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
隨著司法改革的全面推進,最近法檢的同志們不管是見面打招呼,還是微信聊天,均話風突變,不再是中國式問候“吃了嗎”,也不是法律人式問候 “最近案件多嗎”, 而是“你們那改革沒?你入員額沒?”本輪司法改革,檢察人員分類管理、權責明確是核心內容之一,檢察官實行員額制,進入員額的檢察官依法獨立辦案,職級待遇也將得到一定提升,同時司法責任制也要求檢察官對所辦案件負責。權力與責任相對應,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面對到底要不要競爭入額,各自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種聲音
甲說自己算是檢察院的老人了,從事檢察工作20多年,現在行政口崗位,是中層正職,已經多年不辦案件,也不想再去從事業(yè)務工作,糾結很久,最終放棄了入額,把機會留給了年輕人。面臨司法改革,他完全有資格進入員額,但總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假如入額就要扛起辦案工作,年齡不饒人,感覺精力有限,唯恐不能勝任,同時也習慣了綜合科室的業(yè)務,不想離開,于是權衡再三,能入額而未入。
第二種聲音
乙雖然年齡不大,但自從檢以來,一直是業(yè)務口的骨干力量,在公訴及偵查監(jiān)督科都干過,最終留在公訴科一待又是兩年。面臨本次改革,她內心猶豫彷徨,關注著改革的動向,期待又有些恐慌,因為雖然工作了5年,但她既不是科長也不是副科長,可能剛好處于入額比例前后,對于能否入額有些患得患失,她個人還是挺想留在公訴科從事業(yè)務工作的,畢竟年輕人苦點累點倒不怕,最怕的是努力得不到肯定。對她而言,如果進入不了員額,工作積極性可能會受打擊,有一定挫敗感。最終,由于種種原因她沒能進入員額,雖然很迷茫,仍選擇了堅守一線,成為了一名司法輔助人員,下輪進入員額的機會肯定是有的,相信她能在喜愛的工作上收獲更多。
第三種聲音
丙是檢察院業(yè)務口的老人,工作后一直待在辦案一線,批捕、公訴業(yè)務都很熟練,曾在全市公訴人業(yè)務競賽中獲得過“十佳公訴人”的稱號,是單位當之無愧的業(yè)務骨干。只是當骨干這么多年,連個副科級也沒混到,整天泡在案件里,家庭無暇顧及,愧對父母及孩子,自己也落下一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yè)病,身體健康狀況堪憂,感覺身心俱疲。拿著入額報名表,經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最終下定決心換一種生活方式:放棄入額,進入綜合口。
第四種聲音
丁是市級檢察院業(yè)務處室的中層正職領導,入額當之無愧,但她卻放棄了。作為領導眼中最能干的中層領導,她這些年獲得很多榮譽,有去基層檢察院當檢察長的機會。但她是個很有情懷、很自我的人,想得很明白,沒有去爭取領導職位,也沒有入額。司法改革之際,她主動辭去領導職務,把機會留給了年輕人,選擇繼續(xù)讀博士的學習之路,只是想換種活法,在退休前能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其為人之豁達讓人佩服!
第五種聲音
戊算是檢察院綜合口的年輕人,上班三年來先后在宣教、辦公室寫材料,對司法改革充滿期待。他作為法律專業(yè)研究生,自進入檢察院以來,都渴望進入公訴,成為一名能夠在法庭上義正詞嚴指控犯罪的公訴人,卻因入院被分在綜合科室,一直在各種文字材料中徘徊。沒能將所學的專業(yè)知識用在辦案實踐中,他總是心有遺憾。本輪司法改革,戊充滿激情,終于有機會報名進入業(yè)務部門,雖然由于資歷不足沒能成為員額檢察官,但他仍樂意成為一名司法輔助人員,為下一批進入員額而努力。
分割線
不管你是“員額檢察官”,還是作為“員外郎”的檢察輔助人員、行政人員,都是檢察院不可缺少的一員。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每一種選擇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心酸和無奈,不入額未必沒前途,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方能成就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