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夢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崔憲研究員《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講座有感
陳詩夢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2)
崔憲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先后在廣西桂劇團、廣西歌舞團任小提琴演奏員,兼任學報《黃鐘》編輯,而作為中國傳統(tǒng)理論音樂領域成績斐然的學者,對學術研究和寫作有更為獨特深刻的理解。此次講座是圍繞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展開的一系列解說,并示以個例,主張學術態(tài)度要嚴謹,旨在求真求實。
崔憲講座;學術研究;論文寫作
2017年5月25日,我非常榮幸的在學校聆聽了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崔憲研究員《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的講座,講座主要針對學術研究以及學位論文的寫作,對于我們端正學術研究的態(tài)度和規(guī)范論文寫作具有重要意義。
崔憲老師是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的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傳統(tǒng)理論音樂研究,他的《曾侯乙編鐘律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節(jié)選),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博士文庫》。1997年9月,專著《曾侯乙編鐘鐘銘校釋及其律學研究》(列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叢書》第二輯),得到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的資助,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與武漢音樂學院教師合著的專著《中國傳統(tǒng)樂理教程》(作曲自學叢書之一),將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已發(fā)表《先秦樂律的歷史流變》、《鐘律與琴律》等學術論文、音樂評論及古琴曲目欣賞等文章20余萬字。整理黃翔鵬先生的《樂問》、《中國古代音樂史的分期研究及有關新材料、新問題》等學術論著20多萬字。1999年參與天安門城樓“中華和鐘”的音樂設計、制作工作,參與音位設計及撰寫鐘體的音樂銘文。崔憲老師作為中國傳統(tǒng)理論音樂領域成績斐然的學者,對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具有更為獨特而深刻的理解。
崔憲老師首先簡單的為我們介紹了他的考學經(jīng)歷,然后講述了他這些年來是如何進行學術研究的,以及在做學術研究的過程當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叭魏窝芯浚康脑谟谇笳?;任何成果,都是階段性成果?!边@句話也正是崔憲老師一直反反復復所強調(diào)的。任何研究都是在求真的過程中需要再求知,在求知的結果中再求真,這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不斷往復的過程。求真在永遠沒有終點的過程中,成果也在沒有完結的結論中,因為在新材料、新思考或新認識中,原來的成果可能被超越,原來的結論也可能被推翻。反復的求真、求知,汲取新鮮的養(yǎng)分都是學術研究過程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崔憲老師的話著實一語中的的指出了當今學術研究經(jīng)常會被忽視的問題,也給我們在座的每位提了醒,相信大家在日后參與到學術研究當中的時候,會以此作為標準,逐步審視自己是否做到求真求實,而且要與時俱進,及時汲取新鮮的知識養(yǎng)分,以及關注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而不是只看到眼下已有的學術成果。最重要的保持著謙卑好學的態(tài)度向每一個在你不熟悉的領域有所造詣的學者學習。
講完學術研究的部分之后,就進入到講座最重要的部分了,就是論文寫作的部分。崔憲老師先按照學位管理條例的基本要求羅列出6條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讓我們首先明確作為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能力。隨后又列舉了15個不同學科及選題,有音樂美學、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中國古代音樂史等。崔憲老師著重講解了關于論文選題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問題,他提了兩點,首先是前提,前提就是凡是前人的理論,要么發(fā)展,要么否定,或有必要再討論;綜述、評論次之。然后是創(chuàng)新,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號召大家一定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善于思考,提出問題,全面的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詳盡的占有第一手的資料,然后才能合理的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最后才是正確的使用解決問題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成果、資料、問題、方法,這四項也是學術研究的基本原則。
講座的最后,崔憲老師列了選題集中、主旨明確、概念準確、論證清晰、邏輯嚴密、結構合理、行文流暢和結構謹慎8個優(yōu)秀論文的特點,還給我們看了兩篇優(yōu)秀論文,分析了文章里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同時也列舉了行文不流暢的文章分析其弊端,提醒我們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整個講座過程當中,崔憲老師語氣平易近人,態(tài)度隨和,講座內(nèi)容實用性強,符合當下我們現(xiàn)階段的學習。通過對講座內(nèi)容的學習,使我們對學術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對待學術研究的態(tài)度也更為嚴謹。就我個人而言,崔憲老師的講座就像一場及時雨,為正處于畢業(yè)論文前期準備階段的我指明了方向。在我收集與論文選題相關的資料時,我搜索的詞條范圍很狹窄,只圍繞我初步擬定的題目拆分成各種詞條去搜索,導致我搜到的期刊文獻特別少,這樣一來,下筆打框架的時候就很困難。其實就是崔憲老師說的四個步驟成果—資料—問題—方法中的前兩個步驟我沒有做好,首先是前人的成果我沒有搜索清楚,確認是否已有相關的成果還是還未有人設計該類,其次就是搜索關鍵詞的范圍太窄,缺少發(fā)散性的思維,應該學會由一個關鍵詞搜索出的文章中得出更多的關鍵詞,比如說可以搜索這篇文章的作者,看看他是否有相類似的文章,或者搜素該文章所引用的文獻當中是否有符合我論文需要的,這些都是被我所忽視的??偟膩碚f,聽過講座之后,才發(fā)現(xiàn)嚴謹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我們在操作的過程中還是難免有疏漏,因此我們應該時刻將嚴謹銘記于心,從小做起,從細做起,把學術嚴謹落實到實處,做真正的學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