蹈本身特有的藝術胸懷,身韻的思想表達隱含于各個外部動作之中,審美源頭以及其概念都指向“立象以盡意”這一特征之中,“象”屬于一種外部形態(tài),舞蹈動作中的呈現(xiàn)方式、語言風格等都涵蓋于其中;“意”乃是“象”所傳達的隱喻內涵。這種內涵,就是中國古典舞的意味和精神,除了有限形象表達,還包括無限外延。通過中國傳統(tǒng)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國古典舞以實際的、外部的、有限的表現(xiàn)形式去表達一種含蓄的、內在的、無限的思想意境,這種意境不僅表現(xiàn)了藝術形象,還凸顯出形、神之間的契合。
中國古典舞身韻所尊崇的是“以和為美”,語言指令舞者表達典雅溫潤的藝術范式,內容上常常強調情感統(tǒng)一,以一種雅化的身體動作有韻味的傳達。古典藝術是一種時間與空間、理性與感性、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的藝術類型,典雅是其主要特征。什么才是真正的古典舞,在舞蹈界一直以來都是熱門的討論話題。大多數(shù)的研究者和學者認為,中國古典舞的藝術范式應該以優(yōu)美、和潤、典雅為指向標。這是因為在世人眼中,古典藝術總是代表著美,而中國古典舞中所吸收和借鑒的戲曲、太極、武術等成分都說明其“雜取聚散、萬曲一收”,通過融合相關藝術精髓來促使其審美達到最佳和諧狀態(tài)。古典舞的藝術形式是民族舞蹈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一個民族的主流藝術形式,表達了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通過實踐和不斷嘗試化俗為雅,力求構建一個理想化的民族藝術,是一個民族不斷追求完美和文明的成果。中國古典舞以化俗為雅作為審美規(guī)范主要表現(xiàn)為語言的使用上,例如,中國古典舞一直都將“起于心、發(fā)于腰、形于體”作為身韻語言的運動原理,腰部運動將腰部作為著力點,以“靠、移、提、沉、腆、含、沖”為動律元素,逐漸形成了“圓”和“游”為主要特點的舞蹈姿態(tài);“花捧少”、“圓場”為下肢的流動連接,以腳下“圓場”式的步態(tài)為例,曹植所描述“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的洛神走的就是圓場式步態(tài),“圓場”式步態(tài)也是從戲曲“走圓臺”的身段中提煉出來的。曹植筆下形容洛神步態(tài)輕盈的句子還有“休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钡扰c中國古典舞中的步態(tài)的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常規(guī)訓練時,“圓場”在身韻訓練中屬于功能性訓練;實際運用中,“圓場”是特定情境中指定角色的步態(tài),不同的舞蹈情境中不同人物的塑造,“圓場”步態(tài)也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
身段和身韻僅有一字之差,但將身段轉化為身韻卻是實現(xiàn)了一次重大飛躍,它升華了戲曲中的身段,結合時代精神和自身舞蹈特色的相關要求,不斷演變創(chuàng)造,才突破了戲曲身段的固定程式,發(fā)展為現(xiàn)如今所看到的、富于變幻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身韻訓練中就是不斷地提煉元素、派生動作以及塑造性格。身韻訓練的出現(xiàn),有效的解決了中國古典舞和戲曲舞蹈結合過程中功能性訓練和定型化風格之間的矛盾,吸收了多彩多樣的動作、古今通用的風格,并將民族特色和舞蹈性有機融合,充盈了人體的表現(xiàn)力和形體表演作用。
身韻從最初的形成到后來引入舞蹈動作創(chuàng)作,這一過程給中國古典舞的前進發(fā)展帶來了新的生機,這種新的舞蹈語匯,受到當代很多年輕演員、編導的喜愛,推動中國古典舞在新的時期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例如古典舞劇《黃河》,運用了人體后背的身韻表現(xiàn),《江河水》用水袖作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但觀眾看到的不僅僅只是幾尺長袖,還看到了舞者演員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充滿藝術感和作品情感,呈獻給大眾的是后背在哭泣和呻吟,袖中帶情、情袖合一,渲染了濃郁的藝術情感。
伴隨著中國古典舞的實踐與發(fā)展,它儼然已經成為中國傳統(tǒng)舞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身韻在中國古典舞不斷進步與深化的過程中,其藝術價值也是相得益彰。一方面,身韻有益于中國古典舞風格的形成和再塑造。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大致可以了解到,中國古典舞來源于傳統(tǒng)武術和戲曲,所以會存在而舞蹈風格化和村聯(lián)格式化的矛盾,創(chuàng)建身韻后,不僅有效解決了這一矛盾,還成為了兩者之間結合的契合點。除此之外,身韻藝術價值在古典舞的實踐中表現(xiàn)。傳統(tǒng)舞蹈實踐常常是舞臺和課堂分開的,如此是局限了舞蹈教學的。而身韻的出現(xiàn),搭建了舞臺和課堂之間溝通的橋梁,有利于兩者彼此聯(lián)系,較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古典舞的應用發(fā)展。
中國舞蹈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時代在不斷進步,中國古典舞也將賦予新的內容和涵義,我們應該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中國古典舞是眾多舞蹈藝術的典范,它介于戲曲和舞蹈之間,經過歷代專業(yè)工作者從武術和戲曲舞蹈中提取精華,同時結合古今舞蹈美學觀點,吸收有效訓練方法和多元文化因素進行加工再創(chuàng)造,在不斷探索中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舞蹈類型。身韻是中國古典舞審美的核心之所在,不僅匯集了中國人肢體運動的基礎理念,也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舞的典范魅力。毋庸置疑,中國古典舞之所以能夠獨樹一幟,在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身韻的作用和功勞是不容小覷的。
[1]劉倬.試論中國古典舞身韻在舞蹈教學訓練中的價值[J].大眾文藝,2017(10).
[2]田湉.中國古典舞的審美構形:“重建”與“復現(xiàn)”[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02).
J712
A
李雪暄(2000—),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生在讀,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研究方向:中國古典舞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