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鞏平
我所了解的蔣星煜先生的戲曲文獻研究
——治學理念、治學方法和學術(shù)影響
周鞏平
蔣星煜先生是我國戲曲史學界最有影響、最受人尊敬的前輩之一,他對戲曲文獻研究的那種治學理念,不僅使他本人成果疊出,登上了戲曲學界最高成就的殿堂,也給我們后生學者以很大的啟示和影響。蔣星煜先生的戲曲文獻研究,確實為戲曲史論解決了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蔣星煜先生的影響,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時間,他給我們留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
蔣星煜;戲曲文獻;治學理念;治學方法;學術(shù)影響
蔣星煜先生已仙逝近兩年了,他是我國戲曲史學界最有影響、最受人尊敬的前輩之一。而1984年底我研究生畢業(yè)剛跨入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工作時,恰逢他退休,我已無緣和他在同一個研究室共事了。但畢竟蔣先生是我們單位的前輩,又是全國著名的學者,是戲曲文獻研究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而我學習和從事的專業(yè),恰恰就是戲曲文獻。由于剛從學校畢業(yè),在同一單位,又屬同一研究領(lǐng)域,天然地,蔣先生就成了我專業(yè)方面的老師。在他已經(jīng)退休的日子里,凡研究工作遇到困難和疑問,我自然就會跑去向這位前輩請教和咨詢;此外,由于工作的需要,在承擔科研課題和各項活動中,我也常會和蔣先生發(fā)生交集和接觸,尤其是因課題需要,我常去上海圖書館古籍部或家譜閱覽室查閱資料,在那里曾無數(shù)次遇到頭發(fā)花白的蔣先生,他也在那認真仔細地查閱什么,這樣一來二去,我們漸漸就很熟了。他先后在延吉、田林、滬太路、上中路的居處,我都多次登門造訪過。我?guī)е鴨栴}去,往往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反復請益,包括對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推敲和研究。蔣星煜先生為人坦率真誠,學識淵博,又誨人不倦,很樂意提攜后進。他歡迎我?guī)е鴨栴}去,每次都認真耐心地給我點撥與解答,有一說一,也和我進行討論,給我諸多啟發(fā),幾十年來,在專業(yè)方面使我受益匪淺,蔣先生也成了我一生中最為敬重和投緣的前輩學者之一。對于先生的研究領(lǐng)域,因?qū)I(yè)相近,我多少有了點實際的接觸。由于今年相關(guān)部門組織了 “蔣星煜生平和學術(shù)研究”的研討活動,徵請本人來稿,于是筆者就蔣先生戲曲文獻的研究,他的治學理念、他的學術(shù)研究方法和影響,談?wù)勛约涸趲资杲佑|過程中的一些感觸體會。盡管與先生的博大精深相比,我之所言只是非常膚淺的皮毛之論,但這卻真實地表達了我對蔣先生的懷念之情。
蔣先生是國內(nèi)外知名的戲曲史研究學者,但從我和他接觸幾十年的經(jīng)歷中,卻并沒有感覺到他對綜史 (如戲曲通史,戲劇史)、斷代史 (如宋金雜劇史、元雜劇史、明清戲曲史等)、各體史 (如戲曲文學史、劇本史、批評史等)或分支史 (如戲曲演出史、音樂史、美術(shù)史、劇場史、伶人史等)研究領(lǐng)域的熱衷,他特別注重的,是那種坐冷板凳的艱難工作——戲曲文獻研究。從外表看,蔣先生似乎是個熱情洋溢、反應(yīng)敏捷、學識淵博的大才子,但他的做事,卻極其冷靜細致、有條不紊、扎實耐心。
在他看來:戲曲文獻及戲曲文物的研究是戲曲史論研究的基礎(chǔ)與柱石,只有基礎(chǔ)扎實深厚了,才有可能梳理出清晰的歷史發(fā)展線索,得出正確可靠的史學結(jié)論,總結(jié)出藝術(shù)發(fā)展的規(guī)律,建立藝術(shù)理論的體系。由于戲曲文物存世數(shù)量太少,因此,百余年來我們戲曲史論研究的資料依據(jù),主要就是戲曲文獻:包括劇本文獻,演出史料文獻、戲曲活動記載文獻、曲評曲論文獻、曲家和演員人物生平資料文獻等等。掌握文獻不足或文獻不通而進行的各種研究,就相當于建造房子而沒打好地基,再漂亮豪華的房子也會倒坍。蔣先生對某些喜歡發(fā)空論而對文獻了解得很少的所謂 “學者”,往往呲之以鼻,認為這都是些 “偽學者”。不管史論研究在什么時期出現(xiàn)什么樣的新風潮,有多么熱門的成果,他都不為所動,堅持文獻第一。他曾多次和我談起百年來戲曲研究大家的幾種研究方法,這些話至今言猶在耳。他說 (大意如此):“概括而言,百余年戲曲研究的方法不外乎三種:一種是文獻研究,第二種是文學研究,還有一種就是文化研究。第一種研究的代表人物如清末的王國維,民國吳梅等人,他們是在大量史料基礎(chǔ)上,梳理出了中國戲曲發(fā)展的歷史脈絡(luò),他們是在挖掘、梳理文獻史料基礎(chǔ)上立論的,所以結(jié)論都比較牢靠,這批人為戲曲史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chǔ)。第二種研究方法則以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各大學及研究院所的專家教授為代表,他們研究的重點是人物形象、時代特征、思想意義、劇本結(jié)構(gòu)、戲劇沖突、語言風格等等,基本都可以看作是文學研究。他們的成果豐富了人們對戲曲的整體認識,并將戲曲知識普及和推廣到了各大專院校和中學的課堂。第三種研究則從20世紀末興起,并流行延續(xù)至今,其主要特點是多學科、多視角、全方位和綜合性,其研究對象已不僅僅是戲曲本身,而是整個社會和社會文明中的戲曲。因此,古今中外各種思潮理論,哲學的、宗教的、政治的、經(jīng)濟的、法律的、社會的、甚至心理學、醫(yī)學、生物學及各種自然科學的方法和成果,都交叉綜合運用于此,此謂之大文化研究。這又以當今某些著名文化學者的研究成果為代表。這幾種研究方法各有長處,很難判定優(yōu)劣,但基礎(chǔ)的研究則永遠是文獻的研究,能成為大家的研究者,大都有過一個先熟悉掌握戲曲文獻,進行基礎(chǔ)文獻研究的過程和經(jīng)歷,然后再進行文學、文化的研究?!彼中蜗蟮亟o我比喻說:“戲曲文獻研究與文學研究、文化研究的關(guān)系,就好像電腦的硬件與軟件的關(guān)系,沒有硬件,一切都是空的;沒有軟件,也是死板一塊,不可能有豐富多彩的世界。因此,研究必須是以硬件為底子,又有多種軟件的加入,是軟、硬的結(jié)合。”他還曾多次在我面前指點江山,煮酒論英雄,談?wù)摦斀駪蚯芯款I(lǐng)域的眾多學者,哪些人擅長硬件,哪些人擅長軟件,哪些人軟硬件都不錯,等等。而最令他擔憂的,就是當今擅長硬件,愿意坐冷板凳進行戲曲文獻研究的人越來越少了,絕大多數(shù)人都熱衷于大文化研究,還有不少人喜歡隨意用一些他自己都沒有弄懂的觀點、視角、學說,以及所謂的 “語境”說,來套用現(xiàn)成的研究體系,衍生出一些所謂的新理論體系,進行所謂的 “理論顛覆”,標新立異,怪論怪說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這樣做法固然似乎出了不少成果,但卻經(jīng)不起時間的檢驗。目前,這樣的風氣使不少年輕人迷失了方向,許多人對戲曲藝術(shù)本體的研究、基于史實的研究花的功夫越來越少;肯下死力氣、笨功夫去挖掘新材料,思考解決實在的問題的人也越來越少,這樣下去,戲曲研究就有 “脫實向虛”,走向邪路的可能,前景堪憂。
人們都看得到蔣先生在戲曲文獻研究領(lǐng)域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輝煌,卻很少有人了解在這輝煌的背后,蔣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真情的傾注,追求的執(zhí)著和努力的艱辛。(譬如對明刊本 《西廂記》的研究,他就堅持不懈地搞了三十余年,甚至在 “文化大革命”時遭到批判,家破人亡時仍不忘卻,最終在1982年出版了巨著 《明刊本西廂記研究》。此類故事,他人多有講述,此不贅。)而我與蔣先生接觸的幾十年中,他對我鼓勵最多的,就是希望我能堅持自己的戲曲文獻專業(yè),不要分心,不怕坐冷板凳,不要因追風而迷失方向,不要擔心自己的研究被邊緣化而失去學者應(yīng)有的定力。他說:“你肯用心思和精力做戲曲文獻的研究,這很難得。別人一年磨十劍,你可以十年磨一劍嘛!雖然看起來你沒有他們風光,沒有知名度,似乎不受人重視。但是,你做的是基礎(chǔ)工作,時間長了,優(yōu)勢就會顯現(xiàn)。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你的東西會留下來,凡治學者都需要參考,你對戲曲史論研究的貢獻不會比他們小。像你這樣做學問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只要自己認定了,你就一定要堅持?!笔Y先生的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鞭策,他對戲曲文獻研究的那種治學理念,不僅使他本人成果疊出,登上了戲曲學界最高成就的殿堂,也給我們后生學者以很大的啟示和影響。
首先,戲曲文獻研究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即為史論夯實基礎(chǔ),提供依據(jù)。因此,無論是戲曲文獻研究中的戲曲目錄研究、還是版本研究、??睒它c注釋、資料的輯佚鉤沉、辨?zhèn)?、考證等等,均非漫無目標的行為,而是有明確遠期目標與近期目標結(jié)合的行為,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帶著問題去爬梳文獻、尋找線索、發(fā)掘資料,整理資料。否則,上下五千年,文獻浩如煙海,窮盡一生也只能大海撈針,不能經(jīng)世致用。如何做到研究問題有針對性,蔣先生對此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的研究,往往是以戲曲史論中的懸疑或難點為引導,其選題對象往往就是史論中存在的問題。有些疑惑,在他腦海里已盤恒許久。最典型的如 《西廂記》版本研究。眾所周知,《西廂記》是我國古典戲曲文學中的瑰寶,歷代刻本極多,幾百年來舞臺盛行,至今京、昆、越、滬、淮、川等各劇種都有演出,流傳極廣?!段鲙洝窔v代刻本的內(nèi)容、形式、批校、注釋等的演變,也恰恰是幾百年戲曲思潮和戲曲文學藝術(shù)發(fā)展一種濃縮的歷史印記,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系統(tǒng)地研究 《西廂記》版本演變,是戲曲研究的一項重大課題。但是,由于文獻浩瀚,查閱困難,《西廂記》明代刻本就有四十多種,且散落各地,有不少版本還流失到了海外,尋覓困難,研究工程的艱巨性,耗時性非常人所能想象。許多學者耗時費力許久,所獲不多,只能就此止步。因此這也成了戲曲史研究上的一大難題。蔣先生在幾十年戲曲工作實踐中多次接觸到 《西廂記》改編、演出等實際問題,也常常被人問到相關(guān) 《西廂記》版本的問題而難以解答,從而產(chǎn)生弄清原委,解決疑惑的想法。一念在心,時時留意。但深入之后方知其難,于是樹起雄心,立下宏愿,無論寒暑交替,不管世事滄桑,念茲在茲,一以貫之,耗時三十余年,終至寫成 《明刊本西廂記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蔣先生研究 《西廂記》版本的經(jīng)歷,是帶著問題入深山探險,幾十年九死一生后,攜著豐碩成果而出,這幾乎成了戲曲學界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傳奇故事。它既是蔣先生毅力和恒心的一種寫照,也是蔣先生帶著問題進行學術(shù)研究的思路和學術(shù)途徑的一種反映。又譬如,王國維是中國戲曲史研究的奠基人,他的研究成果對后世影響極大,但是他研究結(jié)論中也有少許被蔣先生證明是略有疏忽的地方,譬如,他說:“吾輩寧謂遼金之劇,皆自宋往;而宋之雜劇,不自遼金來,較可信也?!保?]即強調(diào)宋朝戲劇對遼金的影響,而基本忽略了遼金戲劇對宋朝戲劇的影響。由于王國維開山祖師的地位和影響,所以導致此后戲曲史學界對遼代戲劇認識的偏差,已出版的一系列戲曲史巨著,對遼代戲劇的敘述都付之闕如,遼代戲劇在我國戲劇史研究上似乎成了空白。蔣先生在讀史過程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疑惑,思考,于是閱讀了大量的文獻,經(jīng)反復考證,先后撰寫了 《遼興宗為后妃演戲而伴奏》(刊載于 《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3年2期)和長文 《遼代戲劇史鉤沉》[2]。證明了 “從戲劇史的角度來看,遼代確有其特殊的重大的研究價值”[3]。填補了戲曲史研究方面的一個重要空白。此類事例頗多,無法一一例舉,總之,蔣星煜先生的戲曲文獻研究,確實為戲曲史論解決了許多懸而未解的問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其次,在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來講,蔣先生常常多樣并舉。對常用資料進行反復地毯式的搜索查找,用以輯佚鉤沉,索隱探微,獲得新發(fā)現(xiàn);對冷僻、邊緣資料也盡量順藤摸瓜,尋找線索,用以拾遺補缺,認真比較異同,發(fā)現(xiàn)差異,深入探究。譬如二十四史,《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夢粱錄》諸書與 《青樓集》、《中原音韻》、《錄鬼簿》等書都是人們熟知的常用的戲曲史研究資料,尤其是二十四史,其中的戲曲史料早被前輩研究學者挖掘得差不多了,但蔣先生仍對這些文獻進行一遍遍的閱讀,進行地毯式搜索,用他自己的話說,這一是為了熟悉文獻,加強記憶,二是為了輯佚鉤沉,在此過程中,他也常常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譬如,他時常翻閱二十四史,在閱讀 《遼史》時,在卷五四《樂志》之 《散樂》章中看到記載:“今之散樂、俳優(yōu)、歌舞雜進,往往漢樂府之遺聲。晉天福三年,遣劉昫以伶官來歸,遼有散樂,蓋由此矣!”但反復核對史書,就發(fā)現(xiàn)后晉天福三年是公元938年,比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的公元960年還早22年,于是就引起他的高度警覺與重視。因為這可能說明遼朝有戲劇比宋朝要早得多,而戲曲史學界則普遍認為遼金戲劇是來自宋朝,這從王國維先生撰寫 《宋元戲曲考》起就似乎成了定論,而遼代戲劇對宋代戲劇是否有什么影響,人們幾乎一無所知,這都成了應(yīng)該重新探討的問題。于是,蔣先生順藤摸瓜,開始查閱其他各種史料,經(jīng)反復比較、辨析、考證,終于寫出了 《遼代戲劇史鉤沉》和《遼興宗為后妃演戲而伴奏》這兩篇重要的學術(shù)論文,特地提出遼代戲劇在中國戲曲史上的地位問題,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這是對常用文獻進行反復地毯式搜索的典型例子。至于因問題去尋找資料,發(fā)現(xiàn)線索,順藤摸瓜,又擴展到尋找冷僻、邊緣資料,來拾遺解懸的例子,更不勝枚舉。
縱觀蔣先生幾十年戲曲研究的生涯,他的研究著作,沒有一本是以中國戲曲史或中國戲曲史綱命名的,卻有不少冠是以中國戲曲史 “鉤沉”、“拾遺”、“索隱”、“探微”等名稱的著作。以蔣先生的才華、學識、能力而言,并不是不具備撰寫一部中國戲曲綜史的能力。他學貫中西,知識淵博,又是多個領(lǐng)域的研究專家,譬如明史方面,他撰有多部明史研究專著,是國內(nèi)著名學者、文化學史方面,他早在1942年就撰寫出版過 《中國隱士和中國文化》,在書法藝術(shù)史方面,他也在1948年就出版過 《顏魯公之書學》這樣的專著,這些專業(yè)書籍,至今都是這些研究領(lǐng)域?qū)W者專家重要的參考書籍,足以證明蔣先生兼具多領(lǐng)域多學科的專業(yè)學識,同時又具備融合貫通的高度綜合能力,其才足可勝任撰寫多種藝術(shù)史、文化史和藝術(shù)史,當然包括再寫一部中國戲曲綜史。但是,蔣先生偏偏將自己的著作定位于在王國維、吳梅等人戲曲史之后的“鉤沉”、“拾遺”、“索隱”、“探微”,恰恰表現(xiàn)了蔣先生戲曲文獻治學的思路和治學方法。也就是說,蔣先生的戲曲文獻研究,視野雖然很寬闊,但選點卻非常集中,常常是有新發(fā)現(xiàn)的材料后才開始切入,開掘力求深入,方方面面的關(guān)聯(lián)也盡量梳理清楚。因此,常常是一步步弄清一個個小疑惑,解決一個個小問題,但是能舉一反三,解開了一系列歷史疑團,牽一發(fā)動全身,推動對整個戲曲史認識的深入。蔣先生曾說,王國維這代人在大量文獻的基礎(chǔ)上弄清了中國戲曲歷史的大體框架,如果要想在這個基礎(chǔ)上有所作為,必須要找到前人沒有看到過的材料,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才能推動戲曲研究的進步。這也是他取書名 “鉤沉”、“拾遺”、“索隱”、“探微”的真正用意。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凸顯了蔣先生一貫的的治學手段和方法。
蔣星煜先生在戲曲學及文史哲各個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豐碩,聲名卓著,因此,海內(nèi)外慕名向其求教問學者人數(shù)甚夥,因得其教益點撥,逐漸成為學界領(lǐng)軍人物的學者亦不在少數(shù)。蔣先生不僅本人留下了傳世巨著,也把自己的思想和治學理念傳給了后人,影響帶動了一大批戲曲學和藝術(shù)學領(lǐng)域的學者。受蔣先生點撥教益或影響成長起來的,目前已成為國內(nèi)著名學者的人數(shù)頗多,遍布全國各個大學和研究院所及各個文藝單位,無法盡述,筆者僅舉熟識的幾位稍作敘述:李曉,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研究員,戲劇理論及昆劇史專家,著有 《戲曲編劇論集》、 《戲劇結(jié)構(gòu)學》、《戲劇美學》、《昆劇史》、《昆劇編劇理論》等專著;周錫山,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研究員,美學理論及小說戲曲史專家,著有 《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金圣嘆文藝美學研究》、《西廂記注釋匯評》等專著;藍凡,原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研究員,現(xiàn)調(diào)任上海大學教授,著有 《中國電影史》、《藝術(shù)學》、《舞蹈藝術(shù)論》、《中國近代戲曲史》等專著,上述三位著名學者曾經(jīng)都是我們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杰出的中青年研究人員,在我所和蔣先生一起共事,受到蔣先生的熏陶、指點或者直接幫助,譬如周錫山先生的 《西廂記注釋匯評》一書撰寫,就得到過蔣先生的大力幫助。蔣先生對我們研究所其他研究人員的指導幫助也非常多,譬如筆者幾十年來專注于在家譜文獻中搜索戲曲家生平資料和戲曲活動的史料,意欲在此基礎(chǔ)上蒐集資料并建立一個戲曲文獻的史料庫。蔣先生得知后非常高興,他對我說:“你的想法很好,正史、野史筆記中的戲曲史料蒐集,前人已做了許多工作,地方志中的戲曲史料也有人做了,家譜中的資料目前還沒有人系統(tǒng)地做,你肯下功夫做,就是件功德無量的事,一定要堅持下去!”并對我說:“你能不能在大量家譜資料的基礎(chǔ)上,在許多父子戲曲家資料的基礎(chǔ)上,給我回答一個問題——戲曲藝術(shù)的才能有沒有遺傳的天賦?證明一下,有,還是沒有?現(xiàn)在科學技術(shù)發(fā)達了,人們通過血緣遺傳的基因研究,DNA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疾病,如近視、糖尿病、心臟病、精神病等都有遺傳基因的影響,公安系統(tǒng)查找嫌犯也開始使用基因技術(shù),DNA分析技術(shù),會查找家譜,看看有沒有血緣聯(lián)系。但是藝術(shù)學領(lǐng)域,這樣的研究很少,藝術(shù)天賦是不是也有遺傳?希望你能深入探究,給我一個答案?!笔Y先生的話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也促使我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了 《江南曲學世家研究》一書的撰寫,至今我仍感恩難忘。其他的我所中青年學者如張澤綱(現(xiàn)任上海文聯(lián)權(quán)益處處長)、曹凌燕 (現(xiàn)任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副所長)等等,都曾受到蔣先生的不少點撥和幫助。在蔣先生的影響下,我們研究所涌現(xiàn)出一批人才和一大批研究成果,對上海文化藝術(shù)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蔣先生的影響若說擴展至整個上海,還可以舉出華東師大著名教授譚帆先生、教授趙山林先生、上海師大著名教授翁敏華女士、教授朱恒夫先生、上海文史館館員、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陳先行先生等等學者的例子,他們都曾或多或少受到過蔣先生的熏陶和影響。若說蔣先生影響擴展至海外,則還可以舉出許多臺灣、香港學者以及世界各國如日本、韓國、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漢學研究的學者受蔣先生影響和點撥的例子,我們也無法細細例舉??傊?,蔣先生的影響,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時間。他給我們留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懷念他。斯人已逝,風范長存!
[1]王國維.王國維戲曲論文集 [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112.
[2]蔣星煜.中國戲曲史索隱[M].濟南.齊魯書社,1988:16.
[3]蔣星煜.中國戲曲史鉤沉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55.
(責任編輯:周立波)
Mr.Jiang Xingyu’s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Literature—Concept and Method of Scholarship and Academic Influence
ZHOU Gongping
Mr.Jiang Xingyu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respected predecessors in the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His research philosophy on the study of opera literature not only made his own achievements abun?dant, but also exerted scholars with great revelation and influence.Mr.Jiang Xingyu’s research on opera literature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opera and solved many problems.His influence is beyond the borders and the time.He left us a rich cultural heritage.
Jiang Xingyu; opera literature; philosophy of scholarship; scholarship; academic influence
J803
A
1672?2795 (2017) 02?0139?05
2017-02-08
周鞏平 (1956— ),男,浙江溫州人,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戲曲文獻、戲曲史、藝術(shù)史、家族史方面研究。(上海 2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