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凡
[摘要]目的分析振動排痰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叩背排痰法,觀察組采用振動排痰法,分析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情況、吸痰后血氣指標變化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結果觀察組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過吸痰后,觀察組血氣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為8.5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振動排痰可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減少肺部感染,縮短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同時也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恢復,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
[關鍵詞]振動排痰;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療效;感染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指機械通氣48h以上或在拔管后48h之內出現(xiàn)的肺炎,此種肺炎在插管前并不存在。該病癥屬重癥監(jiān)護病房中最常見的醫(yī)院獲得性肺炎,由于長時間的給予機械通氣,患者上呼吸道出現(xiàn)加溫、濕化,自主咳嗽功能明顯降低,同時伴隨著全身免疫能力下降,痰液無法排出,導致阻塞支氣管,減少通氣量,進而引發(fā)感染。對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而言,呼吸機是保證患者正常呼吸的儀器,在長時間給予機械通氣后,患者極易出現(xiàn)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影響預后恢復。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振動排痰是通過儀器產生的高頻振動頻率幫助患者排出痰液,且不會傷及口腔黏膜,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好的療效。本研究分析振動排痰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經本院論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齡38~67歲,平均(49.7±2.0)歲;對照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39~68歲,平均(48.5±2.9)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48h;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排除其他器官重大疾病及肺部出血、凝血功能障礙患者;肺部存在創(chuàng)傷,不能忍受振動排痰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的叩背排痰法,使患者保持側臥位,護理人員交替叩擊患者的胸壁,根據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方向進行叩擊,注意叩擊的力度,拍背完畢后進行吸痰,在吸痰前給予純氧通氣2min后再進行無菌吸痰,3次/d,15min/次。觀察組采用振動排痰法,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對振動排痰儀器的耐受程度調節(jié)振動頻率,取患者側臥位,將振動排痰機頻率設置為15~30cap/s,由護理人員雙手緊握排痰機的手柄,并置于叩擊處,每個叩擊部位停留10~20s后易動叩擊頭,整個叩擊過程中按照先右側背、左側背、脊柱、側胸、胸部的順序,與對照組相同,振動排痰儀使用3次/d,15min/次,叩擊完畢后進行吸痰。所有患者在排痰過程中需要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住院情況,包括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比較兩組患者吸痰后血氣指標的變化,包括PaCO2、PaO2、SaO2;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比較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根據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標準判斷患者病情:(1)使用呼吸機后48h發(fā)?。唬?)肺部出現(xiàn)濕性啰音;(3)在與機械通氣前所拍的胸片比較出現(xiàn)肺部陰影或新的炎癥病變的患者;(4)患者體溫>37.5℃,且呼吸道存在膿性分泌物;(5)發(fā)病后經病原體檢驗發(fā)現(xiàn)支氣管中存在新的病原體;(6)10.0x109/L<血白細胞<4.0x109/L。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住院情況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吸痰后血氣指標變化比較
經過吸痰后,觀察組血氣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率為8.57%,顯著低于對照組3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重型顱腦損傷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患者病情危重,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治療需要注意肺部等其他器官的感染,由于感染會釋放大量的炎癥因子,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對于該病癥患者而言,呼吸機是維持呼吸的最重要的儀器,但由于長時間的借助呼吸機,易引發(fā)肺部感染,導致患者痰液無法排出,利用吸痰器吸引,容易造成口腔粘膜及呼吸道的損傷,造成反復感染,影響患者預后恢復。因此,對于機械通氣患者而言,在日常護理及排痰中采用合理的排痰方式可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
傳統(tǒng)的叩背排痰法是通過單純的人工叩擊胸壁幫助患者排出痰液,但此種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不利于緩解護理人員短缺的現(xiàn)象。振動排痰法則是利用物理定向叩擊的原理設計,通過儀器的振動胸壁,改善支氣管炎中纖毛的相互作用,同時改善纖毛的活動,有利于患者排痰。此外,使用振動排痰機排痰可有效控制患者血氧飽和度指標變化,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降低肺部感染,減輕肺部水腫。與傳統(tǒng)的叩背排痰相比,振動排痰可有效節(jié)約人力消耗,且療效較好。
本研究選取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并分析振動排痰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采用振動排痰法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且對患者預后的恢復具有積極的意義;對比兩組患者吸痰后血氣指標的變化,觀察組血氣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振動排痰法通過高頻率的振動胸壁,幫助患者將痰液排出體外,使患者的呼吸更加暢通,有利于氧的交換,改善了患者血氣指標,可顯著減少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對比兩組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觀察組發(fā)生率為8.5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振動排痰可有效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縮短治療時間。分析原因在于傳統(tǒng)叩背排痰法只能從患者胸壁表面叩擊,叩擊力度不均勻,不能完全將體內痰液完全排出,增加肺部感染的幾率。而振動排痰則是通過綜合叩擊、振動等功能,使叩擊及振動力度在患者身上均勻分布,穿透性及滲透性均高于傳統(tǒng)叩背排痰,對深度痰液通過振動也可排出,增加了排痰量,有效的減輕了肺部感染。由此可見,采用振動排痰減輕了人力消耗,增加了排痰量,對減少肺部感染、提高血氣具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振動排痰可有效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降低肺炎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減少肺部感染,縮短住院時間及機械通氣時間,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也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恢復,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