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隨著對傅寶寶的一次采訪,“洪荒之力”紅遍網絡。那么,洪荒之力是最大的力嗎?
當然不是了,還有更大的力!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梳理一下文學家筆下的“力”,由小到大排個序,來一個另類的“力之極盡排行榜”!
1.吹灰之力: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不花一點力氣。一粒最微小的灰塵約為0.0000001克,想必沒有比吹起灰塵更小的力吧?
代言人:吳承恩
《西游記》第四十四回:“若是我兩個引進你,乃吹灰之力?!?人們常常用“不費吹灰之力”來形容事情輕而易舉、易如反掌。
2.涓埃之力:即細小的水流和塵埃,表示微弱的力量,在古代是個很正式的成語。與吹灰之力相比,涓埃之力又多一道水流。
代言人:岳珂
《金佗粹編》第九卷:“念臣寒陋無堪,上感圣恩,備員軍事,未有涓埃之力,以報國家?!?/p>
3.綿薄之力:指的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別人。而這幫忙只是綿薄之力,微不足道的力量,當然這多數也只是謙虛之說。
代言人: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鳳》:“必欲仆效綿薄,非青鳳來不可。”
4.縛雞之力:捆雞的力量,比喻力量小。一只雞的質量約為2千克,捆雞的力應該不算大吧!
代言人:韓信
《賺蒯通》第一折:“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手無縛雞之力這句俗語如今也很常用,連捆綁雞的力氣都沒有。形容身體弱、力氣小,軟弱無力、弱不禁風。
5.一臂之力: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表示自己無論多少也獻上一份力量去幫助。一般來說,大多數人一只胳膊舉不起和自己一樣的重的物體。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在奧運會的比賽中,能單手舉起300斤(150千克)的大有人在。
代言人:伍子胥
《伍員吹簫》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愁甚冤仇不報。”
6.股肱之力: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盡全力。除了胳膊,又加了大腿,力量還是要比“一臂之力”大一點點。
代言人:荀息
《左傳·僖公九年》:“臣(荀息)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則以死濟之?!?/p>
7.犬馬之力:愿像犬馬那樣為君主奔走效力。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驅使,為人效勞,通常也是謙虛的說法。狗的力量雖然不算大,但馬有多大的力就不用懷疑了吧?
代言人:單廷珪
《水滸傳》第67回:(單廷珪)“不才愿施犬馬之力,同共替天行道。”
8.熊羆之力:熊羆:猛獸,指強大的勢力。熊的力量有多大?想想《熊出沒》里魯莽地推倒一切的熊大、熊二就可以知道了。
代言人:秦始皇
《漢書·賈山傳》:“秦以熊羆之力,虎狼之心,蠶食諸侯,并吞海內?!鼻厥蓟实囊靶牡牧α靠梢娨话?。
9.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二虎之力,意為九頭牛與兩只虎的力氣的相加,比喻其力大不可當。九頭牛與兩只虎的力氣相加在一起,要比一頭熊的力量大得多了吧。
代言人:呂布
《三戰(zhàn)呂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p>
10.扛鼎之力:常說“力能扛鼎”,意謂雙手能舉起鼎一樣沉重的東西,形容力氣大,也用來比喻筆力雄健?!巴醪贿^項羽,將不過存孝?!?西楚霸王舉鼎的瞬間已經定格在歷史的畫卷中,如今更成為江蘇省宿遷市一座地標雕塑。
代言人:項羽
《史記·項羽本紀第七》:“籍(項羽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身高八尺多的項羽,力氣很大,能舉起大鼎,才能氣魄勝過一般的人,即使是吳中的青年人,都已經害怕他了。
11.洪荒之力:要說“洪荒”二字的起源,那還是有史料可查。在南北朝時期,梁武帝為了普及教育,命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里面的頭一句便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地初開之時,足以毀滅世界的力量,與之類似的大概是盤古爺爺的開天辟地之力。
在2015年的電視劇《花千骨》中,“洪荒之力”被刻畫成一個妖神,擁有洪荒之力者便得天下,如今很多網絡小說也遵循著這個套路。
12.回天之力:回天之力的意思是原比喻言論正確,極有力量,影響深遠,現多比喻能挽回嚴重局勢的力量。
代言人:張玄素
《新唐書·張玄素傳》:“張公論事,有回天之力。” 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詔重修洛陽宮乾陽殿,張玄素認為此舉不當,就上書力陳不妥。唐太宗接受規(guī)勸就立即下令停建,并賜給他彩綢200匹,表彰他的直言勸諫。魏征聽說此事后,贊嘆張玄素的話真是有回天之力,是仁人之言。
(編輯: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