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祥健
(福建省永安市園林管理處,福建 永安 366000)
香樟屬于樟科的常綠性喬木,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因其樹形如傘,樹姿雄偉,樹齡長,有較強適應城市環(huán)境的能力等特點,是優(yōu)秀的園林綠化樹種。由于香樟生長速度中等,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多采用大樹移植的方法,以達到一次成林的效果。在反季節(jié)移植期間,由于香樟正處于生長的旺盛期,為保證大樹移植的成活率,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盡量從就近的苗源地選用苗木,在苗木適應性上提高反季節(jié)大樹移植的成活率,外地調用的苗木,宜假植一個生長季后再用于反季節(jié)移植。(2)提前進行斷根處理,特別是胸徑超過15cm的香樟大樹,如能提前1~3年斷根則成活率有大幅提高。斷根部位可以樹干為圓,以胸徑5倍半徑畫圓將粗根鋸斷,斷根后要在根部噴灑0.1%萘乙酸,然后覆土。(3)根據(jù)設計所要求的樹種規(guī)格、樹高、冠幅、胸徑、樹形、長勢等,對苗木進行調查,選樹并按對應栽植坑編號,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樹干上標出原有的南北朝向,以便在栽植時按原方位栽下。
移植坑的大小要依土球而定。一般應在四周加大30~40cm,深度應加20cm;土坑要求上下一致,坑壁直而光滑;穴底要平,切忌挖成鍋底形或尖底形而使移栽時大樹土球架空。如果定植地土壤較差,如市區(qū)種樹常遇地下有三合土、石灰、石塊、垃圾等情況,為保證反季節(jié)大樹的成活和有良好的生長條件,樹穴應盡量挖大些,需要備好種植土和營養(yǎng)土,并適當施用緩效肥。
香樟大樹移植的起苗方式,通常有截干法、轉坨縮冠法、帶蓬起苗法和灌根起苗法等幾種,其中反季節(jié)移植常用的是截干法和轉坨縮冠法。
截干法通常適用于胸徑10~15cm,生長的土壤條件較好的香樟大樹,其優(yōu)點是可以控制樹枝的分枝高度,吊裝、運輸方便;缺點是成活率較低一些,近期綠化效果差,一般要2年以上形成冠幅。
香樟大樹反季節(jié)移植起苗時,土球要適當加大。一般正常植樹季節(jié)起苗,土球大小是樹干徑的8~10倍,反季節(jié)植樹時,土球的直徑應增大到10~12倍。超過此倍數(shù),則易散球,且增加運輸難度。
挖掘前,先用草繩將樹冠圍攏,其松緊程度以不折斷樹枝又不影響操作為宜,然后鏟除樹干周圍的浮土,以樹干為中心,比規(guī)定的土球大3~5cm劃一圓,并順著此圓圈往外挖溝,溝寬60~80cm,深度以到土球所要求的高度為止。
修整土球要用鋒利的鐵锨,遇到較粗的樹根時,應用鋸或剪將根切斷,不能用鐵锨硬扎,以防土球松散。當土球修整到l/2深度時,可逐步向里收底,直到縮小到土球直徑的l/3為止,然后將土球表面修整平滑,下部修一小平底即可。
軟材包扎法:適用于挖掘圓形土球,胸徑10~15cm或稍大一些的香樟樹。土球包扎時先以草繩水平捆緊土球腰部,后用草席將土球包好,再以草繩與水平面呈60°斜方位上交叉捆扎,并相互勾串編織成網(wǎng)狀;捆扎時應將草繩浸水以增加強度,第一道草繩以捆住土球為主,不宜過緊,以免捆破土球和捆傷根系,第二道草繩則應盡可能緊和密。
樹苗挖起后要放倒,修剪內(nèi)膛枝、枯枝,保證樹形,摘除樹葉的80%,以減少蒸發(fā)量。隨后將主干用草繩纏干,直至分叉處,防止樹干水分過度蒸發(fā),纏干草繩于大樹成活后除去。永安市降雨量較多,故較少用塑料薄膜包扎樹干。
定植前,移植坑穴底層處放好底肥,回土20cm左右,堆成包子形。栽植深度以土球表面低于地面5cm。定植起吊時應盡可能使樹體直立,以便直接進坑;距坑20~30cm時,應由人掌握好定植方位,按樹木原來的朝向輕落坑中,然后采用人力穩(wěn)住樹體。禁止將軟包裝材料不解包連同土球一同植于坑中,香樟根系會因此隔絕了與種植土的直接接觸,不利于樹木生長和成活。
解開包裝材料后應觀察樹木根系,把受傷的根系剪除,創(chuàng)面一定要修平滑,然后用草木灰涂抹或用1‰高錳酸鉀溶液噴灑,實踐證明,草木灰和高錳酸鉀溶液都具有消毒和促進生根的作用,有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防止爛根。為促大樹生新根,恢復生長,還應對根系噴施0.1%萘乙酸或使用生根粉等激素。
處理完以上工序后,開始填土,應填一層踩一層,要讓填土與土球緊密結合。當填至1/3時,通過人力用樹干上的繩索校正樹體以使其垂直于地面后將種植坑回填壓實至滿,并于樹干基部圍一土埂,便于保水;樹木定植好后應立即灌水,一定要澆透,使土壤與根部緊密結合,保證種植后土壤與大樹土球不產(chǎn)生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