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濤
(河南省夏邑縣林業(yè)局 河南 夏邑 476400)
七葉樹繁殖栽培技術
楊偉濤
(河南省夏邑縣林業(yè)局 河南 夏邑 476400)
七葉樹樹姿壯麗,冠如華蓋,葉大蔭濃,秋葉紅艷,白花絢爛,宜作庭蔭樹和行道樹,也可片植營造紅葉景觀,是觀賞、經(jīng)濟兼?zhèn)涞耐ナa樹。本文通過對七葉樹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習性的介紹,總結出七葉樹良種壯苗繁殖栽培技術。
七葉樹;繁殖栽培;病蟲防治
七葉樹,別名,桫羅樹、梭羅子,七葉樹科,七葉樹屬。種子可入藥,也可榨油制肥皂。木材黃白色,細致,輕軟,易加工。
落葉喬木,樹冠龐大,呈圓球形,樹皮灰褐色,有片狀剝落。主枝開展,小枝稀疏,粗狀,交互對生,棕黃色,無毛。冬芽卵圓形,有樹脂。葉柄長6~10 cm,小葉5~7個,紙質,長倒披針形或矩圓形,長9~16 cm,寬3~5.5 cm,邊緣具鈍尖的細鋸齒,背面基部幼時有疏柔毛,側脈13~17對;小葉柄長5~10 mm。圓錐花序,被微柔毛?;s性,白色或微帶紅暈;花萼5裂;花瓣4個,不等大;雄蕊6個。蒴果球形,頂端平略凹下,直徑3~4 cm,密生疣點,果殼干后厚5~6 mm;種子近球形,種臍淡白色,約占種子近一半?;ㄆ?~6月,果期9~10月。
喜光性樹種,稍耐陰,幼樹喜陰。適于溫和濕潤環(huán)境,雨量要充沛,也能耐寒;喜肥沃、土層深厚、濕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低洼積水地勢。生長較慢,壽命長。深根性,萌芽力不強,不耐移植。
產于太行山的濟源及伏牛山的盧氏、欒川、嵩縣、西峽、南召、內鄉(xiāng)等地,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安徽等地均有引種栽培。
4.1 播種繁殖。種子生命力不強,如去果皮,不滿1月便喪失發(fā)芽力,故于9月上旬采種后應立即播種,或帶果皮拌沙在低溫處貯藏至翌年春播。貯藏的種子在4月初可陸續(xù)發(fā)芽,可選發(fā)芽者進行點播。一般采用低床條播,株行距15 cm×25 cm,播種溝深6 cm,播時種臍向下,播后覆土約4 cm,為保持濕潤,可覆草至不見土為宜。胚芽露出地面之際,可適當遮陰以防灼傷幼苗。對秋末冬初出土的幼苗,需覆草防寒(還有次年才出苗的現(xiàn)象)。5~6月份,幼苗進入生長旺季,要加強肥水管理,當年苗高可達70~80 cm,翌春即可分栽培育大苗。以后每隔1年分栽1次,5~6年可培育出綠化大苗。移栽在落葉后至發(fā)芽前進行,栽時需帶土球,栽后需用草繩卷干,以防樹皮灼裂。栽前應施足底肥,生長過程中一般不需整形修剪。天旱時應注意澆水。
4.2 扦插繁殖。選擇生長健壯、腋芽飽滿的當年生枝作插穗;截取插穗在腋芽上下的1.5 cm處剪斷,并削成馬耳形,斜面一定要平滑。及時放入0.3%的多菌靈溶液中進行插穗消毒。用磚砌成寬2 m、長10 m、高40 cm的插床,在床的底部鋪一層20 cm厚的地瓜石,上層鋪一層20 cm厚的新鮮的河沙作為扦插基質。用0.3%的多菌靈或0.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基質消毒。最后拱好竹片蓋上塑料布,并要固定好遮陰網(wǎng)。首先將插穗用ABTl號0.1%溶液速蘸后備用。為防止插穗基部受傷,扦插時用小木棒在基質上打孔,株距10~15 cm,行距10~20 cm,扦插深度以插穗上部與基質面平為宜,并用手壓實。插后棚內濕度保持在90%左右,噴水次數(shù)以保持葉面濕潤為宜;為防止雜菌侵染,插后7d噴1次0.2%多菌靈進行全面消毒。到30d時可減少噴水次數(shù),開始煉苗5~7 d,即可移栽。
苗木移栽一定要求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根系要舒展。長途運輸七葉樹苗木根部須蘸泥漿,外套塑料袋或草袋包裝。移栽苗木株行距30 cm×40 cm,栽植深度以葉腋和土壤表面平為宜。栽植前應施足基肥。在生長過程中,一般不需修剪整形。天氣干旱時,應注意澆水。成年樹每年冬季落葉后應開溝施肥,以利翌年多發(fā)枝葉、多開花。
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白粉病、炭疽病、日灼病等,葉斑病、白粉病、炭疽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噴灑防治,日灼病可在深秋或初夏對樹干涂白進行防治,也可以用枯草或稻草覆蓋于樹干基部等。主要蟲害有金龜子、刺蛾等,金龜子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噴殺。刺蛾幼蟲食葉,在蟲害發(fā)生初期及時噴灑90%敵百蟲800~1 000倍液或15%溴氰菊酯4 000~5 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
[1]李振卿,陳建業(yè),李紅偉.彩葉樹種栽培與應用[M].北京:中國農業(yè)大學出版社,2011.
[2]侯元凱,李世東.新世紀最有開發(fā)價值的樹種[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