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平,張彥平,李孟達,鄭 帥,丁亞娟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0)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其優(yōu)化研究
楊金平,張彥平,李孟達,鄭 帥,丁亞娟
(湖北師范大學,湖北 黃石 435000)
大學生是整個社會中最具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群體,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但是隨著中國社會轉型期的不斷發(fā)展和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部分大學生漠視生命、虛度生命,很多高校對于大學生生命健康以及價值觀等的教育明顯不夠重視。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共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生命教育;影響因素;優(yōu)化建議
近年來,隨著全國多地不斷爆出大學生自殺或他殺事件,“生命教育”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話題。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知識經濟和信息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生活壓力的持續(xù)加大又使人們的生命意識以及心理健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嚴重抑制了個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加強高校生命教育建設、提高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此情況下,為了解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及生命教育現狀、進一步掌握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缺陷與不足,我們展開了一系列的社會調查。
此次調查以問卷法為主, 調查對象為湖北師范大學在校學生。調查問卷共包含17道題目,具體包含了學生基本信息、學生對生活的個人體驗、學生對生命價值和自我價值的感知、學生對我校生命教育現狀的看法、學生對生命教育的建議等方面。問卷共發(fā)放500份,500份有效,0份無效,有效回收率100%。
(1)大學生生活狀態(tài)普遍單調平庸,就業(yè)和學業(yè)壓力成為主要壓力源,緩解壓力的手段以自我放松為主,缺乏溝通和交流 。大學生作為朝氣蓬勃的新一代青年,理應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對生活充滿激情,對未來滿懷期待。然而調查結果卻顯示,62.14%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狀況平平淡淡,感到“壓力山大”。分別有60.71%和37.14%的受訪者認為壓力主要源于“就業(yè)發(fā)展前景不明確”和“學業(yè)壓力大”,占了調查對象的絕大部分,這與知識經濟大爆炸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緊隨其后的是經濟壓力,占比35.71%,部分大學生受家庭經濟水平的限制,與同學之間難免會因對比而產生自卑心理,經濟條件的不足也會影響很多大學生的決策,造成他們的困擾。
對于如何緩解壓力,68.57%的人選擇了“聽音樂、看影視劇和打游戲”;51.43%的人選擇了“找同學和朋友傾訴”;32.86%的人選擇了“自己憋在心里”;6.43%的人選擇“找老師傾訴”;18.57%的人選擇“找父母或他人傾訴”。由此可見,大學生緩解壓力的方式側重于自我放松或同齡人之間的交流,與父母老師等長輩的溝通程度欠缺,有相當一部分的大學生在遇到壓力時甚至找不到緩解方法。
(2)大多數大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解較為正面,有相對明確的人生目標,能夠正確認識自殺現象,但忽視生命發(fā)展,難以做到知行統(tǒng)一。人生目標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導向,選擇“有短期目標,但不確定終極目標”的最多,占47.14%,表明多數受訪者有短期目標,但對長期目標感到迷茫;其次是“既有短期目標,也做好了長遠打算,并為之奮斗著”,占34.29%,比例適中。調查表明,大多數人擁有或大或小的生活目標,生活態(tài)度較為積極,“價值感”比較充分。
在有關自殺問題的幾個選項中,67.86%的人認為“自殺的人是對自身和家人的不負責”,64.29%的人表示“從未有過”自殺念頭, 90.71%的人都認為“在保護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再保護他人生命”。這說明當今大學生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識與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能夠去盡力挽回他人的生命。但是82.86%的人都表示自己經常 “無所事事”,這表明大學生很難做到知行統(tǒng)一,部分學生自制力較差,沉迷網絡游戲與影視劇當中無法自拔,對目標的執(zhí)行程度不高。除此之外,在別人生命受到威脅時,大學生們往往都愿意伸出援手,而當別人虛度光陰時,只有15.00%的人選擇“反對,并主動勸阻”。大學生在本來就缺乏自制力的情況下又缺乏同伴群體的監(jiān)督,進一步惡化了虛度生命這一潛在危機。
(3)高校生命教育工作存在按章辦事的現象,教育效果不明顯,甚至有流于形式的傾向。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教育一個重要的方面,93.57%的受訪者表示,高校生命教育需要著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這表明大學生是希望學校能夠給他們普及生命意識、明確生活方向的。65.71%認為學我校生命健康教育的實行現狀是“一般,按章辦事,效果平平”,認為“不滿意,流于形式,疏忽怠慢”的比重的占到了15.71%。由此可見,高校在落實生命教育時對于其內容和形式的關注度不夠,學校應反思這一現象,把生命教育工作落到實處,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草草了事。
2.1 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2.1.1 社會不良價值的導向與沖擊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變革與多元文化的大發(fā)展的時代,反映各種價值觀的文化娛樂產品琳瑯滿目,一些充斥著兇殺暴力、淫穢色情等表現人的性格中殘忍、變態(tài)、自私自利的不良元素不可避免的隱秘在其中。而當代大學生正面臨價值觀念的重大變革,這些不良因素對大學生的生命審美產生了十分消極的影響,從而阻礙了大學生健康生命意識的形成。
2.1.2 社會現實需要的競爭與適應
近年來,隨著就業(yè)壓力的不斷增大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加之大眾傳媒的迅速發(fā)展,大學生的價值體系和人生定位經受著極大沖擊,各類問題層出不窮。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使學校和學生將學習目的放在高分和文憑上,所培養(yǎng)出的高分低能的接班人與社會實際需要的人才嚴重脫節(jié)。教育的高投入和就業(yè)的低收益形成強烈對比,大學生一方面為自己能有一個更好的前途來大學深造,另一方面還要為自己未來的不確定而擔憂,導致大學生情緒低落、彷徨失措,產生心理失衡、人生錯位,甚至陷入嚴重的生命危機而走向極端。
2.2 學校教育的缺位
2.2.1 生命教育重視程度嚴重欠缺
部分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往往放在少數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上,對于心理可能出現問題以及心理健康的學生應該如何提高心理素質、如何用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去成就個人發(fā)展方面缺乏具體的辦法和措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于個人未來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影響深遠,處在尚未成熟和迷茫期的大學生極易出現抑郁、煩躁、苦悶等消極情緒,如果這些情緒沒有得到及時的矯正寬慰,很容易引發(fā)心理問題。
2.2.2 生命教育內容形式抽象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受傳統(tǒng)專才教育模式的束縛,教育思想片面化,教學形式普遍單調乏味,僅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教育內容也大都是老生常談,且抽象空洞,這些都對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以教師主導的課程知識教學在我國占據了主導地位,這種教學以把知識經驗傳授給下一代為任務,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鍛煉,在生命教育領域亦是如此,不但缺乏針對性與時效性,也難以激起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3 家庭因素的羈絆
2.3.1 經濟水平存在差距
調查顯示,很多大學生都有或多或少的經濟壓力,這與個人的家庭經濟水平息息相關。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多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感到放不開手腳,消費水平明顯落后于周圍的同學,這容易造成他們的自卑和焦慮的心理。還有的學生希望可以用學習成績來彌補經濟上的不足, 這類同學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容易產生不愿參加集體活動的心理,認為這會耽誤他們的學習。
2.3.2 家庭氛圍影響深遠
家庭對子女的影響貫穿著子女的一生,一個夫妻和睦、尊老愛幼的家庭氛圍能為子女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父母若是勤儉持家、以身作則,子女就會更容易養(yǎng)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思維習慣。有的父母言行不一,自己都缺乏生命責任感,注重眼前的利益,這樣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把握本身就是欠缺的。此外,在傳統(tǒng)觀念和現實壓力的影響下,很多父母更側重于對子女的應試能力及智力的培養(yǎng),而對心理健康、人生價值觀等的教育明顯不夠重視。
2.4 學生自身的困頓
2.4.1 精神的迷茫與心理的困惑
當前大學生大都是90后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父母親人的精心呵護,較少經歷生活的困難。大學作為學校的終點站,是逐步實現個體社會化的過渡階段,對于即將邁入社會的90后來說,突如其來的就業(yè)壓力、經濟問題以及學業(yè)情感等問題使他們陷入了一種精神的迷茫期。由于距離和時間的限制,大學生們產生壓力時一般都不會去找父母或老師溝通,而是選擇自己解決或者憋在心里回避問題。當個體壓力大于其承受能力和解決能力時,就極易出現冷漠、抑郁、嫉妒等心理失衡現象。
2.4.2 生活的空虛與生命的虛度
在現今中國的教育模式中,學生普遍經歷了管理嚴格、教學緊湊的中學階段,當他們踏入大學校園后卻發(fā)現自己進入了一個自由與寬松的新環(huán)境,在理想狀態(tài)下這將為大學生研究學術、探討問題提供了良好契機??墒窃谥袑W階段長期依靠老師、家長外在督促的慣性下,大學生們普遍缺乏自我約束力,這種閑暇與自由逐漸演變成放縱與頹廢。部分大學生沉迷于游戲與戀愛中不能自拔,進而荒廢學業(yè),造成了生命的揮霍與浪費。
3.1 努力提高對生命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
學生在身心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困惑,而大學階段又是學生從家庭走向社會的一個關鍵時期,如若不加以引導和疏通,輕則會對大學生產生難以預期的隱性傷害,重則使人虛度生命、對人生失去信心,甚至發(fā)生自殺或是戕害別人生命的行為,釀成悲劇??茖W的生命觀是學生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前提和基礎,開展生命教育則是現當代學校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生命教育應始終貫穿于人才培養(yǎng)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高校的主管領導和教師以及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做好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工作提高到能否實現學生的健康發(fā)育與成長成才、能否促進學生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與對他人生命的尊重這一高度上來認識,做到始終重視生命教育、時刻開展生命教育。
3.2 切實加大對教師生命教育的培訓力度
學生都有“向師性”的特點,高校的教師一定要有強烈的生命教育的意識和有效實施生命教育的能力,在實踐中可以采取多種培訓方式來提高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和理解。既可以“引進來”,如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開展生命教育的專題講座和報告會、聘請專職的心理咨詢師作為學校心理咨詢室的老師;也可以“走出去”,如組織高校的教師去外地參加各種有關生命教育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同時也要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學術團體和學術活動、開展各類教育考察和觀摩,使教師在交流中了解有關生命教育的最新動態(tài)和前沿信息,從而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學習他人優(yōu)秀的教學經驗。
3.3 充分發(fā)揮學生生命教育中的能動作用
生命教育的對象是學生,開展生命教育課程或活動的目的要明確,不能“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活動而活動”,要讓生命教育能真正被學生理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思、學有所感,避免形式主義的傾向。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等各方面素質已基本成熟,每一位大學生都是一個獨立意義的個體。簡單的填鴨式和灌輸式的生命教育方式對當代大學生產生的作用極其有限,甚至會導致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只有師生互相交流意見、高校教師尊重學生自我意識的同時加以正確引導,才能真正發(fā)揮出生命教育的作用。
3.4 生命教育過程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就業(yè)前景不明確與學業(yè)壓力大,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做到以這兩方面為主,解決主要矛盾。各高校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應加大升學就業(yè)指導教育,并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使學生根據社會的需求和自己的特點在學習上和心理上做好未來就業(yè)的準備,明確自身發(fā)展的方向。學業(yè)方面,學校和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心。此外,學校課程的設置要盡可能地符合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現實需求,讓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逐步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
3.5 各方教育力量應相互配合、齊抓共管
生命教育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有關政府教育部門、學生家長、各個社會團體、新聞媒體等的協調配合。生命教育不能局限在課堂教學中,良好的家庭關系、和睦的鄰里關系、融洽的社區(qū)環(huán)境、積極的社會風氣等都會對大學生的生命觀念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加大生命教育的宣傳力度、提高生命教育的影響力、調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的濃厚氛圍。只有發(fā)揮出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基礎作用,塑造“三位一體”的生命教育網絡,形成正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3.6 生命教育途徑需活潑生動、豐富多樣
首先,學??梢蚤_設各類有關生命教育的專門課程,其他學科課程中也可以滲透生命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學會發(fā)掘和利用各科專業(yè)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因素,使之與生命教育相輔相成。其次,可以邀請有關專家組織各式有關生命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樹立起更加全面的生命觀。此外,學校的各級學生組織和團體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生命教育活動,這些活動由學生自己組織,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傊逃男问綉鄻踊?、內容應豐富化,要富有趣味性與吸引力,讓學生在樂于接受生命教育的同時真正掌握到生命知識、培養(yǎng)起正確的生命態(tài)度和生命意識。
[1]連淑芳,魏傳成.當代大學生生命意識狀況調查報告[J].思想理論教育:綜合版,2007,(2):61-65.
[2]朱宇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缺失與對策[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24(2):106-108.
[3]洪濤,康慧娟,睢艷卿.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生命教育問題研究[J].職業(yè)時空,2014,10(3):107-108.
[4]趙迎華.新時期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容、現狀及策略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9):136-138.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life Education and Its Optimization
YANG Jin-ping,ZHANG Yan-ping,LI Meng-da,ZHENG Shuai,DING Ya-juan
(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 435000,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ost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groups in society as a whole, is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But with the social transi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part of the students’ignorance of life, wasted live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the life an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ducation of values clearly inadequate attention. College students’life education as essential component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munity need to participate together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healthy growth.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status factors; tuning recommendations
2016-12-31
湖北師范大學思政專項重點項目(2013SZ01)
楊金平(1975-),男,湖北黃岡人,副教授,碩士,E-mail:379298124@qq.com。
G412
A
10.3969/j.issn.1671-234X.2017.01.016
1671-234X(2017)01-00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